- +1
黄河源头,上海援青资金助力“玛多藏羊”温暖过冬
青海玛多县内黄河源头美景。 多太 图
黄河流经的第一个县,是青海果洛州的玛多县。这里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腹地,有广阔草
原和数不清的大小湖泊。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这里地域辽阔,果洛州的三分之一都是玛多,但这里只有1.44万人。
早些年,位处三江源腹地的玛多,流行“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畜牧业。当生态保护迫在眉睫之时,玛多牧民一度做出减畜、搬迁的重大让步。再后来,在各方力量支持下,他们逐步探索发展出一种足以抵抗风险、以少胜多的生态畜牧业。
这其中,上海帮扶的玛多县日谢村日旁同兴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日谢村合作社”),成果格外显著。
55岁的肉多,担任日谢村党支部书记已有23年。2011年,他紧跟政策成立日谢村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2018年该合作社分红利润首次超过百万元。“没想到这一天比想象中来的要快。”近日,肉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反复表示,合作社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靠上海的(援青)资金”。
合作社第一次赚钱,给全村百姓分红
玛多县花石峡镇的日谢村在距离县城很远的地方,大约70 公里路程。
面对记者的镜头,肉多笑得有些腼腆。他的普通话讲得不好,向记者介绍情况要通过花石峡镇副镇长旦项翻译转述。高原紫外线下的黝黑皮肤和高挺鼻梁,是他作为藏族牧民最直观的“标识”。
肉多的祖辈都在黄河源头放牧。上世纪八十年代,依靠畜牧业,玛多全县牧民人均纯收入一度居全国之首,肉多回忆,“那时全县大约有牲畜80余万头只(匹)。”
当退牧还草、减人减畜已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迫在眉睫之举时,玛多县也因此陷入贫困。
那时已是日谢村党支部书记的肉多不知道,没有牲畜数量支撑的养殖业未来在哪?
彼时,合作社模式逐步推广到青海果洛州。2011年,肉多在村里成立日谢村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目的是探索发展一种环保和效益兼具的畜牧业。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并不顺利。全村200余户村民只有15户村民入股,还有11户是家中有党员、带头做表率才加入。
大多村民在观望,他们不知道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更多是顾虑入股的草场、牛羊,还会是自己的吗?
日谢村党支部书记肉多(中),右一为日谢村合作社放牧员先杰,左一为村民茶果。 赵征南 图
成立之初的几年,合作社也基本没有收入。直到2014年,玛多县将日谢村合作社确定为“玛多藏羊”养殖基地,并投入200万元资金支持其发展。
肉多用这笔资金购入2000余只“玛多藏羊”。一年后的2015年,合作社靠卖羊赚到“第一桶金”,分红利润达47万元。肉多也第一次有机会认真考虑怎样分红。
反复斟酌后,肉多决定让全体村民共享成果:当时的25户入社社员按股份分红,户均可分到11952元。剩余178户村民(包括当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户均得到971元。
肉多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村民积极性,鼓励他们加入合作社。果然,2016年合作社入股户数一下增至121户。
那时一只羊售价不过几百元,肉多想,照这样的势头,“玛多藏羊”的养殖规模再能扩大几倍,收益也会跟着翻番,“但没有资金,想了也白想。”碍于养殖规模,2016年、2017年这两年,日谢村合作社的分红利润均稳定在20余万元。
2017年,日谢村合作社因达到3个100%(全村村民100%加入合作社、全村牲畜100%入股合作社、全村草场100%入股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合作社。
至此,整合全村资源后,日谢村合作社拥有5000余只羊、3000余头牛,以及171.33万亩草场。而为保护生态,村里将70%的草场划为保护区,仅30%用作放牧。
此时日谢村合作社已经蓄势,但距离腾飞还差一些足以抵御风险的保障。
上海援青资金让“玛多藏羊”住进暖棚
2017年是日谢村非常关键的一年。对口帮扶青海果洛州的上海,一直在寻找有潜力的合作社注入扶贫产业资金。注资要求仅有一个——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日谢村合作社是省级试点合作社,合作社相关章程、分红制度健全,运作规范合理,玛多县将日谢村合作社上报后,很快就通过了上海方面的审核。2017年、2019年两年,上海市共为合作社注入援青扶贫产业资金300万元,合作社根据上海市审批的可研报告,用这笔资金购买牲畜、建牲畜暖棚、建设奶站,打机井、购买发电机等。
玛多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沈彬也是上海援青玛多联络小组组长,项目开工、结构封顶、竣工验收时,按照规定,他都要到现场查看,以确保工程进展和工程质量。
日谢村合作社的暖棚很快建好了。只是没想到,牲畜暖棚建好后的第一个冬天,玛多县便迎来一场特重大雪灾。
日谢村合作社里,上海援青扶贫产业资金建设的牲畜暖棚。玛多县提供
据中国新闻网2019年3月8日消息:2018年入冬以来,持续性降雪使玛多县形成特重大雪灾,已导致全县6321头只(匹)牲畜死亡,3803人受灾。连降大雪,造成玛多县部分道路受阻、牲畜死亡,牧民群众出行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日谢村合作社却躲过了2018年冬天的这场灾难。因为上海扶贫产业资金到位,合作社建设了暖棚,牲畜在暖棚中过冬,不仅没有大规模冻死冻伤发生,牲畜死亡率甚至远低于没有雪灾的冬天。
日谢村村民先杰曾是日谢村养殖大户,合作社成立后他将牲畜入股。因是养羊好手,被合作社聘为放牧员。据他回忆,以往每到冬天,用牛粪、塑料布和家里的破旧衣服搭建牲畜圈,一来防狼、二来抵御寒风。但是冬季遇上雪灾,大雪覆盖草场,牛羊没有饲料,一千只羊至少能死七八百只。那时候整夜睡不好,一睡觉就要做噩梦,担惊受怕。
2018年末的这个冬季,日谢村合作社新建的牲畜暖棚内装有暖气。在这里,牛羊安全度过了玛多寒冷且漫长的冬天。
成立7年后,合作社分红利润突破百万元大关
2018年,卖掉了1000余只羊后,日谢村合作社的年终账目如下:年初羊存栏数5117只,牛2600头;年末羊存栏数4017只,牛数量不变。给予放牧员、挤奶工等人员工资报酬后,合作社剩余130余万元的利润,其中79%用于分红,全村218户村民户均分到4800余元。
除去卖掉的羊只,合作社牛羊几乎没有损耗,不仅如此,2018年的分红利润比2017年还整整多了80余万元。这一成绩令人振奋,肉多解释,“全靠上海这笔资金。”
2019年,上海援青扶贫产业资金建设的奶站。 玛多县提供
2019年,经过考察后,上海又投资50万元为日谢村合作社建设奶站,以制作酸奶、酥油等奶制品。当年,日谢村合作社分红增长至144.4万元。
2019年日谢村日旁同兴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玛多县提供
就是这样,2017年至2018年短短1年时间,合作社分红利润增长4倍,突破百万元大关。上海援青扶贫产业资金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不仅提高了产能,在仔畜成活率、抵御自然灾害、动物防疫等方面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回过头再看,肉多形容当年都是“眼睛闭着放羊”,没有生态保护的概念,牛羊过冬也全凭天意。虽也曾想过有一天,养牛羊的百姓冬季不再惧怕雪灾,牲畜养殖规模不大、收益可观,草场也能得到合理保护……但没想到这一天比想象中来的要快。
羊毛制品展示。玛多县提供
肉多希望未来合作社的收益能一年比一年增长。他谋划,牛羊买卖是合作社的第一大产业,而羊毛被、羊毛围巾等羊毛制品和奶制品加工等,将来也应成为合作社收入主要来源。不仅如此,村里走出去上学的孩子,等他们毕业了想要回到日谢村,合作社也能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澎湃新闻了解到,2019年玛多县脱贫摘帽。而位于三江源保护区的玛多牧民,已彻底抛弃了破坏生态的粗放型畜牧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