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钟晓芹和陈屿前半段的婚姻里,其实藏着这七宗罪

2020-08-08 1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瑛子 丁丁心理

我想,《三十而已》里三个女人的亲密关系和生活状态,最接近普通人的就是钟晓芹了吧。

她不像漫妮那么聪明有拼劲,没遇上过符合理想爱情的公子哥儿;她也不像顾佳人设和家庭那么完美,住着豪宅夫贤子孝。

她就是在大城市普通家庭里成长起来的普通姑娘,没受过什么苦,也没有什么野心,有着一份普通的物业管理的工作,住着普通的小两居,有着一个同样打工拿工资的普通老公。

她的婚姻也是大多数人婚姻的模样。由相亲开始,奔着结婚而去。婚后的生活平平淡淡,平淡到两个人共处一室也是各干各的,一旦停下手里的活儿两人反而不知道可以一起干点啥说点啥。只剩大眼瞪小眼。

这样的婚姻你可以满足地称之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也可以略带不满地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两样都能挨着。

钟晓芹和陈屿想必也经历过以上两种情绪,然而剧中的他们,后来却还是离婚了。是什么让他们的平淡难以为继?

让我们来一起数一数打败他们婚姻的几宗罪吧!

第一宗罪:不说

陈屿是一个坚信“做就好了,不用说”的人。

他也许认为做了自然看得见,不做说了也没用。可是,为什么不说呢?做不一定都能看见,看不见就会造成误解,误解了你也不解释,最后就一错再错将错就错。

除了对方的误解,还有一个坏处是,虽然他不说,虽然别人不知道,但他自己知道,因此他自然会对对方带着期待。比如我受了挫折,你就应该对我更体贴。可是对方不知道,他的期待肯定是会落空的,落空了他就会有情绪。这个坏情绪就会影响两人的感情。

习惯不说的人有很大可能是自恋人格。自恋人格的人会有一种自己是中心,别人在围着他转的感觉,既然是360度地围绕,我做了什么你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但这只是自恋人格的幻想罢了。

我们都不过是凡人,不是无孔不入的间谍,你不说,就可能真的不知道。

你永远不说,我就可能永远不知道。

你的自恋比这么坏的后果还重要吗?

放下自恋,才能实事求是,立地成佛。

第二宗罪:不做

三十岁,一个月就过一次性生活,这个频率对维护好的感情而言实在太低了。身心一体,身体得不到足够亲密的滋养,心灵的距离也会慢慢拉开。

第三宗罪:不释放

不释放有两方面,一是不释放情感、关心。二是不释放自己的不满情绪。

晓芹胎停后,非常难过,陈屿也难过,但他却几乎没有什么表达,也没有对晓芹表达更细致些的关心。他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问题上,以至于晓芹误会他并不难过,误会他本来就不想要这个孩子。

对于晓芹的误会,陈屿会伤心,会不满,但是他也不表达,他只是会在行动上表示出来。比如他经常表现得特别较真,也许不过是他没有表达出来的坏情绪而已。

不能用语言表达,就会转而用行动直接表达,不管是爱也好,恨也好。

不洗也不收老婆的衣可能就是这样一个用行动表达出来的报复哦,谁让你帮你洗了衣服不感谢还要一通怪我!

第四宗罪:不拐弯

每当被质问“你洗衣服只洗自己的时候”,陈屿都会振振有词地说:“那不是你自己说的不让我再洗你的衣服了吗?因为我把你的真丝衣服洗坏了。”

他认为是老婆无理取闹。

他真的没错吗?真的只能用分开洗来处理吗?

从逻辑上来说,洗坏的只是真丝衣服,那么你也可以不洗真丝的,别的衣服还是一起洗,毕竟,一个女人的整个衣橱里,真丝衣服也就那么几件;或者更好的方法是你去学习如何洗真丝衣服。另外,就算分开洗,收衣服可以一起收吧,为什么连收衣服也只收自己的呢?你老婆也没说过别收我的衣服啊!

另外从情感上来说,一个人生气的时候说的话是会夸大的,你为什么就都要全当真呢?再幸福的婚姻一生中都有掐死对方几百次的冲动,那是不是都得分开?

如果老婆一句气话老公都当真的话,老婆就得在家里要做到句句正确。这就不叫家庭生活了,这叫考核。

因此,当晓芹喊出“离婚”时,他们的婚姻之车就等于是开上了悬崖,本来车子是有拐弯或后退的机会的,毕竟车上有方向盘,也有R档,又是由人操作的。而陈屿呢,直接踩了一脚大油门,加速冲下了悬崖。

我脑子里出现了一幅画面:车子以慢动作飘下悬崖的过程中,画面里浮现出晓芹那双瞪大的无辜的愕然的眼睛,以及:“OH NO, 这什么人呀……”的画外音回荡在空旷的山谷。

第五宗罪:不平等

钟晓芹和陈屿兴趣爱好都不一样,一个除了养鱼,啥也不爱。一个爱养猫和追剧。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交集,一个是物业管理,一个是电视台的编辑。

本来这也没什么,不一样也能聊,只要你关心对方。各自说说对方不知道的不擅长的事,增加对方的见识,也让对方更了解自己,甚至崇拜自己,有什么不好呢?

可是当晓芹问起陈屿电视台的工作时,陈屿就一句:“你又不懂!”就打发了。

这句“你又不懂”直接把晓芹拉到了比他低的位置,不但不懂,也预设了就算我说了你也还是不会懂。

这样的回应是很糟糕的,没有把晓芹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慢慢地,晓芹就会不愿意再问,再沟通了。

第六宗罪:不长大

这条主要是针对钟晓芹。她是一个虽然家境一般,但从小父母疼爱,什么事都给她包办的姑娘。她不会做饭,不操心家里的事儿,什么事都做不了主。以前听父母的,后来听老公的。父母说结婚就去结婚,老公说不要孩子那就不要孩子。如果问她自己,她是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的。

这样的她看起来单纯可爱,外表也比同龄人显得年轻很多,因为她的内心就是幼稚的,没有达到年龄该有的成熟度。

假如只是恋爱,这些特点也许还是加分项,但是婚姻不一样。婚姻需要两个人一起承担,而不是一个人扛下一切,另一个人负责貌美如花。正如那句话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一个人承担主要有两个坏处。

一是承担的那个会因为压力内心积累越来越多的情绪,就像陈屿说的: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非常消磨人的意志。这句话钟晓芹直到离婚后自己负责生活的鸡毛蒜皮后才真正理解。

第二个坏处是,不承担的那个会对承担的那个有过高的期待,什么都等着对方做,一旦没达到,情绪也会积累,爆发。就像他们家那把很难打开的锁,钟晓芹每次打不开就生气,就怪陈屿不去修锁,但是她就没想过给锁匠打个电话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她不能自己去做呢?她宁愿打不开锁坐在楼梯上睡觉然后一次次地对陈屿发泄怒火,也不主动承担。

这样不平衡的生活,各自积压的情绪,总有一天会崩塌。

第七宗罪:没界限

晓芹跟父母的关系实在是太紧密了。她完全不像自己小家的女主人,而仍然是大家庭的小女儿。而她的父母,也一直紧紧地粘着她不放手。老公在家的时候,父母经常过来做饭给他们吃,老公出差的时候,她干脆回到父母家住。她似乎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每时每刻与别人绑在一起生活。

自己的家和父母的家对她而言,都是她的家,她内心并没有清晰的区分。

比如妈妈有他们家钥匙,总是不打招呼地随时就冲进来了,陈屿提过意见,说这样不太方便,但晓芹并没觉得有问题。甚至在晓芹怀孕后,也总是和妈妈一起各种热烈讨论要买什么准备什么,陈屿在一旁讪讪的像个与他无关的外人。

晓芹流产后,也是妈妈跟她抱头痛哭,陈屿一人独自神伤。这种时候,妈妈需要退出,留更多的空间给小两口,毕竟,孩子是他们俩的。

甚至在陈屿拿到精子报告后,晓芹偷拍报告发给妈妈。她总是优先妈妈的情绪,而忽略了陈屿的个人意志。

在这样一次次没有界限的举动中,陈屿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理解,家没有家的养子,隐私都得不到保障。

而家庭本来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得到安稳和安全的感觉。

因此小家和大家的界限,必须清晰。只有清晰了,才能保证小家的完整;只有清晰了,每个人才能承担起自己对家的责任来。

其实还有一宗罪,这是双方都有的问题:不包容。都想图轻松省心。都想对方多做一些多包容一些,都盯着对方没做的,而对对方付出的理所当然,视而不见。

就像钟晓芹说的那样:都想避风,谁来做港啊?

彼此是彼此的港,彼此躲在彼此怀里避风,彼此的胸怀都有容纳对方的空间,永远对对方开放。彼此既是港,也是躲在港里避风的人,这才是家庭港湾的意义。

这周《三十而已》刚刚大结局了,陈屿钟晓芹夫妇经历了种种风雨,最终复婚了。

他们各自在离婚后都开始反思自己,反思在这段婚姻中自己的问题,各自成长,最终都比过去更了解了自己,更了解了对方,也更珍惜婚姻。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一种状况,发生在影视剧里很容易,发生在现实中却难很多。

就算是剧中,最后钟晓芹也被问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你的小说结尾是女主和前夫复婚了,后面就没写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一样,真的会这样吗?”

钟晓芹笑了。

当然不是哦!今后的日子仍然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去开创。

生活不是自动驾驶,生活需要永远把握好方向盘,踩对刹车或者油门,控制速度,以及选好档位。

不然,再次翻车也不是不可能哦。各位珍惜。

以上。

作者介绍:瑛子,丁丁心理签约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十几年纸媒从业者。儿童教育践行者,赞成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爱文字,爱人性的丰富和不完美,相信陪伴和被看见的力量。

*注:文中所有插图均来自网剧《三十而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