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这条街道的小餐饮标准化管理升级:评分不达标企业将退出
8月6日,南京东路街道小餐饮标准化管理2.0成果展示暨食品企业联盟成立仪式,在新世界商场举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会上获悉,在上海率先试点小餐饮店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来,目前,这一管理模式逐步在黄浦区乃至全市推广。而南京东路街道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开始探索社会化、常态化治理。
南京东路街道地处上海市核心区域,商旅繁华、交通便利,特别是许多“中华老字号”食品餐饮企业群集,是老一辈上海人的集体回忆,又是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京东路市场监督管理所书记强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辖区内共有610家持证的小型餐饮单位(150㎡,75座以下),占辖区餐饮单位总数的56%,是黄浦区小餐饮最密集的街道。
2017年,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首次提出小餐饮店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概念,并在南京东路街道广西北路先行试点,随后在全区10个街道全面推广。
“小餐饮最难管理的地方,在于客观条件限制,店里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难以达到现行的规范标准。”强卫介绍, 2019年,在对第一版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垃圾分类新时尚、文明城区创建新要求、生态环境治理新理念”,联合各监管部门对标准进行修订,形成了《小餐饮店管理规范》(2019版)。2020年,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全面复制推广,完成了对辖区200余家小餐饮标准化管理2.0的建设。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版既有强制的管理要求,又有社会化协同监管尝试。
比如,强制管理上,小餐饮企业“明厨亮灶”纳入“一网统管”,垃圾分类纳入硬性要求。
再比如,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小餐饮店标准化管理规范建设单位分为达标单位和示范单位两个等级。根据评定结果打分,并按评分分别授牌、分级管理。
不仅如此,建设单位等级每年综合评定一次。评定周期每年8月1日至次年7月31日。综合评级为较差的,撤销原有等级。
与此同时,2.0版树立了协作化监管和社会化监管的理念。通过深化与商圈内各楼宇物业的交流联系,鼓励商圈发挥自治作用,引导小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8月6日,南京东路街道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积极探索自治公治模式,成立了南东街道食品企业联盟,构建由政府搭台、部门指导、各方参与、资源共享、自我服务管理的新路子,让小餐饮企业经历了疫情仍可以“留得住”“活下来”“过得好”,营造良好商圈生态,维持南东商圈稳定。
仪式当天,南东街道食品企业联盟的首次活动——商务套餐比拼也拉开帷幕。
商务套餐比拼部分样品。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