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营商环境谈|谁跟上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不断加大。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过去两年,中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实现了47名的飞跃,由2018年的第78名提升至2020年的第31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革步伐最快、改善幅度最大的前十大经济体之列。
营商环境国际排名的不断提升,体现了中国对标国际先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工作经历了长时间、多阶段的发展历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向改革深水区迈进,创造和积累了一系列好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办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例如,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稳定并促进对外开放;颁布并实施全球第一部针对营商环境的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制度形式明确改革的方向和原则。这些经验做法直指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制度规则的优势形成和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助力实现了中国营商环境的跨越式进步。
京沪先行先试,形成带动效应
作为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北京、上海两市以参与世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契机,对标国际先进以评促改,推出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成为推动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的原动力。
北京市近年来先后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9+N”系列政策1.0、2.0、3.0版,全市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改善。根据世行近两年报告显示,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中共有88项被世行采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改革先行者。2018年3月,北京市形成了“9+N”政策体系,结合同年10月出台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聚焦10项指标,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费用、增加透明度。2019年1月,北京市推出“9+N”政策2.0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四大方面,对优化营商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2019年8月,北京市制定并推进优化营商环境“9+N”政策3.0版,继续在“减事项、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增加政策透明度”上加大改革力度,直面企业“痛点”,精准施策,切实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最大程度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
上海市将2018年列为“营商环境改革年”,自2018年以来,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对标世行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充分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于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先后推出1.0版、2.0版、3.0版对标改革专项行动计划,共实施286项针对性改革措施,出台70多部专项改革政策和配套文件,开发上线了20多个新办事系统。上海市坚持以企业办事便利为核心,改变从部门事权出发搞改革的方法,分类整合再造行政程序,打通企业办成一件事的全流程,大幅压减办成一件事的环节、时间、费用。深入推进“一网通办”,重在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政务服务从上网办事向流程再造拓展,推动“一网通办”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向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转变,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改革经验,遍地开花
为了全面推广京沪两地两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做法,进一步改善全国营商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要求将京沪两市的13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例如,北京市搭建的“e窗通”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打通部门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压缩开办企业、登记财产办理环节和时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迈入“一天办结”。上海市开展“一业一证”改革,推行“一表”申请、限时办理,实现“一证准营”,切实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极大压缩了办理环节和时间,为其他地区作出良好示范。
与此同时,各地区充分发挥能动性,涌现出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改革经验,在商事登记、工程建设审批、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纳税、跨境贸易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省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关键举措,实现个人和企业“一件事”一网通办。杭州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大需求,启用“双线作战”模式,建立“亲清在线”平台,推出一系列直达式惠企服务,如“申报零材料、审批零人工、兑现秒到账”的直达兑付模式。
广东省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取消施工合同、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实行“一张蓝图”明确项目建设条件、“一个系统”受理审批督办、“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推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经验,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深圳市南山区实施企业服务“六个一”工程,其中包括:建立一个企业服务总服务台,当好企业服务“大管家”;开通一条企业服务专线,开展综合咨询业务;开发一套企业诉求办理信息系统,分批分类解决企业诉求;编制一套企业服务清单手册,为企业提供“百科全书”式指引;打通一条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VIP服务;完善一套区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机制,实现每个区领导挂点6-8家重点企业,开展“滴灌式”精准服务。
湖南省2019年启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来回跑的问题,改革后,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的申报材料平均减少60%以上,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以上,办理时间平均缩减80%以上。
福建省在登记财产、纳税等领域的营商环境改革中,采用“一窗受理、分类审核、并联审批、集成服务”模式,建设全省不动产登记申请平台;利用自助办税管理平台,实现90%常办业务“自助办”;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拓展“微电子税务局”手机平台。厦门市为了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推行“无感办事”,即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群众办事由提供证照影印件简化为身份验证,后台自动获取,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优无止境,营商环境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年来,由于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和国内外供给需求条件的变化,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和现实增速都有所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向可持续高质量增长模式转型提供重要支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产品服务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发展方式和增长路径的转变,更要求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是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安排,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打破制约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促进要素流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产品服务质量;通过优化促进创新的体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增长新动能。
今年以来,在新冠疫情、中美贸易争端等外部冲击的影响下,市场主体生存压力加大。面对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挑战严峻、内部下行压力较大的复杂局面,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复苏、促进经济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全国多地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各地政府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做法,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通过政策“及时雨”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将各地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体制机制性改革推动资源配置效率、产品服务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加快恢复经济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注入制度“强心剂”。《实施意见》充分肯定了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标志着中国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从部分地区先行先试,走向政策落地全面开花,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常态。
(作者马晓白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誉霖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助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