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不见的糖”正在伤害孩子,无糖“骗局”你中招了吗?

2020-08-05 19: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自从进入暑伏以来,气温日渐升高,闷热的天气压得人喘不上气,只想躲在空调房内,捧着凉饮料和冰淇淋消暑。孩子们对于甜食的喜爱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们知道饮料、冰淇淋中含有较高糖分,家长们常说,“小孩子吃糖多了会有蛀牙”。而事实上,吃糖多了真的只是有蛀牙这么简单么?除了蛀牙,吃糖还会引起肥胖症、糖尿病等。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研究结果显示,7岁以上学龄儿童肥胖人数近3500万人。女孩过于肥胖会发生性早熟,男孩过于肥胖则会影响性发育,均不利于身体健康。

人体在分解糖产生的热量的同时,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需要维生素B族参与解毒最后排出体外。长期过量吃糖,会使体内维生素B族因消耗过多而缺乏,致使废物蓄积于人体。

孩子们摄入过多的糖分还会造成甜食综合征,通常表现为:无名烦恼、心境恶劣、任性、易冲动、易暴躁。还可表现为头发变黄变白,全身骨酪酸痛,龋齿,儿童弱视、近视。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该方案中明确提出针对幼儿及青少年的“减糖”专项行动,其中包括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无糖不等于零糖

由于各界对于糖分摄入的重视,让不少商家将目光转向“无糖食品”,致使市面上“无糖食品”琳琅满目。但“无糖食品”真的就表示0糖么?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国际通用的概念是,无糖食品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能替代蔗糖的甜味剂品种。”

我国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无糖”食品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家长们在选购无糖食品时,不仅要关注其包装上“无糖食品”的字样,还要看配料表中,是何种甜味剂代替了糖,不能盲目信任包装上的“广告”,因其中可能含有葡萄糖等其他糖类。我们把这一类糖,称为“隐形糖”,隐形糖更容易导致肥胖,因为容易忽视摄入量,刺激食欲,反而让孩子吃得更多。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食物自身的消化分解过程。一些无糖食品是用粮食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在人体内经过消化分解,最终会变成葡萄糖。总体上人们摄入的糖分并没有减少,所以无糖食品并非不含糖。

我的孩子看起来不胖啊

除了上文中讲述的糖带给孩子们的危害,我们遇到最显而易见的害处就是肥胖。在爷爷奶奶们眼中,孩子身上有肉才看起来健康,所以孩子们吃得越多越好。但现实总是“吃得容易减起来难”,当发现孩子们已经过于肥胖,再想要减肥就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毕竟“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那如何判断自家的孩子是否肥胖呢?

BMI计算公式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其公式如下:

对应不同的年龄,男孩于女孩的评判标准也是不同的。

如何才能吃得健康?

1.少吃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不仅含有大量油脂,其含糖量也不低,膨化食品多是淀粉制成,在人体内经过消化分解,最终会变成葡萄糖。

2.少喝饮料

饮料中含糖量是非常高的,并且添加有色素,对孩子的健康不利。但是很多孩子不愿喝白水,家长们不妨将其换为纯牛奶、酸奶,或将水果榨成汁给孩子喝,逐渐替代他们对饮料的喜爱。

3.掌握烹饪对糖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尽量带着孩子在家里吃饭,避免外卖或在外进食。因为在家庭烹饪中,家长更加容易掌握菜品中放糖的量,可以刻意减少糖分。

4.坚持运动

可以每天定时做1小时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绳等。但是要注意方法、力度。运动前后记得做好拉伸,避免肌肉过于酸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