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共同治理噪音扰民“城市病”

2020-08-04 08: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远离喧嚣,沉醉鸟语花香,享受静谧生活……在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是这样。事实上,交通噪声、生活噪声、餐饮噪声、施工装修噪声以及广场舞噪声,使不少人深受困扰,噪声污染被称为“城市病”,“我想静静”日渐成为大家的渴望。

王斌礼 漫画

阵阵噪音惹人烦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7月25日清晨6时许,窗外传来一阵嘹亮的“歌声”,把家住小井峪街的赵女士从睡梦中惊醒。前一晚加班到深夜的她很是郁闷:“大清早的谁在外面放音响?!”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查收”“XX药店,会员日买100返10元”“收旧冰箱、电视、报纸”……上午9时许,楼下的临街商铺陆续开始营业,喇叭里各种促销广告声此起彼伏,中间还夹杂着刺耳的电锯切割声。

晚上7时许,楼下餐馆为了招徕食客,请人现场唱民歌,不时还有人鼓掌叫好。晚饭后,附近广场舞队伍又按点“咚咚咚”开始活动,直到夜里10点多才能逐渐安静下来。赵女士家的楼房紧挨马路,各种噪音层出不穷,老人睡不好觉,孩子无法安静学习,噪音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大困扰。

同样被噪音困扰的,还有桃园南路西里街南三巷的居民。该巷有两家麻将馆,常常营业到深夜。半夜两三点,“哗啦哗啦”的麻将声格外清晰,吵得周围居民无法安睡。

噪声成为“城市病”

在现代都市,噪声扰民并非个别现象。据我国2018年环境监测报告显示,全国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忍受着噪音伤害。

桃园北路东二巷居民最近苦不堪言,因为路口一座大楼正在装修,从早到晚都能听到施工作业的声音。7月27日晚8时40分,记者来到桃园北路东二巷口,隔几十米就能听到楼里传出“咣咣咣”的声音。走近才发现,工人正在焊接作业,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仅一墙之隔。记者打开手机里的分贝测试软件,当前数值超过90分贝,已经让人极度不适。

在玉门河北岸与前进路交叉口周边,由于地处快速路,加之毗邻集贸市场,平均噪音在75分贝左右,汽车鸣笛时突破80分贝。即便是在车流最稀少时,也能达到65分贝左右。该路距居民楼位置较近,且没有绿化带隔音,城市噪声最高限值超过了白天70分贝以下、夜间55分贝以下的标准。

噪声的危害不仅限于“扰民”,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噪声不仅会让人烦躁、睡眠质量变差、头晕,更会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噪声污染已成为仅次于空气污染的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

居民维权有渠道

公安杏花岭分局坝陵桥派出所负责人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坝陵桥派出所接到的噪声投诉主要集中在拆迁施工噪声和临街商家促销噪声两方面。接到居民投诉,他们都及时到现场核查并告诫相关责任人,警告、劝导其降低或关闭噪音。如果情节严重且制造噪音反复扰民的,警方将联合环保部门开展专业监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关于噪声污染,《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有明确规定,这也是执法的法律依据。居民遇有噪声污染,可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也可直接报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宁静祥和乃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要素之一,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提升环境公德意识。(记者 魏薇 侯慧琴)

相关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2、《太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12条:公民应当遵守公共秩序文明行为规范,不得在集会、娱乐、广场舞等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音响器材等发出超过国家标准的噪声,干扰周围居民生活。

短 评

“治噪”更需合力

“我想静静”不是矫情,是市民最基本的权利。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和学习,有个宁静的环境来放松和沉淀,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这个简单的诉求,在现代都市日益显得奢侈。

安静宜居,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是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所在。要治理噪音扰民这一“城市病”,需要相关部门真正做到心中有民、守土有责,从规划设计施工开始,就确保把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查处执法中,引入并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诚信机制,让违规者增加违法成本,从根源上杜绝噪音产生。同时,畅通投诉渠道,鼓励群众举报维权。作为城市的一分子,我们每位市民也应贯彻文明生活、文明经营的理念,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调小音量、关闭喇叭、调整时间,携手打造宜居城市。

来源:太原晚报

原标题:《共同治理噪音扰民“城市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