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股价暴涨10倍,昔日的胶卷王者要改行当药神了?
原创 沈公子 青年横财发展会
2020年才过去7个月,大大小小的历史我们是见证了不少。尤其是波诡云谲的股市,国内连连飘红,风景这边独好;美国屡屡熔断,着实比较乱套。巴菲特老爷子活了近90岁,也要感叹自己姿势水平有待提高。
这不,美股最近又上演了一出好戏——柯达公司于北京时间7月29日晚上辅一开盘,就一路飙升了650%,盘中更是一度触发了20次熔断。
老铁们,一夜20次,这是什么水平啊(误)。
截至当日收盘,柯达的市值从此前的1.15亿美元暴涨到14.52亿美元,3个交易日内涨幅高达1480%。
以至于有外媒用了个特别形象生动的双关词来形容近期的柯达:skyrocket(释义1:暴涨,释义2:扶摇直上)。
之所以说柯达扶摇直上、平步青云,在于此番操作的背后并非市场自然调节,而是我们的川大统领伸出了他那只“看得见的手”。
一听到“柯达”的名号,相信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爷青回。柯达曾经是实打实的胶卷王者,竞品见着它都要后退三步那种:
巅峰时期,柯达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高达80%,在全球高达50%,产品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市值超过300亿美元。
拿中国来说,柯达在国内的巅峰时期,一年之内就一口气开了8000家胶卷店。
△ 有内味儿了不?
本世纪头10年,但凡你在景区或者商业街走一走,都能看到柯达那个大大的LOGO,堪称街边常客、景区杀手。
它和朋克style的艺术照、杂乱闷热的照相馆,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影像的古早记忆。
事实上,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角度,这家拥有14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都担得起“胶卷王者”的名号。
1879年,一位叫的银行职员兼摄影爱好者发明了明胶干版涂布机。
△ 就是这位老哥
懂点摄影知识的人都知道,最早的湿版法,必须趁玻璃底板上的化学涂料没干的时候让照片显影,时间和技术成本比较高,这也是摄影一直都是有钱人的消遣的原因。
而干版法则打破了限制,让摄影变得便宜简单,轻松愉快;同时也打破了摄影的圈层,让它在大众中普及开来。
降低行业成本,扩大用户盘子——伊士曼这种人不赚钱,简直说不过去——1881年,柯达公司的前身“伊士曼干版公司”成立。
随后,柯达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相继发明并改良了一系列胶卷相机。
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仓廪渐实的美国人民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上层建筑上,摄影作为兼具技术与审美价值的一种爱好,很快便在美国社会风靡了起来。
赶上了这波历史进程红利的柯达,趁势推出了一系列爆款,让这种物美价廉的器材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什么是好产品?好产品就是人人买得起、人人都会用。
柯达所采用的“牺牲打”的市场策略也大道至简。“牺牲打”从本质上来说,有点像营销学中“渗透定价法”的变体,即以一种产品作为扩充市场的先锋,用低价格打开市场后,通过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弥补先锋产品跌价所造成的损失。
例如柯达的KODAK INSTAMATIC相机就相当经典,这一系列一直长居“经典照相机”盘点的各式清单里,是摄影圈长盛不衰的讨论话题。
△ INSTAMATIC系列推出仅仅7年,就在全球售出了5000多万部
70年代改良的Pocket盒式便携胶卷相机,更是小巧玲珑上手简单。
消费者买了便宜的相机,得买你家胶卷吧,买了胶卷得冲印吧,这些周边产品,也被柯达紧紧攥在手中。
1962年,一代传奇宇航员约翰·格林进行了美国首次环绕地球飞行,在飞行期间,老爷子拿的就是柯达家的器材和胶片,记录了这段冲出地球的旅程。
除了胶卷相机,柯达的业务线还向周边不断延伸,投影仪、打印机、扫描仪相继安排上,“买前不咋地,买后生产力”,柯达一时间迅速攻占商用市场,风头无两。
直到去年,胶卷和打印机产品,仍然是柯达最赚钱的业务。
燃鹅,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作为昔日的摄影器材扛把子,现如今的柯达连同着“胶卷”一词,已甚少在公共空间中出现,几近明日黄花。
原因是2012年,已濒临崩溃的柯达提交了破产保护,属实凉凉。至2019年,柯达的全年收入只有12亿美元,盈利更是只有1亿美元出头。
别说来钱多的互联网公司了,随便捞一个制造业头部大厂,水平也比这高。
柯达的失利,普遍被认为是在胶卷行业抱残守缺,未能抓住数码影像甚至智能手机的风口。
而讽刺的是,被行业边缘化的柯达,自己却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
商界波诡云谲,但有一条玄之又玄却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站在某一行业制高点的王者来说,打败你的,大概率不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而是“野蛮的门外汉”。
通俗点儿来说,你现在有多成功,将来就可能有多失败。
行业的发展是永远向前的(科技领域尤甚),如果不能提防可能到来的颠覆与变革,惨淡收场在所难免。
微妙的是,柯达不是不想转型,甚至提前在不少领域都布了局,可决策层却总是出现误判:
上世纪90年代柯达如日中天,柯达想要融资往多元化产业发展,没想到遇到亚洲金融危机,全球市场持续低迷,柯达只能继续深耕胶卷相机领域。
到了本世纪初,互联网行业泡沫第一次破灭,许多置身事外的企业甚至感到庆幸自己没去互联网掺和一脚,其中就有柯达。
当然,这也让柯达错失了继续研发数码产品的契机,而卡片机、拍照手机随之兴起,此后数码硬件+互联网行业的混战,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 世界上第一款拍照手机 夏普J-SH04 图@ 智东西
随后,柯达带着胶卷相机开始主攻经济腾飞的中国市场,就在给中国市场布好局之后,没想到又赶上了智能手机浪潮,而国产智能手机行业就是个挂逼,发展比国外还快,连年交出满分答卷……
讲道理,谁是处在历史进程中的柯达高管,谁都得吐血三升。
前面提到,柯达不是没有求变的心思。其实早在32年前,人家就开始多元化布局了。
胶卷这种东西看似简单,但不要小瞧上下游的产业链和技术含量——胶卷所需要的光敏剂、染料、成色剂等等,能做出这些玩意儿的企业,在化学领域尤其是光敏化学领域的研发能力非同小可。
1988年,有研发基础的柯达看到了化学药品的机会,进军制药行业,这边厢成立制药业务部,那边厢收购了药企斯特林。
但是“从胶卷到胶囊”的道路并不好走,之后,柯达又将与影像无关的业务含泪剥离,连带着斯特林也被卖掉了。
看过《我不是药神》的老铁们都知道里面有一款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叫“格列卫”,瑞士诺华公司从1988年开始研发,一直到2001年才上市。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药物研发这件事情,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更重要的是,要等得起,要有耐心;而这一切又都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
虽然说起来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但是柯达因为主营业务营收不断下滑,致使药物研发事业苟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钱了。
而这时的柯达,既没有推出有价值的新药,也没有生产低成本药品的能力,不凉才怪。
相比之下,柯达的竞争对手们,倒是幸运得多。
我们熟悉的另外两大影像器材品牌富士和奥林巴斯,就相继转型成功:奥林巴斯如今主攻医疗影像业务;而富士则是医疗健康和高性能材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去年,富士在大医疗行业额的营收,占企业总营收的43%。
尤其是前段时间新冠疫情中被炒了一轮的“法匹拉韦”,就来自富士早年间收购的富山化工制药。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来看,在历史转折的关键点上,柯达好像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运气。
事情似乎正在变化——今次,柯达被特朗普点名奶了一波。
川大统领动用了《国防生产法案》,硬塞给柯达7.65亿美元的贷款,让柯达生产非专利药品的原料,减小对外国(主要就是中国和印度)医疗产品的依赖,帮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大统领说这是“美国制药业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桩交易”,还说柯达的优势在于“有很强的成本竞争力”,话里话外都是“没有人比我更懂柯达”的意思,嗯,有懂王内味儿了。
柯达到底能不能成为药神?能不能在大医疗行业征战星辰大海?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话说回来,柯达抱残守缺的一系列失误操作,早已经被列入了各大商学院的教材中,作为经典反面案例,被商科生们来来回回点评。
但毕竟,牛人总是自带风水——即使屡败屡战,但只要底子越好、技术越多、实力越强,得到的机会往往就越多。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有机会,就有无限的可能。
参考资料:
柯达公司数码转型的案例研究,李文雄
柯达百年沉浮录,费天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3583150
https://www.yicai.com/news/100719412.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oMgrIuUYg
设计/视觉:YAN
原标题:《股价暴涨10倍,昔日的胶卷王者要改行当药神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