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韩国“加湿器杀人案”:死亡人数或超1.4万

2020-08-04 0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三甲医院专家都在这

搜索ID关注:shjtyy

关注

近日,韩国“加湿器杀人”事件死亡人数又有了调查结果:累计患病人数高达67万,其中死亡人数1.4万,多数是婴儿、孕妇。

2011年,韩国多名孕妇感染不明原因肺病而死亡,此后相似病例不断增加,在韩国社会引发恐慌。

后调查发现,英国利洁时集团韩国分公司生产的加湿器杀菌剂含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成分,是致人死亡的元凶。

一位家长崔某说,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才想到使用加湿器杀菌剂,不料在使用了4个月后令孩子失去健康而最终死去。

如果加湿器使用不当或未进行正确清洁和消毒,就会滋生细菌或真菌,其中一些致病菌通过细小的水滴颗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会引起咳嗽、发热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称之为“加湿性肺炎”。

生活中我们使用加湿器有哪些误区要避免呢?

误区一:加湿器中使用自来水

应避免直接加入自来水,自来水中一般含有氯,对呼吸道及皮肤黏膜有一定刺激;自来水中的矿物质经雾化进入空气,也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此外,杂质对加湿器本身也有一定侵蚀或腐蚀作用,建议使用纯净水或含杂质较少的蒸馏水。

误区二:加湿器中加入雾化药物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做雾化治疗不太配合,如果在加湿器中倒入一些雾化药物,这样在家里无形中就做了雾化。实际上,雾化药物是不能放到加湿器中的。首先,雾化使用的雾化器,是要达到一定标准,要求使雾化颗粒的直径达到1~5微米,这样药物才能进入体内,起到治疗的效果,这点加湿器是做不到的。其次,雾化时是配有雾化面罩的,这样可以促进药物充分利用与吸收,而加湿器是将雾气散发到空气当中,也达不到疗效。

误区三:在加湿器中添加醋

有谣言传熏醋可以预防感冒,有些人就将醋倒进加湿器中,认为这样可以预防感冒。首先,熏醋预防感冒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认证;其次,房间内熏醋味道很刺鼻,甚至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反而会生病。

误区四:在加湿器中添加精油

在加湿器当中添加精油,可能会引起过敏等现象。

误区五:加湿器24小时

使用如果24小时在房间里不停地使用加湿器,又没有开窗通风,容易导致室内空气湿度过高,可引发有害细菌、尘螨和霉菌的生长,从而引起过敏、哮喘发作、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建议每使用加湿器2小时停一会儿,并且注意通风。室内湿度水平如果超过了50%就要关闭加湿器。除了上述误区外,还应注意经常更换加湿器中的水,并且每三天清洁一次加湿器。

误区六:加湿器发出的水雾越大,对健康越好

目前,市面上的加湿器包括超声波式、冷蒸发式(无雾式)、热蒸发式(蒸汽式)。其中,超声波式加湿器是通过超声波的振动把水打成极小的水滴再喷发出来,能看到明显的水雾。很多人认为,如能看到加湿器工作时喷射出的水雾,才说明是有效地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但事实上,加湿器喷出的水雾容易吸附空气中粉尘、细菌等有害物质,被吸入到人体内。因此,在选购加湿器时,应尽量选择没有水雾的。

误区七 :加湿器离人越近,效果越好

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实现的。有人认为加湿器离人越近,加湿效果越好。但过近的距离会使人所处的位置空气湿度过大,也会有导致“加湿性肺炎”的可能。适合人的环境湿度为40%~70%,空气湿度为 45%~65% 时,病菌不易传播。当环境湿度低于30%,皮肤、黏膜会感到不适,如皮肤及口鼻干燥、眼睛发痒等;而湿度超过80%,人体会感觉闷热,细菌、霉菌、尘螨容易滋生。因此,在使用加湿器时,最好同时监测环境湿度,定时通风换气,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加湿器应放置在距地面 0.5~1.5 米高的稳定平面上,保持通风、光照适中,且远离木质家具,避免木材受潮开裂、霉烂。

误区八 :为了杀菌,可以加入消毒剂或白醋

细菌滋生是加湿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原因之一,那么只要及时杀菌,就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吗?有人会在使用加湿器时,添加消毒剂、白醋等物质,希望发挥杀菌的效果,但这类物质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对皮肤黏膜及呼吸道都是会造成损伤的,不要随意地添加到加湿器中。养生真相使用加湿器时,水源的选择也很重要。

误区九:每天都换水,相当于清洗加湿器

加湿器的水箱等结构容易滋生霉菌等微生物,常会随着喷出的气雾弥散入空气。使用加湿器时最好坚持每天换水,同时每两周彻底清洗一次。清洗时,可用流水反复冲洗,并清理水箱周边的水垢。

参考文献:

【1】2018年12月6日 《保健时报》编辑/黄征

【2】加湿器使用不当,小心患上“加湿性肺炎” 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虹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李莹

中国科学院权威机构主管和主办|

汇集全国医药专家原创科普文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