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吃透宁静这句话,你的人生将通透

2020-08-08 07: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邓花蕾 丁丁心理

✦你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吗?✦

宁静:有的骂的还可以

今年夏天,热度爆棚的当属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了。

姐姐们中,宁静又尤为突出。她带着“女王命”的高光入场,又凭着大气的性格、频出的金句,牢牢占据c位,把姐姐和观众们“一网打尽”。

节目中的梗“我要美女”、“还要介绍我是谁,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啊”、“我觉得我一直是一线”……等就不用多说了,她另一段《金星秀》的访谈也赢得了一大票粉丝。

访谈中,金星问:你这么直率的性格,肯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你会根本不在乎那些负面的声音吗?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你直接说不在乎吧,要是某次发言被解读成“在乎”了,又要被挖出来说你是谎话精,给自己埋雷;说在乎吧,又要说你是玻璃心,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什么的。艺人这份职业,意味着公开表达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可能会被放大无数倍。

宁静却很迅速地回答:我不是不在乎,我也学习,我在想,骂什么呢?有的骂得还可以。

在金星抛过来的封闭式提问中,她没有被“我在乎“或者“我不在乎”的选项限制,而是补充了信息:“我有的在乎,有的不在乎,有的地方我不但在乎,我还学习和改正。”

此言一出,不但没给自己埋雷,反而那句“有的骂得还可以”迅速出圈,静静子圈粉无数。

网友纷纷留言:静静子长大了,静静子真是个成熟的女人。

对批评的反应,呈现了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

观察一个人对批评、负面情境的回应,最能看出Ta的心胸和格局、情绪管理能力,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青涩还是成熟的重要指标。

有人形容被批评时的感受:像刀扎在心窝上一样。那如果是一堆批评同时袭来,就是万箭穿心了。

同为艺人,范冰冰曾经说:“万箭穿心,习惯就好。”但习惯疼痛不等于接纳伤害,一刀切隔离掉所有负面声音不过是权衡之下的无奈之举。

而宁静的“骂得还可以,我也学习,会潜移默化地改”,则和批评的声音有了联结、互动,让每个观点、每个情绪在来去间都找到各自位置。

如果用治水来类比,范爷面对批评时用的是鲧的方法:堵。你骂你的,我赚我的。

宁静用的则是大禹的方法:疏。让水流各行其是,让该去小溪的流去小溪,该去大海的奔向大海。

隔离很容易,逃避虽可耻但却有用。

面对却更难,这大概是宁静这句话引发诸多网友共鸣的原因——因为我们大部人都做不到。

面对批评的四种反应

当一份批评、抨击或仅是气势的压迫感呈现在眼前时,我们最容易被激起的情绪是愤怒,它让你短时间内聚集起力量,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或是被对方吓到,觉得害怕;或是觉得确实要对局面负责,觉得很羞愧。

这些都是容易让我们感觉到自我(ego)在破碎的东西,我们会特别容易被它们挟持,想着要去抓取或者甩掉一些什么,以保持自我的完整。

我们往往有四种选择:

1、认同。

觉得确实是自己不好,太差劲了,觉得内疚、羞愧。有时为了掩饰这种感觉,还会找其他话题发怒,所谓的“恼羞成怒“。

2、阻抗。

觉得对方胡说八道,不可理喻,严重侵犯到了自己的边界,感到愤怒。我们会像刺猬一样竖起全身的刺去反击、应战。或者冷暴力形式,不沟通不配合不解决。

3、思考。

觉得对方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但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愿意先放下不适,提取其中的正面意义。

4、共情。

不被对方的情绪穿透,反而能透过对方的一大堆表达,捕捉到Ta真正的感受与期待。模板请参考《喜剧之王》里,最后尹天仇对等他回家的柳飘飘说“飘飘,我爱你“那一幕。

批评发生的情境是复杂的。既有批评方的微妙动机,也有事件本身的复杂程度。

不是所有的事我们都要认同,也不是所有的情绪我们都要去共情,很难一句话说哪一种选择是最佳的,只有当时、当下的匹配。

成熟的心境,发生在决定的过程里。

而成熟的心境,主要体现在过程中的思考和分析,最后决定要pick哪一个。甚至选好之后还会有变化,在试误中成熟。

朋友虹,分享了一个她和她老公的故事。

她家的洗漱处有一个架子专门放牙杯、牙膏……等,但她每次都喜欢把牙膏盒卡在夹缝里。她觉得卡起来很稳固,还腾出了收纳空间。

她老公却很受不了,质问她为什么每次都不放放好,偏偏要卡在缝里。

她也生气了:哼,我放在这里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你根本不懂欣赏!

有时她老公会直接把牙膏放到外面,但被她发现后,她又专门拿出来重新卡在缝里。

方寸之间,也能感受到剑拔弩张的气氛。

虽然他们没有为此直接开吵,但行为上已经把战争表达得明明白白。

原本这是一件微小的事,但他们在捍卫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一起卡在了“反击“的选项里,磨损着家庭质量。

转折点发生在某一天晚上,虹的老公突然苦着脸说:“你为什么还是放在这里哦,拿出来时有滋啦滋啦的声音,我不喜欢这种声音的。”

虹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原来她老公只是讨厌和害怕那个声音啊,原来他并不是觉得她傻、故意贬低她呀!这件事跟自尊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之前的战争,完全没有必要嘛!

第二天,她很自然地把牙膏放进杯子里。彼此的需求清晰了,对抗荡然无存,两个人都通过这件事成熟了很多。

她在朋友圈写道:彼此理解的感觉真好!

相信下一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们会记得先澄清,把“反击”转化为“思考”和“共情”,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促进亲密关系燃烧的完美燃料。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这样的狗粮,我挺愿意多吃的。

他们之前的选择其实并无对错之分,但在表达、转译、理解过程中产生了误会,那么必然指向一个错误的方向。

每一个指责“你为什么这样做“的背后,包含了一个”我希望你这样做“的期待。而如果转译过程中的只能get到指责,这件事就很容易变成“听你的还是听我的”、“谁更好”的权力之争。

对于期待,我们会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愿不愿意去完成它,自然也不需要去捍卫什么。

而对于攻击,我们只能用斗争来捍卫自我的完整,应激状态马上唤醒,随时准备战斗。

回应内容固然能看出智慧,但这种智慧是建立在成熟分析的基础上。

所以,与其说宁静的这句“有得骂得还可以”有大智慧,大格局,不如说她在分析和筛选“有的是……有的是……”的信息内容时,已经奠定了情绪稳定、结论清晰的结局。

所以,如果我们平时能有意识在批评发生时觉察和着力,很多烦恼会自然消弭于无形,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美好。

和光同尘,也是爱你

《道德经》里提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纷争、指责、批评代表着交流的双方有观点的差异,“挫其锐,解其纷”是磨掉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的情绪、梳理好自己的思考,“和其光,同其尘”则是达到理想中求同存异的目标。

当感觉到批评的潮水涌来时,我们如果能多几分钟检查和保持心灵屹立不倒,冷静思考对方到底是在恶意抨击,还是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光这个思考的缓冲,就能化解掉一大半戾气。

无需强求对方有什么样的表达功力,以便我们能迅速判断。训练自己的觉察力感知力,淬炼出心理韧性,看起来更靠谱。

情绪自由不是只生活在舒适圈里,坐井观天地只跟一部分人互动,在安全的情绪区间中生活。

而是不论亮处与暗处,洁净处或肮脏处,都能打开心胸接收到四面八方的讯息,依然能保持自我的完整,屹立不倒,和光同尘。

这样,我们不但能化解环境中的戾气,还能抓住生命的焦点,联结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一段坎坷的情绪、语言、行为的互通有无之路,也是我们完善自身、提高自己格局的一次旅程

愿你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随时随地吸取到爱与光芒。

以上。

作者介绍:邓花蕾,丁丁心理签约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游戏心理咨询师,注册家庭教育指导师。长期活跃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结合所学,用声音和文字为无数家庭解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