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浙江嵊州打造越剧之乡的古韵今风
嵊州剡溪
“相约榴月剡溪畔,倾诉越韵百年情”。7月13日,由浙江省嵊州市越剧团创排的原创越剧现代戏《傲雪芬芳》在当地越剧艺术中心成功首演。作为集中打造越剧艺术精品的代表剧作之一,该剧拉开了越剧诞生地——嵊州在疫情常态化下安全复工复产、狠抓艺术生产的序幕。
嵊州,位居浙江省东部,四面环山,剡溪一水如玉横贯其中,古时称剡,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誉,书圣王羲之晚年归隐于此,杜甫、李白、陆游、朱嘉等历代数百位文人雅客也曾多次入剡揽胜,留下诸多咏剡名句。1906年,嵊州唱书艺人更是在此将“落地唱书”搬上舞台,标志着一个新剧种的诞生。
一百多年来,越剧深根嵊州,花开浙江,香飘全国,在一代代越剧传人的传承探索与改革创新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五大剧种。嵊州也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中华书圣归隐地”闻名于世。
据嵊州相关部门介绍,目前当地正在积极推动越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全市打响越剧品牌打开国际视野和全新思路。而以盘活文化遗存 ,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擦亮“越剧+”、“唐诗+”、“书法+”三张金名片为主抓手的嵊州,亦在利用自身旖旎的山水风光,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唐诗宋词的浸润吟诵,大力创建全域旅游,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让“诗和远方”走在一起
嵊州地处“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自古以来便以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胜景著称于世。潺潺的千年剡溪,流淌全境,一水如玉,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剡中文化,使剡中之美既有青山、秀水、鸟语、花香的自然馈赠,又有美食、音律、手艺的独具匠心。
如今在这个集越剧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全国小吃文化名城等于一身的江南水城里,蕴藏着可感受古韵今风、享受传统魅力、放飞闲情逸致的王羲之故居、剡溪寻幽、崇仁古镇、越剧博物馆、百丈飞瀑、艇湖城市公园等多类怡情悦性的独有景点,令嵊州成为一个有故事、有品质、有魅力、有丰富文旅资源的城市。
越剧小镇
以嵊州越剧小镇为例,在这个中国首个以戏剧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小镇里,一幅美好的画卷已缓缓拉开:青山苍翠,溪流清澈,花香四溢,戏楼、剧院分布其间,地域文化、越剧文化、江南文化被完美整合。游客在小镇内能看到越剧演出,越剧培训,感受影视文化,田野剧场等互动,在小镇的非遗体验馆里还能体验辉白茶、竹编、古阴沉木雕、剡藤纸、围棋等其他嵊州元素。艺术的另一边则是原汁原味的传统生活,暮色中的老人、玩耍的孩童,小镇慢生活焕发着生机,甚至是农业这个原本散落的元素也深度融入其中,迸发全新活力,让人在潜移默化中重拾对文化的热爱。
夏日的黄昏徐徐降临,华灯初上的小镇还呈现出另一番美景:青石板的街道上,月光朦胧;炫彩的灯光打在戏楼的墙面,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檐边的灯带宛如流动的光影;横跨剡溪两岸的吊桥在夜色里化作光之虹影;小龙虾、烧烤、啤酒、新鲜时令菜,安抚着游客的肠胃;街巷里,折子戏、汉服秀、乐酒吧、悦咖啡等与时尚无缝对接。剡溪夜集的露天电影、创意夜集,和悦时代广场的地摊夜市、啤酒龙虾盛宴,都将这座城市的夜渲染的生动璀璨。
雪溪书楼
不远处的王羲之故居则坐落在幽幽的山谷之中。景区内汇集大量墨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书法园林风景线。一年一度的国际书法朝圣节和“跟着春天游嵊州”两大节日,更是让“诗和远方”走在一起,令心灵承沐千载墨香诗韵。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嵊州的风光还潜藏在自然山水之美中。百丈飞瀑景区瀑流壮观,气势磅礴。峡谷内峭壁危崖、峰峦竞秀、清溪奔流、飞瀑四泻,素有“江南第一瀑布群”之称。九条瀑布如晶莹的流苏披挂山上,风格迥异,或飞泻如练,或喷珠溅玉,或镜泊响雪,或一唱三叹,尤其是骤雨初歇或丽日朗照便出现七彩虹霓,蔚为壮观。伴着伟岸的百丈岩的是温柔的月亮湖,舟行碧波中,犁开一道白色细浪,湖四周峰峦如聚,草木葳蕤,碧影憧憧。
百丈飞溪
从“越剧诞生地”到“越剧朝圣地”
在嵊州这座没有围墙的越剧“博物馆”里,从落地唱书之源马塘村,到越剧诞生地东王村,再到首次女子越剧演出地施家岙村,源远流长的越剧无声浸润着每一寸土地。站在城市中心广场的任意一角,戏迷们咿呀的琴声伴着委婉的唱腔即可随风飘来。越剧艺校、越剧博物馆、越剧名家故居等景点更是把每个来此越剧寻根的游客的心弦拨得嘈嘈切切。
古戏台
从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的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已成为全国越剧一年一度的重要节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久前刚刚落幕的第十九届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采用空中演唱会的形式,以“纪念、责任、抗疫”为主题,以七地云端联动、百站空中唱响为特色,吸引了吴凤花、赵志刚、王滨梅等越剧名家和相关戏迷票友参加,点击量达30多万人次。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嵊州为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还特别打造了“免费空中课堂”、“空中剧院”、《馆长讲故事》、“文耕艺作”空中直播课堂等系列线上活动,推进越剧天天演,同时利用文学、音乐、戏曲、短视频等艺术形式,以最短时间创作出《众志成城,防控疫情》《逆行的亲人》《你最美》等积极向上的戏曲、顺口溜作品25件,推动打赢防疫阻击战的宣传。
在抓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嵊州进一步明确打造以越剧为特色,以诗路嵊州为核心的文旅养生慢城这一主攻方向,深化越剧团和越剧艺校体制机制改革,将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嵊州市越剧团)成建制从差额拨款单位转为全额拨款单位,推进嵊州越剧艺校中本一体化等办学模式,增加相关编制;推进越剧精品转化,集中打造现代越剧大戏《傲雪芬芳》、《核桃树之恋》等作品;探索“越剧+”研学游活动,推出包含戏剧、书法、养生等为主题的“跟着嵊州人游嵊州”精品旅游推荐线路;进一步推进名家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强越剧人才培养;同时,出台越剧传承和创新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推进社会力量参与越剧事业发展工作。
越剧演出
据悉,为更好的擦亮越剧这块国粹招牌,扩大其知名度、美誉度,嵊州官方还出台了《关于强化改革创新推进越剧事业传承发展的意见(暂行)》,提出通过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将越剧诞生地嵊州打造成中国越剧的朝圣地。此外,嵊州还在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推动越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下半年,当地还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越剧戏迷网建设,推动越剧进高校12场以上,并携越剧赴阿联酋迪拜参加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演出。
“活化”唐诗之路,创新文旅融合
作为“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嵊州吸引来客的远不止剡中的山水风情和越剧的艺术风韵,与情、景高度相融的还有这里吟诵醉心的美食风味、渊源流传的诗路风雅和以根雕、竹编为特色的工艺文化。
根雕飞天
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月公布的该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中,嵊州凭借自然、生态、文化等资源和当地盘活文化遗存、打造重点项目、讲好越乡品牌故事的优势成功入选,成为全省26个培育单位之一。
为进一步创新文旅融合,嵊州全面打响了“诗路越韵”品牌建设,使文旅叠加发挥“1+1>2”的效应,全面营造“诗画嵊州”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力擦亮“唐诗+”、“越剧+”、“书法+”三张金名片,除精心谋划中国越剧艺术节和中国嵊州书法朝圣系列活动,不断提升越剧之乡和书法之乡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外,还以剡溪诗画为纽带,“活化”唐诗之路,创建国家级诗词之乡。
在提升游客满意度方面,嵊州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运用“诗画浙江·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100%全共享、网上办事100%全开通;建立文旅产品和线路库,整合市场优质平台,提升游客获取信息和游览服务便捷度,让游客再“多玩一天”;培育打造“非遗传承”“全域旅游综合治理”等文旅应用场景和省级数字文旅先行区;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文旅信息服务体系,提供跨区域文旅服务。
同时,不断优化规范文化旅游市场执法,出台《嵊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操作流程》,健全行政审批、行业管理、执法办案有序衔接的执法体制,配合市场管理与执法指导做好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加大网络文化、网络旅游、演出市场“不受理低价游”等监管执法力度。
“在世界行走,为嵊州停留!春风十里,我在浙江嵊州这个集越剧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全国小吃文化名城等荣誉于一身的江南名城,等风也等你!”为让更多人直观的领略嵊州风景人文、感受舌尖之悦、品味文旅之行,嵊州市有关领导今年几度上阵直播带货,数十分钟内吸引超万人在线互动。
嵊州特色小吃:炒年糕
邀请领导走进直播间推介当地特色,是今年嵊州推出“花样嵊行 越乡等你”直播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该活动共分10期,多角度全方位介绍嵊州全市15个乡镇(街道)的美景、美食、文化产品和特色产业,深挖文旅资源,加快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步伐。
为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嵊州还在积极举办“嵊”情相邀 共创“剡”品——“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商品(非遗作品)创意大赛,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以“浙东唐诗之路”相关历史文化题材及非遗文化为设计创作元素的衍生作品,如工艺品、餐具、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家居用品、装饰品、首饰、数码产品、体育用品、服饰、玩具等。
据介绍,该大赛将充分发挥嵊州“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资源优势,挖掘“两圣一祖”和历代诗人入剡吟风弄月的景观和故事,以艺术作品全面展现嵊州人文魅力,用文创重现诗路嵊州的风雅,让咏剡唐诗变得可学,可看、可听、可读、可习、可游,从而推进文化融入产业、产业蕴含文化,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城市竞争力。
未来嵊州将继续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运用“文化+”“旅游+”等新理念,继续扎实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探索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生产、景区文化设计等工作;继续紧抓精品创作、主题活动、文旅品牌和名片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同时,做好非遗转化文章,有序开展新一批市级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评定,积极打造非遗体验基地、非遗集市、非遗集聚区等,推动非遗经济发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