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声音纪录片④|林路:谁影响了埃里克·索斯的摄影?
【编者按】
烈日下踏入上海复兴中路上一幢历史文化公寓,摄影学教授林路的书房就位于此。怀抱着对摄影传播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以及学术研究的动力驱使下,林路从80年代开始在海内外通过各类渠道收集、购买了大量摄影画册,现今藏书丰富程度可用字母A-Z分类排列。林路也曾出版摄影理论和技术专著百余本,对于中外摄影史的发展、勾连或者传承有着较为清晰的理论认知,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串联起摄影知识脉络。因此澎湃视界邀请林路老师作为书房系列的讲解人之一,口述分享他书房中一部分颇具价值和独特意义的摄影书籍。
随着埃里克·索斯(Alec Soth)首次中国个展《我与你:埃里克·索斯》的开幕,林路老师口述分享了他书房中两本索斯的画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了索斯的作品。本期通过与林路老师的对谈将进一步剖析索斯摄影生涯的脉络。
婚礼服
埃里克·索斯以诗意的视觉语言呈现了美国郊区与农村地区的普通人与风景著称。2010年后慢慢广为人知,受到中国摄影师,尤其是年轻摄影师的喜欢。
澎湃视界:请分析一下埃里克·索斯本人作品受到了哪些前辈摄影师的影响,为什么?
相对前辈们而言,肖尔对索斯就有很大的影响,但肖尔的作品有两个极端,早期在路上对美国世俗生活的随意记录,散漫无章,许多人都无法接受,觉得看不懂。而索斯在日常生活中注入了一种诗意,让日常的,世俗的生活带上一种美丽的外观。既能穿透日常生活的空间,同时也带来赏心悦目的可能性,节奏感非常好,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与传播力,因此一出现就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希妮,弗洛里达,2004
乔什,田纳西,2004
澎湃视界:索斯的这种诗意除去对画面结构的讲究,是否也因为世道低落人们产生了对诗意的渴望,借此来填补不堪生活中内心对于诗意的向往?
澎湃视界:中国摄影师如何在文化中找到诗意的点?
林路:我们现在讨论的诗意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纯粹唯美的,小资情调氛围的诗意了。而是从日常的破败和失落中,找到一种慰藉,将此称为诗意。从表面来看,如果以索斯的方法去拍摄,或许更容易掌握。因如今中国年轻的摄影师,缺少一种文化背景的熏陶和历练,很少能有像肖尔那种刻毒的目光,能用看似随意的,无足轻重的手法展现破败与衰败。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索斯的拍摄更能提起人们兴趣,以具有诗意氛围的画面穿透日常生活的平庸无聊,拥有看上去不乏味的可能性。并且诗意可以从各个方面找到,在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可能性,这也是索斯至少从表面上能被人模仿的背景以及吸引人,诱导人的原因。
赫曼的床,路易斯安那,2002
时装,明尼苏达
时装,巴黎
吻的日记
澎湃视界:如果以索斯为基点,他又影响了哪些摄影师?
澎湃视界:中国许多年轻人模仿学习了索斯的视觉语言,内在核心方面有的摄影师也做的非常好。这种学习西方摄影师的情形也持续了十几年,请林老师分析一下中国摄影师是否能从中内伸出自新的东西?
林路: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举个例子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在国内也有许多摄影师进行模仿,表面上的确很像,但在本质上达到他高度的是没有的。索斯对于中国摄影的影响在于让人们看到了这样一种风格,一种对生活诗意表达的可能性。在某几位有趣的摄影师中,我们的确能找到这样一种视觉语言,到达内在高度却会是非常难的。讨论索斯的时候,也是在讨论对于艺术的模仿和超越的难题,他的出现吸引了更多的人思考这个话题——想象摄影作品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文献和纪实之间,日常和诗意之间的平衡点。
黑斑羚
(左)阿蕾莎和乔(右)梅丽莎
巴黎和明尼苏达
李迪,2007
澎湃视界: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也影响了包括索斯等后来许多摄影师,请林老师分析一下还有哪些摄影师是在这个脉络中的?
林路:埃文斯肯定是这块不可或缺的一个标榜,他早期在欧洲拍摄了大量非常唯美优美的作品,到美国后受到现实的影响,慢慢的转向更加实在,接地气的拍摄风格;但在欧洲早期的带有诗意的风格也不可避免的给他烙下了深刻印记,比如著名的农场安全管理局的纪实作品。索斯从中吸收到许多营养,找到了更多的对接点。再接下来罗伯特·弗兰克可能对于索斯最大的影响来自在路上对美国的观察,就像当年弗兰克驾驶一辆二手车游历拍摄美国,索斯的‘From Here to There’ 的画册也是受其影响的表达。不过当年弗兰克打破了诗意的看法,他一眼看穿了美国在繁荣背后的虚空无聊,弗兰克更多的是启发索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表达点,不同的在于索斯在此基础上加上了诗意的成分,也或许他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挽救已经失落的美国精神。
澎湃视界:除了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比如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Adams),乔·斯坦菲尔德 (Joel Sternfeld),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等摄影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索斯,请林老师分析一下。
从黑白到彩色,索斯对色彩的控制也十分到位,有诗意氛围的营造结果。当年的新色彩代表人物们其实是很困惑的,因为那时彩色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只能作为商业作品而不能作为艺术作品。但他们顽强的使用色彩来展现出对世界的观察,其中有着强大的内在张力,逼着他们把色彩的语言走到一个为其所用的方向。到了今天索斯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困扰,色彩被人们认可,他只是把它做的更极致、更有趣、更有想象空间,这也是他比前辈们更有力的地方。
精神朋友网络
无题,1995
完美陌生人,1993
时装,明尼苏达
航程
澎湃视界:网络异常发达的今天,索斯相比较他前代的那些摄影师,十分擅长利用互联网与网友互动,请问这是否与他的走红也有关联?国内这部分的情况又是如何?
林路:这也是一种大势所趋,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在世界上有巨大的影响和传播能力,但八九十年代时也逐渐走向下坡,影像的表达很难得到年轻人的热爱。直到马丁·帕尔上台后,推动摄影师在网络上利用他们的威望推销作品,传播的有效性使玛格南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活力和生态,索斯作为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这方面的得到了更有效的收获。而国内还停留在一种简单的自我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稳定的,能产生效应的宣传。索斯与明尼苏达社在网络上的推动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和影响力,因他们是有目的、有预谋的利用网络,这也可能是中国摄影界当下发展的一种方向。
特里西亚和柯蒂斯
特约作者,季成:摄影师,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大学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专业
实习生,沈天旸:摄影师,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二年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