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宁蒗:让易地搬迁户家家有副“金扁担”

丽江政务网
2020-07-28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宁蒗县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新居入住。(资料图)

“住上了干净、舒适、漂亮的新房”,“出门就有公交车”,“娃娃上了好学校”,“家门口就有卫生室”……

从木楞房搬进设施齐全的县城公寓,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户杨发财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1万多户、4万多人,这是近5年来宁蒗县易地搬迁的成绩单。

然而,让大山里的贫困乡亲“挪穷窝”“搬得出”,并不是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结束,更非脱贫攻坚的终点,而仅仅是“上半篇文章”……

全县18.3%的农业人口搬进新家园

地处滇西北高原的宁蒗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云南目前尚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之一。然而就在短短几年间,宁蒗县却成了丽江市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县。特别是宁蒗县城的巨变,与近5年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拔地而起的大楼、彝族特色鲜明的建筑、配套齐全的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宁蒗县城一天天长了出来。

宁蒗县文体中心。(2019年3月27日摄)

县城中心4600米长、32米宽的泸沽湖大道,是宁蒗县城巨变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沿着泸沽湖大道往北,新建的文体中心、小凉山学校、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敬老院、建材市场、客运站、综合农贸市场、幼儿园、第二中学……错落有致地分布大道两旁,有的已投入使用,有的正紧锣密鼓建设着。

就在泸沽湖大道两旁和县城东过境线之间,分布着3个配套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截至2019年底,先后有全县各乡镇的2808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共12717人成了这个新城区里的“新市民”。

据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红武介绍,近5年来,为解决小凉山深度贫困山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在各级各方帮扶下,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宁蒗县整合投入20.56亿元资金,实现了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区域人口全部搬迁实住。

宁蒗县深度贫困村旧貌。(资料图)

宁蒗县城易地扶贫搬 迁三期项目“幸福家园”,

共入住了1506户、6603人。(2020年7月9日摄)

“全县完成了10400户、4.2万人的易地搬迁任务。搬迁规模占全市的90%,搬迁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8.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97户、20405人。”吴红武说。

宁蒗县中医医院。

据吴红武介绍,宁蒗县城的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中,一期项目安置了542户、2329人,二期项目安置了660户、2840人,而最大的三期项目共入住了1506户、6603人。此外 ,还有100户、405人入住县城“温馨家园”一苑。

曾因学、因病致贫的折女生家,是从西川乡大山里搬进县城的建档立卡户。而今,在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幸福家园”,一家人有了一个100平方米的新家。大女儿远赴上海务工,小女儿在宁利乡一幼儿园上班,儿子大学毕业正备考公务员,一家人的生活正越来越有奔头。

宁蒗县城易地扶贫搬迁二期——河滨家园。(2020年7月9日摄)

“因为上学要走10多公里山路,我10岁才进学校。”而今,杨发财从烂泥箐乡马金子村搬进了县城易地扶贫搬迁二期——河滨家园,4岁的小孩已在家门口上了幼儿园。他说,“我们安置点附近50米就有幼儿园,300多米就有中小学校。”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记者来到建档立卡户金古务各的新家——新营盘乡毛菇坪村三锅庄集中安置区。这个距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的集镇安置区,共有81户282人入住,其中建档立卡户15户62人。

新营盘乡毛菇坪村三锅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2020年7月8日摄)

走在三锅庄的水泥路村道上,见不到一点垃圾。村里新建了一个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家家有清洁甘甜的自来水。还有幼儿园、篮球场、村民活动室、公厕,户均有2亩以上的苹果园,13人落实了乡村公益性岗位,70多人外出务工。像这样的易地搬迁集镇安置区,宁蒗县在各级各方帮扶下共建了7个。

新营盘乡毛菇坪村三锅庄集中安置区的村道。(2020年7月8日摄)

“把最好的土地让给易地扶贫搬迁户,把最好的房子建给易地扶贫搬迁户,把最好的设施配套给易地扶贫搬迁户,让最强最细心的干部管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户。”老百姓眼前一天一个样的巨变证明,宁蒗县委、县政府对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承诺,正在一桩桩、一件件实打实地兑现着。

让搬迁户有一副挑得稳的“金扁担”

完成4万多人易地搬迁任务,可说是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而事实上,这是宁蒗县高质量脱贫“下半篇文章”的开始,是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让易地搬迁户端稳就业“饭碗”,是“下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宁蒗县正以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创办扶贫车间实现“稳定就业一批”,同时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林权、腾退的宅基地和兜底保障实现“增加收入一批”,“绝不让一户搬迁户返贫”。

——劳务输出稳定就业一批。宁蒗县已形成100%覆盖搬迁户的免费培训、推荐就业机制。截至7月初,进城安置搬迁户共转移就业4020人,户均输送1.5人。

“一技在手,生计不愁!” 宁蒗县人社局局长陈光富说,宁蒗县正努力使劳动力输出从“卖苦力打工”向“凭技能吃饭”转变。

在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三期——幸福家园,记者见到20多名搬迁户正在小区里免费接受焊接技术培训。宁蒗县人社局副局长沙晓婷说,建档立卡的“学员”每天还有60元生活补助;集镇安置区举办的免费实用技术培训,除生活补助外每天还有20元交通补助。

在宁蒗县城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幸福家园,

搬迁户正在接受免费焊接技术培训。(2020年7月8日摄)

据沙晓婷介绍,宁蒗县每月组织举办一次面向农村劳动力、易地搬迁户的招聘会。近5年已累计转移就业8万多农村劳动力,其中,建档立卡户3万多人,占建档立卡户总人口的66.3%。

——开发公益性岗位稳定就业一批。针对进城安置搬迁户中存在的“无法外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大病重症户等实际情况,宁蒗县今年4月以来把乡村公益性岗位扩大到了易地搬迁安置区。对新开发的城市保安、保洁、小区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优先照顾搬迁户,目前已有392人上岗就业。

幸福家园保洁人员正在宁蒗县城河滨走廊清扫。

幸福家园北区,目前已有125人落实公益性岗位。(2020年7月8日摄)

去年12月搬迁到幸福家园北区的余干干,最近成了小区里的保洁员,每月增加了800元的固定收入。像她一样通过公益性岗位获得稳定收入的搬迁户,仅幸福家园北区就有125人。

幸福家园服务中心。

——创办扶贫车间稳定就业一批。宁蒗县把扶贫车间作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在原有2700苹果企业、同心烤烟合作社扶贫车间的基础上,正加快推进3000亩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和350亩温棚蔬菜基地、44亩马铃薯原原种扩繁基地等3个扶贫车间建设。预计8月底项目投入使用后,可实现至少600人就近就业,形成全覆盖带贫机制。

正在建设中的宁蒗县城郊雷家村350亩温棚蔬菜基地。(2020年7月9日摄)

——流转土地经营权、林权、腾退的宅基地增加收入一批。为增加搬迁户的收入,宁蒗县鼓励易地搬迁户对原居住地的承包地、林地和腾退的宅基地依法进行流转。目前,全县已流转承包地、林地和宅基地1.3万多亩,此外还有1900多亩可种植经济林木并享受退耕还林政策。

——兜底保障增加收入一批。对残疾人、无劳力等特殊人群搬迁户实行社会兜底保障,对因学、因病、因灾特殊困难群体实行救助帮扶。

这一项项稳就业、增收入的措施,正是让搬迁户端稳“饭碗”的一副副“金扁担”。

“富脑袋、鼓口袋,改变下一代”

“智志双扶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在吴红武看来,只有“富脑袋”和“鼓口袋”同步进行,真正让易地搬迁户稳得住、能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才有保障,小凉山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散、小、弱”是宁蒗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为不断提升产业扶贫成效,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宁蒗县正在着力打造云岭电商创业示范村、泸沽湖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生态农旅示范村。

昔日的荒山荒坡变绿了,穷山村变成了花园、果园。这是记者在正在打造生态农旅示范村的新营盘乡见到的场景。这个乡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恒泰农业有限公司发展“2700高原特色苹果”产业,通过订单收购、果园托管、土地及果树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已带动342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新营盘乡昔日的荒山荒坡变绿了。(2020年7月8日摄))

同时,为推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多元化有机衔接,宁蒗县提出了产业扶贫工作的新思路——“586”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宁蒗县正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5类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特色粮作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经作业、特色生物业、特色养殖业等8项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扶持到户、新型经营主体到户、金融扶持到户、劳务输出到户、光伏扶贫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到村等6个方面精准覆盖。

除了“输异地、稳就地”,“拓创业”也是宁蒗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的一项主要措施。据陈光富介绍,为了扶持包括易地搬迁户在内的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稳健提升转移层次,宁蒗县正通过落实“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及小额担保贷款3.4多亿元,扶持创业3042人,带动就业6081人。

永宁坪乡苏嘎拉安置区。(资料图)

“思想的改变才最是关键的。”进了城的杨发财说,“政府给我们无利息贷款,发展产业。我准备在老家种植重楼,靠自己的双手,一定能在县城站稳脚跟,一定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大山里的新家,金古务各的小院门口停着今年刚买的小汽车,这是他靠外出务工这副“金扁担”挣来的。近3年来,他每年带动20多名周边贫困户远赴新疆打工,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外出务工带头人”。

“我准备开一家农家乐。”金古务各打算换一副致富的“金扁担”。他养起了小鸡仔、猪、羊,准备趁县里在新营盘乡打造生态农旅示范村的机会,好好经营一番“生态庭院经济”。他说,大山里原生态的鸡、猪、羊、火腿、腊肉,还有远近闻名的“2700蜂蜜苹果”,城里人一定喜欢。

小凉山脱贫攻坚的“追梦人”们,正在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下半篇文章”。“富脑袋、鼓口袋,改变下一代”的美好愿景,正在新的奋斗中到来;搬迁户们梦想的新生活,正在新的奋斗中开启。

记者手记

稳定脱贫需要一副“金扁担”

曾经,在陕北黄土地上,乡亲们最大的期盼,就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今天,在滇西北小凉山上,脱贫攻坚战线的“追梦人”们最大的愿望,是让乡亲们挑起“金扁担”,端稳“金饭碗”。

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创办扶贫车间;免费培训、推荐就业,建设电商创业示范村、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打造生态农旅示范村;努力从“卖苦力打工”向“凭技能吃饭”转变,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这些“后扶”措施,正是小凉山脱贫攻坚“追梦人”与乡亲们一起挑着的“金扁担”,是一副副“富脑袋”“鼓口袋”、稳定脱贫成效和提升脱贫成色的“金扁担”。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愿小凉山易地搬迁的各民族乡亲,家家有副适合自己的“金扁担”,更愿这“金扁担”挑得越来越稳,在奋斗中挑出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 罗坪江 和丽芬 和继贤)

原标题:《宁蒗:让易地搬迁户家家有副“金扁担”》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