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威县乱弹:展现慷慨粗狂燕赵之风

2020-07-29 1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威县的地方戏是乱弹。乱弹,顾名思义,是多声部的音乐。威县乱弹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将燕赵大地慷慨粗狂之势展示得淋漓尽致。

走进传承人赵合增的传习所,在这里沉迷,享受一场文化的盛宴。

今年已演出60场乱弹

今年,是赵合增的传习所建成第一年。传习所里,学员们练功练得正起劲儿。

“组织成立了威县冯庄乱弹艺术团有限公司,共有成员四十多人,七八岁的有十几个。”赵合增说,哪里有演出,大家就一块出发,热闹着呢。

送戏曲下乡,今年,赵合增已经带着队伍演出60余场。表演不少,但这远远没有达到赵合增的目标。“这个算少的,往常年份,一年演出两百多场,今年估计能演出百余场次。”

最近的一场演出在威县芦村,艺术团队员们演出时,村民将舞台围住,不断叫好。看到这,赵合增心里乐开了花。“谁说我们没市场,明明大家都爱听爱看。”

从艺40年初心不改

今年56岁的赵合增,从16岁就开始学戏,主攻须生、小生,师承著名乱弹艺人小老王、杨寿福,熟练掌握了乱弹一股头、二股头、咪子等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样样通晓,基本功扎实,逐渐形成了表演朴实细腻,吐字清晰,真假字运用自如,道白清楚,喷口讲究的风格。

“乱弹也曾辉煌过,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还曾经到天津去演出,首场爆满,但是后面几场就没人了,因为听不懂,最后师傅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赵合增说,上个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人们都忙着生产,听戏的人少了,唱乱弹的人也少了,只有在红白事的时候,偶尔才能听到。

他学艺的时候,乱弹正在走下坡路,别说是挣钱了,只要是请人的人能管顿饭,他就跟着师傅去,没办法,就是喜欢。结婚后,赵合增对乱弹的喜欢依然没变,但是遭到家人的反对。“那时候家里人不叫唱戏,一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外边,家的地也顾不上,家里人把我唱戏用的网子、白大翎烧了好几回。”赵合增说,那段时间是最失落的时候。

慢慢地,赵合增唱戏能挣到钱了,从5元、10元,到50、100多元,家里人也就不再阻止他。“现在他们天天盼着我能出门。”赵合增笑着说。

传承在肩再出发

在赵合增的坚持下,唱乱弹的人在不断增加。2013年,他组织成立威县冯庄乱弹艺术团有限公司。随后,组织剧团演员惠民演出,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和传承发展为基础,下基层惠民演出,全年公益演出260场次。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先后出版了《威县乱弹唱腔》《威县乱弹曲牌》《威县乱弹传统剧本》等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让乱弹的从艺人又看到了春天。

“我们也对乱弹进行了创新,从唱腔上摒弃了虚字,口牌清晰,更能让人听懂,伴奏上加了电子琴,二胡,从曲目上也有创新,紧跟时代潮流。”赵合增说,有关扶贫、交通事故、计划生育政策等都编成了新戏,而且很受欢迎,2017年他还参与录制了以曲宪忠为原型的大型乱弹新曲目《梨财神》。

赵合增说,他继承的传统剧目有30多出,新编剧目十几出,虽然乱弹的从艺者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一直在找人做新的曲本,传统戏不断创新才能更好传承下去。

来源:邢台发布

原标题:《威县乱弹:展现慷慨粗狂燕赵之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