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神秘的“大耳朵” ——情报最前沿的美国国家安全局

2020-07-29 19: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美国国家安全局徽标

从查看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监听电话和在线聊天、查阅浏览和搜索历史记录,到通过后门软件窃取计算机数据、追踪网络空间的敌军、通过情报蜘蛛网实施激进的计划,美国国家安全局凭借强大的技术和软件,正在一点点吞噬着全球的电子隐私,将这种高度复杂的间谍活动推向了极致。

这种越界行为引发了公众的信任危机。围绕自由与安全的平衡问题,网络空间中掀起一场激烈的讨论。政治与情报的权力关系、技术伦理等相关问题也引发广泛争议与思考。

公众的抗议迫使美国政府宣布加强立法、限制情报工作,但信息技术和民众对数字世界的依赖显然发展得更快。在虚拟化、数字化加速渗透的未来,如何划定情报工作与公众隐私的界限,将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前进路上绕不开的重要问题。

本文摘编自法国情报与通讯科学专家克劳德·德莱斯的著作《美国国家安全局》,欢迎继续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切为了“国家安全”

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成立于1952年,受五角大楼的领导,遵守着工作效率、情报搜集和通信安全的基本原则,始终致力于信号情报和反情报工作,确保决策和指挥系统的安全。进入21世纪,交流互通的加速、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爆炸、媒体影响力的普及推动了全球合作联盟关系的重组。各国政府朝秦暮楚,迅速地变换着面孔:今天是盟友,明天可能就是敌人。为应对多变的状况,美国国家安全局(以下简称“美国国安局”)全速开动机器和大脑,为美国提供各种具有战略意义和预判价值的信息。

位于马里兰州米德堡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大楼

不同于之前相对有序和舒适的两极世界,如今,国际社会各类威胁复杂交错,识别威胁也变得更为困难。来自国家层面的威胁,或以军事力量和硬实力等传统模式,或以更加狡诈的形式,气势汹汹而来。许许多多的组织和个人拥有影响其他国家及其国民安全的力量,但它们的利益目标复杂多样,其意图对部分人而言可能是人道的,但对另一群体而言却可能残忍粗暴。而公民本身也有权通过社交网络采取强有力的单独行动或协同行动。鉴于这一形势,通过直接行动或与其他部门合作来满足客户情报要求的美国国安局变得至关重要。

美国擅取了自由开展间谍活动的权力,既能满足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自身价值观的野心,也为其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本国利益的宗旨而服务。美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用以获取情报的主导优势。据报道,美国2020财年的情报预算案将达到860亿美元,这笔钱主要花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国家情报项目的628亿美元,另外一个是用于支持武装部队和战术部门的229.5亿美元,预算案文件明确提出,将应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挑战,特别是网络对抗方面。相比以往,这项黑色预算已经连续5年增长了,增幅高达6%。从2016年的177亿美元飙升到了如今的212亿美元。

战时到平时:无所不在的监视

如今,传统的对称冲突已让位于骚扰战、伏击战、恐怖主义行动、城市游击战以及电子战和数字战。冲突地区的指挥官和战斗人员更加倚重作战情报和战术信号情报。加密和保护己方的电子通信,同时拦截和破解敌方的信息对于战争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此外,战区的非军事人员,包括人道主义非政府组织或私人准军事组织,也需要纳入到情报工作的辐射范围内。种种因素使得美国国安局的任务日益重要且繁杂。

另一方面,由于行动域(陆地、海洋、空域、以太网、网络)的影响,战争不再受限于地理区域。政府人员、雇佣军、罪犯、恐怖分子、各种反对者一旦进入网络空间并畅游其中,风险就会成倍增加。美国国安局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首要行动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情报服务,以检测、预防、弱化、抵御攻击,防止信息或系统遭到篡改或破坏。对关乎国家利益的敏感基础设施的控制系统实施攻击能够使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一个社会陷入瘫痪。

除了为军事行动提供情报服务,美国国安局还将监视范围扩张至日常生活中。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美国安全或阻碍其科技或经济野心的个人或组织,都是信号情报工作关注的对象。尽管会有某些勇敢的人站出来指责美国国家安全局滥用职权,但它的全球监视网络笼罩着一切。从国家元首到恐怖分子、从律师到激进分子、从非法商贩到网络黑客,从公民到企业主,无一漏网。去年六月,美媒报道了有关国安局错误搜集大量美国人的电话记录,随后又加以删除的事件。据悉,这些数据是由美国安局一个受争议的反恐项目所搜集的。更有知情人士表示,这已是该机构去年犯下的第二起“超范围搜集”错误。

从查看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监听电话和在线聊天、查阅浏览和搜索历史记录,到通过后门软件窃取计算机数据、追踪网络空间的敌军、通过情报蜘蛛网实施激进的计划,美国国安局凭借强大的技术和软件,正在一点点吞噬着全球的电子隐私,将这种高度复杂的间谍活动推向了极致。

美国国家安全局大楼

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种大规模数据收集活动使国家安全局濒临技术混乱的边缘。它在技术和人力上力不从心,难以存储,甚至难以暂时存储和分析所有数据,且大多还是加密数据。密码技术最初是一种隐秘的技术,主要是外事和军方人员在使用。经过20年的发展,它已经变得十分普及,成为美国国安局的心头大患,例如来自黑客和相关协会的反抗,它们最早采用密码技术来确保通信安全。

现在,美国国安局已意识到人才在这场争斗中的关键作用,开始制订和实施网络技术培训计划。他们希望借助计算机专家、信息专家、电子专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和语言学家,以内部建设和分包合作的方式,应对这场不断升级的技术挑战。然而人才流失的风险一直存在,某些专家会厌烦部门的滥权行动,某些甚至会变节或者被条件更为优渥的私营部门所吸引。

但是,一些科技开拓者过度的自我意识确实大大推进了技术的进步。国家安全局和社会之间最严重的脱节并非仅仅出现于科幻小说中,我们能够想象这样一个失控的情报机构吗?它由机器大军统治,人工智能优于人类智慧。“技术奇点”或许将不是一个空想。人类社会是否已做好接受这一事实的准备?

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心:“计算机将接替人类。国家安全局的行政和技术官员是否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如果机器人获得控制权,掌握了地球上所有的个体包括政治、军事和情报等相关人员的信息,世界又将会怎样?

越界引发的信任危机

数字技术的进步在短时间内已制造了一个互不信任的氛围,2013年以后,这种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公众反对情报机构以公众利益为名隐秘行事,将公众蒙在鼓里。但白宫和美国国安局方面却认为,情报工作必须完全保密,信息的泄露会影响防御能力,进而破坏国家安全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当然,美国国安局偶尔也会试图通过接近记者来提高部门的透明度,以获取美国公民的信任,但这些绝无仅有的举措只是简单的公关策略。

斯诺登泄密事件发生后,国会的压力大大增加。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解密某些秘密文件,在法律框架内向公众通报国家安全局的任务及运作情况,但他也公开强调,保密是情报机构的内在要求,完全透明工作就无法开展。

2014年1月17日签发的第28号总统政策指令(PPD-28)明确规定,信号情报搜集必须具有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与引导,必须考虑到公民权利和公民自由。信号情报收集仅可用于满足外国情报或反情报需要,不可用于打击批评者和反对者,或出于种族主义或歧视目的,也不得用于支持美国企业的商业利益。维持个人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是可能实现的,一可限制数据的收集,二可根据数据的敏感度、存储量、收集方法与原因等限制数据的获取和使用。至少官方说辞如此。

爱德华·斯诺登

然而,公众始终无法获得一个满意的答复。难道是公众的问题不够合理?没错,情报部门需要保密,但国家安全局究竟是如何处置个人数据的?它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形式将个人数据发送给了什么人?个人数据是如何被存储和删除的?一个老实的公民究竟需要哪些具体的担保才能不被列入黑名单?这些数据是否安全,是否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而不会落入不负责任的雇员或分包商手中,甚至是被黑客恶意利用?当公民因此而面临压力、勒索、操纵或歧视风险时,能寻求哪些援助?

自由与安全之间难以取得平衡使公民社会与国家政府之间出现了一个根本的矛盾。这场经典辩论蔓延到了网络空间——一个为集体行动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场所。在此背景下,斯诺登事件很可能“重新定义情报部门的优先使命,使其脱离所有民主辩论”,而抗议者则将背负破坏“民主国家基础的风险,尽管他们的个人自由权是历史发展所赋予并获得统治者认可的”。因此,在真实威胁与感知威胁之间必须找到“社会共识”,目前可行的措施必须是合乎情理且能够获得公民与行政、司法和情报当局的一致认可。顾此失彼肯定不是解决方法,而选择绝对透明或绝对保密更不是解决之道。

这场激烈的辩论具有法理基础,但却隐藏着更多潜在的风险。政治与情报之间的权力关系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谁在利用谁?

如果美国落入独裁者或极端主义军政府手中,会有什么结果?此外,蔓延全球的私人极权体系也可能构成威胁。作家乔尔·德·罗斯奈(Joel de Rosnay)所说的“信息资本主义者”(Infocapitaliste)迅速扩散,他们或与军工联合体的尖端企业合作,或与外国合作伙伴结成引人非议的联盟,开展秘密或可疑的任务。他们常常誉满天下,轻而易举地推广自己的技术。他们熟谙入侵性营销技术,深耕社交网络,不断收集所有用户的特征,操纵广告的所有符号学代码,并将数据库出售给受价者。他们是信息战中的专家,畅游于云谲波诡的权力圈、媒体圈,周旋于商务外交以及各类商务谈判、标准制定谈判、知识产权谈判中。除系统可能遭受黑客入侵外,他们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他们让人们信任其安全解决方案,相信他们是造福于民的。

未来

尽管爱德华·斯诺登窃取和曝光了许多文件,但全球各国的民众还是继续漠视着网络空间军事化以及许多其他隐秘的问题。美国国安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实现技术领先和信息控制,但它并非孤军奋战。其竞争对手兼合作伙伴——中央情报局不久前完成重组并借机创建了数字创新部,专门负责占领网络间谍技术的最前沿。某些人认为这是美国情报界竞争加剧的表现,而其他人则认为这是美国当局长期推动的跨部门合作以及信号情报和人工情报的良性融合。现行体制是否会更有效率呢?

斯诺登事件将作为一场危机被情报界的历史记录,但也仅是其中的一场而已。美国国安局身披坚硬的铠甲,它是美国政府的武器,其存在的必要性并未受到质疑,但它是否能够在最严厉的批判声中重获信任,是否还能为美国政府及其合作伙伴提供他们所期待的用于保护未来世界的最终情报?

 

《美国国家安全局》,【法】 克劳德·德莱斯,中信出版集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