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人爱你,是因为你藏起了自己 | 明明有情绪却说“没事”

2020-07-28 11: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KY KnowYourself

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KY小姐姐你好,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越长大,好像活得越压抑了。年纪还比较小,还在念书的时候,我是那种什么都愿意表达出来的性格。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有什么想法和愿望就表达出来。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什么都不外露,习惯了什么都憋在心里不说,变成了一个沉默而压抑的大人。

我们不时会收到类似的留言,这些留言的关键词都是“压抑”,大家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并没有消失,却学会了牢牢地压在心里。今天,我们打算聊聊“压抑”这个话题。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也是一个压抑的人,可以看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常常有这些体验:

你在那些情感很强烈的人身边会觉得不舒服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感受或想法,它们出现时你时常会有种“没必要”的感觉

你几乎从不哭泣或大声喊叫

你觉得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感觉“还好”,也会这样告诉他人

你会阶段性地依赖一些“逃避式习惯”,比如暴饮暴食,疯狂购物或暴睡

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

如果你认真聆听自己的内心,会发现有很多苛责的声音,可能是针对他人的,也可能是针对自己的

你对失控怀有强烈的恐惧,希望自己对周遭一切都有所控制

01.

心理学上的压抑指的是什么

在早年关于压抑的研究中,James Gross和Robert Levenson(1993)将其定义为:当情绪被唤起时,不作出任何表达性的举动,克制自己释放出表现该情绪的面部表情、行为和言语等等,以此掩藏自己此刻的情绪体验。

除了情绪以外,我们时常压抑的还包括自己的一些想法、欲望以及行为的冲动(Wegner, 1989;Baumeister et al., 1994)。

在大多数心理学的研究中,压抑是一个有意识的策略,即便它可能随着时间演变成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人们依然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压抑”这件事情。但在精神分析的语境中谈论压抑(repression)时,指的则是一种人最原始的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当来自于自身的某种念头、情绪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人们下意识的将这种会使得自己极度痛苦的经验或欲望潜抑到潜意识中去,让自己不再因之而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性遗忘(并非是否认事实),有时表现为口误或笔误。但,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和情感还是有可能会无意识的影响人类的行为。

我们今天的文章主要谈论的是前一种的,也就是自我主动做出的、能够被意识到的,并且更容易进行改变的压抑。

如果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表达总是被忽视、无法得到回应,或是他们在表达情感和愿望时时常遭受来自他人的嘲笑或否认等负面反应,他们就会渐渐学会用压抑代替表达。

当一个人开始压抑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行为时,他们整个人都会逐渐进入一个相对压抑的状态之中。它虽然是一种“策略”,但却并不是那么收放自如。从这个角度来看,压抑本身也是一种危险的策略。

02.

压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1. 压抑对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

对于我们内心那些强烈的情绪、念头和行为冲动,我们是压抑不了的。表面上,我们的确能够在产生了那些情感或想法的当下压制住它们,不表达出来;但实际上,那些我们试图压抑的东西会以更激烈的形式再回到我们身上。

这种现象被学者们称作压抑的回弹效应(rebound effect)。

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那些被压抑了的想法和情绪,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出现,并且变得比之前更加强烈(Wegner et al., 1987)。

2. 压抑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习惯性的自我压抑使得人们感受到更少的社会性支持,避免与他人太过亲近(Srivastava et al., 2009)。也就是说,你会逐渐变得孤僻,并成为他人眼中的孤僻者。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过多的自我压抑会让人产生一种“我不是真实的”的感受。

这种对自身存在的不真实感,不仅会让人们变得更加不喜欢自己,也会妨碍我们去与他人建立联结。这是因为,在你自己逐渐看不到本真的自己的同时,那个想靠近你的人也会相信你是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了,不愿意让Ta看见。

Impett等人(2012)的研究结果指出,在亲密关系中,当有一方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关系中的两个人都会更难在这段关系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03.

习惯性压抑的人该怎么做?

1. 练习不加反应和评判的自我观察。

简而言之,就是去努力地、有意识地觉察自己每一个时刻中的身心体验。你需要在每一个让你觉得不那么喜欢或舒服的情绪、念头或行为冲动产生时,去觉察在那个瞬间你的所有感受,包括身体的感受,也包括你下意识地想要压抑它们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尽量控制住自己以任何形式去评价你所产生的那种感受或想法,也不要去想“为什么”,你需要关注的只有“是什么”——我感受到的是什么,我的想法和冲动是什么。

2. 尝试着在社会关系中进行表达。

这种尝试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在一开始,你只要做到在让你觉得最舒服和安心的关系中,偶尔表达出自己的一些“难以启齿”的情感和念头,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你觉得有困难,这种表达也不一定要是面对面的、实时的,甚至你可以在已经下意识地压抑了它们之后,再在某个合适的机会告诉Ta,你在哪一个时刻产生过怎样的情感/想法/冲动,以及你压抑了它们。

我相信,在觉察自身和表达自身的过程中,你会慢慢找回你丢失的那种“本真感”。这种本真感是你想要靠近自己、喜欢自己所必需的,也是他人想要靠近你、喜欢你所必需的。你要知道,我们内心最隐秘的渴望,是真实的那个“我”被完全看见,而不是压制住那个最希望被看见的“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