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点亮心中一盏灯 | 温暖守望伶仃洋——桂山灯塔
常年以捕鱼为生,对于这些耕海牧渔的驻岛居民而言,水上的灯浮标,码头的灯桩和高高矗立在岛上的灯塔,就是他们能够勇敢走向大海的坚强守护。”——何伟生
在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上,莲花山脉从大陆延伸入海。百余座海拔200至300米的丘陵岛屿,矗立海中,形成我国华南沿海“四大群岛”之一的万山群岛。这些如颗颗明珠散落的海岛,航道交错繁忙,连接粤港澳三地,日均船舶流量达4000多艘次,是珠江两岸广州、深圳、珠海、香港船舶往来的必经之地,素有“万山要塞”之称,也成为我国华南沿海国防、经济战略的重要关口。桂山岛,位于万山群岛西北部,珠江口东侧,是国内外船舶进出珠江口航线之要冲,为万山群岛海上交通枢纽。桂山灯塔就在这里点亮,为川流不息的航船,指引着走向大海的征途,也温暖着伶仃洋里旅人们的归航。
伶仃洋里的温暖坚守“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笔下的伶仃洋,就是船行过虎门沙角,直抵珠江入海口外的一片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水域。伶仃洋亦为“零丁洋”,水域里岛屿分为“内伶仃”和“外伶仃”。内伶仃岛距虎门最近,而外伶仃岛则靠近香港。鸦片战争前,伶仃洋和伶仃岛,曾被英美侵略者的鸦片贩子用趸船和快艇强占,成为对我国进行鸦片走私的跳板。在伶仃洋面以及珠江出海口处,有大小岛屿四十余座,而桂山岛就是这些群岛当中开发最为全面,发展最快,居住人口最多的岛屿。
桂山岛,原名垃圾尾岛,1950年,盘距在珠江口万山群岛的国民党残敌重集兵力,企图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桂山号”等军舰于当年5月25日向守敌发动进攻,战斗中,中弹着火的“桂山号”在垃圾尾岛吊藤湾抢滩登陆,强占阵地,与国民党陆战团展开生死搏斗,经过半天的激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桂山号”大部分同志都壮烈牺牲。他们的生命为后继部队的最后胜利开辟了道路。为缅怀“桂山号”英雄的光辉业绩,1954年,珠海人民将垃圾尾改名为“桂山岛”。
桂山岛呈南北走向,长3公里,宽1.05-2.4公里,岸线长9.40公里,面积3.5125平方公里,由花岗岩构成,中部高,四周低缓平坦。位于岛中央的主峰何山顶海拔233.5米,岛岸较曲折,多岩石陡岸和磊石岸,近岸礁石散布。岛上设有桂山镇,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流动人口6000多人,多以渔业为主,还发展网箱养鱼。
桂山岛是万山群岛中离珠海最近的一个岛屿,地处香港、澳门、珠海和深圳之间的近海海域,西距澳门17海里,北距香港仅3海里,是各国船只通往珠江口的海上交通要塞,更被誉为一国两制的交汇点。从桂山有班船来往于香洲、唐家等地,凡是乘船从国外来珠海的旅客,当视野里出现桂山岛这座灯塔时就意味着到珠海了。万山群岛附近的渔民们亲切地把桂山岛灯塔称为“家门口的灯笼”,看到它就知道离家不远了。对渔民们来说,桂山岛灯塔也成为伶仃洋里最温暖的守候。
桂山岛老灯桩始建于1953年,1961年改建为白色方形砖塔,灯光射程6海里。由于老灯桩不是很亮,附近海面曾出事故。1979年除夕夜,一艘船开入珠江口后,引航员未注意到桂山岛灯桩微弱的灯光,误将牛头灯桩当成香港鸡翼角灯塔,船上当时装着电石与附近的小岛相撞,电石遇水产生乙炔,乙炔浓度达到10%会自燃,导致船舶失火,引航员不幸遇难。为了增加航标效能,减少海上事故,1997年,桂山岛老灯桩弃用,并异地建桂山岛灯塔。同年11月,在桂山岛老灯桩东南约50米处桂山岛灯塔建成发光。桂山岛灯塔位于桂山岛西南端,为白色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建筑风格与其他灯塔有所不同,塔顶没有外灯笼,而是在内灯笼四周加装不锈钢条,灯塔高57.2米,射程18海里。
2006年5月22日,中国邮政局发行特种邮票《现代灯塔》,共4枚,桂山岛灯塔荣登“国家名片”,也成为珠海这个滨海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万山要塞”上的温暖灯光桂山岛与中心洲、牛头岛连成一片,为国家一类口岸,进出广州港的船舶会经过桂山岛西侧的桂山水道或北面的大濠水道,桂山岛的西南面水域是大型船舶锚地,等待进港装卸货物的船舶多数在此锚泊。桂山岛周围有许多国际国内主要航道,由于地形重要,号称“珠江口水道咽喉”,桂山岛灯塔除了作为船舶识别桂山岛和船舶位置的标志外,还起到引导船舶进出桂山港的作用。改进后的桂山岛灯塔,从未发生过任何由于助航功能不足或故障而导致的海上事故,亮灯后在珠海都能看到。桂山岛灯塔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系统,随后陆续安装雷达应答器、风力发电机等先进的助航保障设备。目前,桂山岛灯塔上安装有一盏主灯和一盏副灯,主灯为西班牙进口的BGA-500大型灯器,副灯为美国产的ML-300灯器。当主灯熄灭时,副灯自动开启,为无人值守灯塔。
当年的老灯塔早已被先进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覆盖,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桂山岛灯塔还设立了一座VHF中继站,作为系统通信的中继转接点,有效确保桂山岛灯塔导航效能。走到灯塔瞭望台上,可以看到大小船舶停泊在码头。桂山灯塔的重建对改善珠江口的助航条件,促进香港、深圳、澳门、珠海以及进出广州港的海上运输与贸易,繁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广州航标处开始建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桂山基站成为南海海区早期建成AIS基站之一,极大推进了航标信息化建设。如今,桂山岛灯塔正在打造“航海保障科普文化教育基地”,每年“航海日”都会组织珠海市中小学生和家长代表到桂山岛灯塔参观学习,坚守海岛30多年如一日的原淇澳航标站站长黄锡沾担任讲解员,带领学生和家长们实地参观桂山岛灯塔,讲授航海保障基本知识,讲述海岛生活的苦与乐,以提升大家对桂山岛灯塔文化内涵、历史沿革和重要作用的认识,将“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航标精神推广开来,受到好评和欢迎。
守护,为了那片水域的安宁
说到桂山岛灯塔,不得不说与灯塔有着30多年情缘的老站长黄锡沾。桂山岛因位置险要,常被附近走水的人称为“珠江口水道咽喉”。广州航标处淇澳航标站桂山工作点就位于这座小岛上。黄锡沾从1982年开始来到这个远离大陆的小岛担任站长。从那时起,黄锡沾就驻扎在这个小岛上,担负起养护桂山岛灯塔的职责。由于当时交通极不便利,远离大陆的航标工作与他的生活开始密不可分。30多年前,站里还没有配车,夜晚他就独自步行绕着小岛巡视灯塔,看它是否正常发光,每天如此。一千多个日夜,黄锡沾已经分不清他为这座小岛做的,哪部分是事业,哪部分是生活。也许是桂山岛灯塔的光亮让黄锡沾忘却了工作环境的艰苦与孤寂,他一干就是30多年。
由于桂山工作点人手少,工作量大,要提高工作效率,最好的途径就是提高航标的科技含量。为此,黄锡沾十分关注航标新技术的应用。由于桂山岛远离大陆,坐船到珠海香洲港就需近一个小时,黄锡沾来广州开会办事都十分不便。尽管如此,他却对广州航标处新开发应用的航标科学技术了如指掌,同时也从未间断对桂山岛灯塔的养护。上世纪80年代初期,桂山岛灯塔使用的灯器是由机械马达和白炽灯组成,能源是由笨重的干电池提供。这种灯器水密性和抗腐蚀性很差,故障发生率高,维护保养强度很大。桂山岛灯塔位于湿气很重的海岛上,灯器很容易因被腐蚀而发生故障。由于人手紧缺,黄锡沾既当站长又当航标工,每次巡检灯塔时,他不但维护灯器,检查线路,而且粉刷塔体,清理杂草,脏活累活样样都做。他带领着这个偏远小站仅有的3名职工辛勤工作,养护桂山岛灯塔,换来的是桂山岛附近多个重要航道整整30年的良好助航和通航环境。
在黄锡沾和其他职工们的精心保养下,桂山岛灯塔连续5年在南海海区航标质量大检查中被评为优秀,黄站长说:“这些灯塔,这些浮标,凝聚着航标人的心血,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看着它们发光发亮,我就有了搞航标事业的成就感。”
传承,为了心中的那盏航标灯如今,黄锡沾站长已经光荣退休,接替黄锡沾的是何伟生,86年出生的小伙。夜幕降临,珠江口水域伶仃洋畔的桂山岛,浓雾锁岛,他总会准时出现,骑着单车绕桂山岛一周,巡视灯塔和浮标,查看它们是否正常发光,确保过往船只在航标灯的明确指引下,安全通行。
关注航标遥测系统的实时数据,每天晚上查看岛上灯塔和海上灯浮标的工作状况,时刻做好应急复光准备,特别是遭遇恶劣天气的时候……自从2013年9月调任驻岛桂山之后,何伟生以岛为家,对于这些工作都习以为常。
随着珠江口船舶密度日益加大,航标数量逐年增大,维护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工作点工作上,何伟生带领着3名航标工,负责这片“咽喉”水域约120 海里的75 座大小航标。
“常年以捕鱼为生,对于这些耕海牧渔的驻岛居民而言,水上的灯浮标,码头的灯桩和高高矗立在岛上的灯塔,就是他们能够勇敢走向大海的坚强守护。”何伟生深深地明白,他所维护的航标对于渔民和桂山岛的重要性。
由于站内管理的航标较多,有些灯浮标、灯塔的维护需要外海作业。尤其是遭遇台风过后,海上风浪较大,航标保养难度很大,这也就考验着这个年轻的站长和他的团队。一天工作下来,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手套磨破了,手上磨起了水泡。“累是累点,但是干完活,看着如星闪烁的航标灯和岛上这美丽的风景,一天的疲劳也就消解许多了。”何伟生笑笑地说。“这些灯塔,这些浮标,凝聚着航标人的心血,就像是我的孩子。”这是老站长一直挂在嘴边的话。“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航标灯精神,是航标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何伟生说,让我难忘的是刚进入到广州航标处工作时,到航标车间、站点跟班组长学习,他从航标知识、焊灯器灯质编码板等工作所有累积的经验都教给我,对我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不厌其烦,尤其是他们对航标的那份热爱和执着,他们每个人心中都点亮着一盏航标灯,践行和传承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航标灯精神。
向航标前辈学习,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航标维护经验,再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何伟生用学习和实践来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航标灯,也就是这样,他很快成长为一名青年骨干,多次代表广州航标处参加交通海事系统航标技能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在2009年荣获“交通运输行业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但是,说起家庭和妻儿,何伟生总是觉得有些愧疚。“航标工作性质就是这样,不单单是我,很多航标前辈都经历过这方面的问题,我也没啥。”所以,一有假期,何伟生就把妻子和女儿接上桂山岛。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是能够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让他觉得很满足。85后的他也认为,让女儿从小就体验驻岛的航标生活,在较为艰苦的环境下成长,对她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他也希望,自己心中的那盏航标灯、那份航标情在女儿幼小的心中也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高耸桂山岛山顶的灯塔光束刺破黑暗,伸向远方。驶进珠江口的船轮远航归来,在10多海里之外看见桂山岛灯塔的光芒,此时,船员们的眼中顿时就会充满希望,航海的寂寞和枯燥的情绪全部一扫而空,因为他们知道,幸福港湾快到了。家,就在不远方。
文∕谢薇
原标题:《点亮心中一盏灯 | 温暖守望伶仃洋——桂山灯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