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一次的离别”后,腾讯影业与电影产业一起整装旗鼓再出发
《第一次的离别》似乎是最适合在院线复工后第一部上映的影片,故事里的离别与故事外的离别,在院线复工的首次重叠,好在,故事外我们“离别又重逢”。
为了力挺率先站出来支持院线复工的《第一次的离别》,影片上映后,出品方之一腾讯影业携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在京举办《第一次的离别》院线复工特别观影活动,夏钢、陶玲玲、张革、孙达、高临阳、浦敏枫、纪易达等导演,影片监制秦晓宇和众多媒体重返电影院一同观看了影片。
虽然是一次全员带着口罩观影的特殊体验,但似乎并未影响到这些电影人的热切与激动,因为在那一刻,他们都在做院线和整个电影行业的后盾,在为下半年的重新出发加油打气。
经历过上半年的停滞期后,电影行业元气大伤是难以避免的,但正所谓只要希望在,前路便是光明的,《第一次的离别》的成绩和口碑,也为后续将要上映的作品带来了信心。其实,半年时间里行业并未停下步伐,腾讯影业、光线传媒、中影等都在修炼内功等待再出发,如今重逢已来,是时候展示修炼成果了。
为重新出发的行业“应援”
疫情期间,电影行业曾举办“电影行业应对疫情影响”专题网络会议,会上导演陈思诚发声:“我认为这次疫情给行业带来了特别大的冲击,现在到了一个事关整个行业危机存亡的时刻。”这并不夸张,2020年上半年,院线电影票房停滞在了22.41亿元,而2019年同期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0亿元,这对千千万万的行业从业者而言,无疑都是暴击。
但再焦虑,特殊时期行业唯一能做的,只有积蓄力量等待复工,思考下次如何应对危机。在近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程武也表示在危机关头更要思考和沉淀,修炼内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特殊时期,电影行业诸多公司都未停歇,如腾讯影业加大了人才招募力度,对自身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发力自制与主投主控;光线传媒重新梳理了此前已经展开的数十个项目;上影则重新调整了未来的发展经营策略。
虽上半年一直在为重逢做准备,但当那一刻真的到来,行业在欢喜的同时,难免对未知的下半年心怀忐忑,不过,越是这种时刻,越需要彼此鼓励,心怀希望。基于这一考量,此次《第一次的离别》在复工首日上映,导演王丽娜坦言这是一个“艰难而坚定”的决定,但因为离别这个主题和“观众离别影院”特别应景,所以希望以这部影片为中国电影业的复苏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基于让疫情后的第一场观影更为温暖的出发点,腾讯影业联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在京举办了《第一次的离别》院线复工特别观影活动。“复工第一部影片”的观影活动并没有多数人想象中那般声势浩大,甚至相比于以往常规观影活动更为“小而美”,这一是为了顺应特殊时期的要求,二是对这场观影活动而言,意义远大于形式,因为它要做的,是情感与信念的传递。
在观影活动上,虽导演王丽娜因身在新疆拍摄未能到场,但她发来VCR诉说了这部电影对于自身的意义:“《第一次的离别》是我献给故乡沙雅和童年的一首长诗,我想这片土地上生活本身的诗意和真谛是这部影片的源头。”通过导演王丽娜的VCR和监制秦晓宇的分享,夏钢、高临阳等导演和媒体人好奇的“如何拍出这样一部传达真切童年生活感受的影片”这一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可以说,不管是《第一次的离别》的率先上映还是此次特殊的观影活动,都是在为电影行业“应援”。或许,在影院复工首日上映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行业重启以及观众重建对公共场合的信任度都需要时间,但总要有人站出来做“第一个人”,为观众和行业带去信心,让电影行业正在复苏,重回正轨的信号,释放得更为有力。
做有价值的内容
对《第一次的离别》而言,它的内容质量和市场成绩,也在院线复工后为观众和从业者带来了信心。豆瓣上,多位资深影评人对《第一次的离别》打出了五星好评,这不仅是因它是近几年来罕见的将视野放在新疆的维语电影,还原“儿童视角下原始世界”、呈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也是它被认可的关键所在。
两年时间的田野调研和纪录片拍摄,让导演王丽娜更为自然地与新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镶嵌在了一起,成为了影片抓住现实生活的真实质感,让诗意与情感自然倾泻的基础。《第一次的离别》的故事,就如同胡杨林风貌的沃壤反射的自然镜像一般,男孩别离生病的母亲、女孩别离熟悉的故土、小羊别离主人,三次别离背后,王丽娜抛出了很多思考,关于成长与认同,关于现代化和城市化,都让影片的主题不止童年如此简单。
如果读懂《第一次的离别》的故事,便不难明白腾讯影业选择这部影片背后的逻辑。如今,多元化的电影市场不仅需要商业大片,也需要《第一次的离别》这种“从生活中走出”的影片。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被挟裹在历史发展的大洪流中,也有无数人在承受着远离故土的代价,《第一次的离别》虽未对此给出答案,但它客观、冷静的呈现,或许会让无数人在电影中得到碰撞,找到共鸣。
从气质上来看,《第一次的离别》与腾讯影业的契合度是很高的。从腾讯影业成立之初,程武便提出腾讯影业要坚持打造“丰富生活、温暖人心、感动人性”的作品,在参与《无名之辈》《南方车站的聚会》等多部影片时,腾讯影业的这份原则都贯穿其中。此次,借助《第一次的离别》这部耗费时间与精力打造的优质作品,腾讯影业依然想带给社会温暖人心的力量。
2018年开始,《第一次的离别》先后在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展映并拿下“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和“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两大国际奖项,不过,因为题材小众,影片上映前的国内票房一直在被担忧。如今,《第一次的离别》上映不久累计票房已超440万,在影院防控措施带来排片与上座率有限的情况下,这一票房成绩也侧面佐证了观众对电影的热情和对《第一次的离别》的认可。
选择《第一次的离别》,选择王丽娜,腾讯影业的另外一层深意便在于扶持青年导演。2019年票房TOP20榜单中,《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误杀》导演柯汶利皆是电影舞台上的新秀,可以说,他们正在以黑马之姿成为电影市场的中流抵触。近几年,如腾讯影业、坏猴子影业等也在大力扶持这些青年导演,为电影行业巩固基石。
除了《第一次的离别》,近一两年,在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韩延导演的《动物世界》、饶晓志导演的《无名之辈》等作品中,腾讯影业都有参与并给予了多层面的助力支持。在如今二八效应显著且投资极速上升的电影行业,新人导演面临的成本压力和出圈压力都在增大,所以,发掘并帮助年轻创作者走入行业,并让观众与市场看到他们的作品和表达,对头部影视公司而言是责任也是使命所在。
用影视记录时代
豆瓣上,有观众如是评价《第一次的离别》出现的意义:“松太加、万玛才旦的藏语电影进入大众视野后,现在又迎来了具有故土情怀的维语电影,华语电影真的在逐渐百花齐放。”也有不少观众感慨,在《第一次的离别》中,第一次真正了解了介于虚拟和真实之间的新疆。这些观众的心声也在告诉市场,除了温暖与治愈外,呈现与记录时代的发展,并在其中融入人文关怀,也是《第一次的离别》带来的感动。
其实,在2017年电影市场告别高速发展时期,开始进入更为稳健、健康的“内容为王”阶段后,市场对电影内容的需求逐渐也在变化。近几年,观众对诉说时代情怀的内容与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认可度快速提升,这也让以往不少票房上限较低的作品,开始有机会与传统商业大片平分秋色,如《湄公河行动》《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我和我的祖国》等都是类似的存在。
这也让影视公司们转变思路,开始创造和寻找更具格局和现实意义的内容,在2018年,腾讯影业便推出了以“时代旋律”为首的六大文化产品系列。此次,《第一次的离别》便是其“时代旋律”系列2020年在院线上映的第一部作品,在这之前,该系列上一部在院线与观众见面的是拿下超30亿票房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
接下来,腾讯影业“时代旋律”系列中还有众多内容等待与观众相见。电影领域,有《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携原班底打造的《紧急救援》;有根据公安英雄罗金勇及其妻子真实故事改编的音乐剧《重生》;也有讲述首批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中救亡图存的献礼片《1921》。电视剧领域,为“文化抗战立传,为知识分子立像,为青春理想立赞,为民族精神立碑”的青春励志剧《我们的西南联大》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在记录时代与关注现实的内容成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后,极具情怀与跨时代意义的佳作,不仅将在影史为观众留下特殊记忆,也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启示。毕竟现阶段,整个市场对其的创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些高品质内容的出现,对市场探寻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平衡,寻找多元切入点等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放眼行业来看,头部影视公司在投资体量和作品数量上显然更具优势,经过近5年的系统布局,腾讯影业已经推出及即将推出的“时代旋律”作品已超过20部。2020年,基于自身能力升级的出发点,腾讯影业发力体系内外的生态建设,对外,腾讯影业更积极、更开放地连接行业伙伴,以及编剧、导演等优秀创作者,去打造更多优秀的作品。
对内,在电影行业拉下暂停键的上半年,腾讯对新文创生态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在程武接任阅文集团CEO并成为猫眼非执行董事后,腾讯新文创及腾讯影业在影视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进一步被打通,各版块之间的合作将更为紧密、无界。未来,这也将助力腾讯影业为市场持续输出更多高价值、高品质内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