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云往事】利玛窦从青云谱抚河故道两度进入南昌,留下一段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说
400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
意大利学者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1610)
历数万里、梯航东来、克服万难
研习中国语文与儒学经典
著书立说、会通中西、传播教义及
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开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篇章
被誉为“泰西士儒”、“西学东渐第一人”
南京传教失意折返南昌住三年利玛窦进入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地点——南昌,这是他到达中国内陆的第二个省会。利玛窦一行人乘船驶向南昌,最后经青云谱抚河故道进入南昌,从此在南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两度进出南昌,第一次于1595年5月从广东韶州出发,取道大庾岭、南昌,前往南京,准备开辟新的传教地域;因当时的明朝廷正忙着援朝抗日,对他这个外国人颇存戒心,两个月后他不得不折返南昌,这一住就是三年。利玛窦在南昌三年,有多项成果与突破。在官府的协助下,在府城内建立了传教所,成为首批立足江西南昌的传教士。结合中西学识,出版《交友论》与《西国记法》等书,着手修订以儒士为对象的《天主实义》。这些不仅奠定了在他中国开展传教事业的良好基础,而且他的著述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四百年来,国际汉学界一直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万寿宫的名气四百年前传欧洲
利玛窦第一次路过南昌时,在城内短暂停留,偶然参观了道观铁柱宫。利玛窦对铁柱宫有颇长的叙述,据说是生平首次记录他对道教的认识。铁柱宫又名万寿宫,始建于晋永嘉六(312),以纪念道教一代宗师许逊(239-374),当时称“旌阳古祠”。许逊,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号旌阳,人称许九郎、旌阳祖师等,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利玛窦注意到铁柱宫所奉神像不同于佛寺,还发现这个道观与佛寺的最大差别是它由可以留鬓蓄髪的道士主持。利玛窦还提到与许真君有关的一个传说。相传邻近章江(即赣江)的城下有条巨龙,不时兴风作浪,为南昌带来灾祸。铁柱宫正殿背后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殿左有口八角井,井口立有铁柱,柱上拴有铁链,传说是当年许逊所造,用以捆绑巨蛟除害,铁柱宫因此而得名,南昌民众视他为该地的保护神。从利玛窦这些记载来看,他应是最早注意此一道教传说的耶稣会士。这也反映出他通过对中国经典的理解,很可能扩及到对道家有些认识。就这样,南昌铁柱宫的名气在利玛窦的描写下早在四百多年之前就传到了欧洲。另外,他还对远在欧洲的朋友介绍说道:“南昌为江西省的首府,座于北纬29度……它的面积以我的看法应较佛罗伦萨大两倍。文风极盛,不少文人官吏出生于此。”(利玛窦到南昌那年就制作了日晷仪,在该地进行经纬度测量。相对于中国使用的赤道日晷,他制做一个拚装的日晷,上面有黄道十二宫、昼夜长短时刻、太阳升起与到天顶的时刻,测得南昌的纬度是北纬29度。)在南昌观中国科举制度
利玛窦凭着广博的知识与待人接物的真诚,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官员与士绅的邀约不断,使他在南昌传教获得相当保障。利玛窦适时在位于府台官署附近购置建立新会所,在府台官署附近建立会所为神父带来许多方便。南昌会所吸引颇多人士前来参观,造访者很多,也便于利玛窦就近参观或参加一些在府城内进行的活动,比如他有了机会观察在南昌举行的乡试,与南昌的王孙、官员、知名人士与慕名而来的人士有更多互动,还可与不同士人团体进行对话与讨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八月,利玛窦在南昌府城内东湖贡院目睹万人参与乡试的盛况,印象深刻,或许因此开始注意中国的考试制度。不久,利玛窦在给欧洲朋友的信中,“决定谈谈中国的科举,不只是随便涉及一下,而是仔细介绍”,因为“考试在中国的确是件大事”。
利玛窦知道每一省城都有一座贡院,作为乡试的试场,其中每位考生都有一个小房间,内部只容一人一桌一凳,彼此无法交谈与接触。乡试分三天举行,每次连考三场。第一天的试题出自四书与五经。隔两天后的第二场则从历史策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处理的策略。又隔两天考的是法律诉讼案件的判决。整个考试的步骤与程序相当严谨,所有的试卷都经过誉抄,避免从书写的字体来猜测考生是谁。基于此次旁观乡试的经验,加上他继续注意中国科举考试,最后在他的中国传教史之中有一章相当详细地记载了中国的学术与考试制度。
利玛窦让南昌了解大地是圆的
南昌海纳百川,接纳了利玛窦这位来自异国之客。上自巡抚,下到普通中医,还有皇室成员和许多的文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支持。利玛窦在与众多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求知欲特别强烈,尤其是他带来的三菱镜,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利玛窦趁此机会向大家传授了光学知识;当南昌人知道了利玛窦是从万里之遥的意大利国漂洋过海而来的时候,他又介绍了地学知识,阐述了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他还修订了一幅《坤舆万国全图》,即《世界图志》,为了照顾中国人的感情,特意将中国放在了正中,而按照子午线的划分,中国是不可能在正中的。现在我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中国也都在正中的位置,这种做法,可以说就是从利玛窦开始的。由于当时南昌人和各地的人索要地图者甚多,他只得多次重版。为此利玛窦曾慨叹道:“这种地图被印制了一次又一次,流传到中国各地,为我们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值得一提的是,南昌是明末王学的重镇,利玛窦在南昌结识的士人中,最重要的就是王学的领导人之一章潢(字本清,是万历时期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他通过章潢熟悉了南昌的文士圈子,同时也藉此传播了一些西方科学知识。章潢曾经依照《世界图志》中的某些部份复制,收入其著作中。
万历二十三年冬(1595),利玛窦应明藩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宁王后代)的要求,将自己的手稿《交友论》进行了修订出版。此书是他在中文版世界地图以外的首部中文著作。用今日眼光来看,此书不算是创作,因为这是他从会院书籍中搜寻出西洋论友道的格言或哲人名言百则辑成,附加一些他对儒家伦理格言的认识,再经润饰以适合中国士人的心理。前有《友论引》,内文开始处又有《交友论》,因此书名为《友论》或《交友论》。
利玛窦在南昌还完成另一本中文著作《西国记法》。居留南昌后,利玛窦在不同场合多次展现他的记忆能力,不仅从士人熟悉的四书五经中取材,有时甚至还能倒背如流,技惊全座。这种记忆能力对热衷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而言,具有极高的价值与吸引力,因此,包括巡抚在内的许多士人立刻被利玛窦的记忆术所吸引,并请求教授。为了避免更多的请求,利玛窦着手完成《记法》或《西国记法》一书,介绍西方训练记忆方法,这是首本从西学观点来处理记忆问题的中文著作。利玛窦在南昌的三年中,广泛结交王孙贵族、官僚士绅,并与儒士们展开有关思想伦理,以及人生和身后问题的对话与辩论。对利玛窦而言,南昌是友善之地,在此他未遇大的困扰或麻烦,也未与佛教或佛寺产生纠葛。利玛窦在南昌推动教会事务,也开始全方位负责中国传教事务。利玛窦一直想进入北京以接近皇帝,得其批准居留,以求得耶稣会在华传教的保障。1593年,辞去南京礼部尚书一职的王弘诲由北京返乡途经韶州,结识了利玛窦。利玛窦所精通的西方的天文历算使王弘诲很感兴趣,他希望将来能借重利玛窦来参与修改中国历法。1598年6月,王弘诲应皇帝之诏赴北京,利玛窦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南昌拜访了途经的王弘诲,他热情招待利玛窦,并答应带他到南京,而后再赴北京,为万历皇帝祝寿。6月25日,利玛窦乘船离开南昌,挥别住了三年的南昌,驶向南京。
来源:综合网络、《朝天记》、《利玛窦中国札记》等
原标题:《【青云往事】利玛窦从青云谱抚河故道两度进入南昌,留下一段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