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闻专业值得报吗?高考放榜了,唱衰媒体的人又兴风作浪了?
新闻专业值不值得报?
高考放榜了,唱衰媒体的人又兴风作浪了!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刘丹彤 陈安庆
有人吐槽说,高等教育伴随高校扩招大势也疯狂扩招,造成目前供大于求的现状。许多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得不进入销售、行政,甚至其他跟专业毫无瓜葛的行业中谋生。即使进入新闻领域的学生,也被视作“新闻民工”,干着最低级别的活。
每到高考放榜,文科学生最流行的话题莫过于“最好别报体”,这一舆论的流行就是从“最好别报新闻系”的新闻开始的!新闻专业,一个处在剧烈变革之中的传媒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竞争、充满艰辛的行业。
A是某二本院校新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家人的反馈以及自己搜索得来的信息都告诉她---新闻学也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考虑过后,大一下学期她便转专业去了汉语言文学。
B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学生,今年在疫情下,新传学院本科就业率仅1/3,研究生也不到50%,学院已经向校友发出了“求助信”,希望他们能为学弟学妹提供推介等就业支持。
C也是新传专业的一名学生,相比起传统媒体,他对新媒体领域更感兴趣,也更看好它的发展。在大学学习了新媒体运营方面的知识后,毕业后他便去了新媒体行业参加工作。
过去几年,受传媒生态变化的影响,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不断变化,今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更是可能面临“毕业就失业”的问题。
在社交媒体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媒体人自嘲。
2014年,江苏一名高考状元遭记者苦劝别学新闻,而后引发了记者的群体吐槽。事实很残酷: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只有2000元底薪的情况下还能怀揣新闻理想从事记者工作。
在理想渐行渐远的年代里,如果没有有着新闻理想的后辈踏入新闻的领地,那么这个行业该由谁来坚守?
一、简单了解新闻传播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但是进去媒体,下设新闻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数字出版等专业。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各类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
各大考生和考生家长首先可以先明确一点,新闻专业是一个文理兼收的专业,只要分足够,完全不用担心报考条件。
学习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及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洞察国内外新闻事业的现状与动态,具备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的业务能力,熟悉有关媒体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法规。
在就业方面,可以进入传统媒体在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部门工作,也可以进入互联网新媒体行业从事公关策划运营工作。
985的新闻学生偏学术,精于写论文,不重实践。反观一些高职院校,办学风风火火,技能在身的学生被用工企业一抢而光。这和新闻专业情形大相径庭。如果把高职教育的一些理念借鉴到新闻教育中,反而供不应求。
根据不同教育层次,一些院校专门以培养具有独特新闻技能的专门人才为己任,培养出更多的“新闻技工”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也不失为新闻教育的一条出路。
传媒相关专业长期面对的已是“三高两低”的困境:高专业录取分、高考研上岸分数线、高转业率,以及对应的低收入、低待遇。
首先来看新传相关专业理论上可从事的就业方向,多数是与传媒有关的编辑、记者、策划、运营等,看上去就业面似乎相对广泛。
(图片来源:职友集)
新传专业学成之后真正找到对口工作、且纯粹从事传媒事业的寥寥无几,多数人只是进入了与传媒沾边甚至完全不相关的岗位。
读了名校是不是可以去新华社人民日报?也不一定。复旦大学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学生绝大多数进入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就业领域上,教师、公务员、泛媒体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也都有所涉及。
中国新闻教育一直搞不好的癌症是什么!?高校新闻教育的雷同化,低水平建设,缺乏与业界的无缝对接备受诟病。
中国各大高校新闻学教育,在传统媒体黄金发展十年的高奏凯歌声中,一路裸奔。但这几年,猛回头却发现不少大学本科新闻教育不仅没有获得“精英教育”的标签,反而陷入了连培养“新闻民工”的资格都不远远不够的窘境中。
从各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生源质量、实习平台均不理想,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进传媒工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从新闻学界名声显赫人大到复旦,从武大到中大,新闻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媒体编辑记者职业的就业率微乎其微,一个班级三十四五人,真正从事新闻业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甚至不足七分之一。
中国新闻教育发展过快,粗放式的扩张使毕业生供大于求。现实是,新闻系的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工作了。
新闻专业毕业生到媒体行业工作的比重不到10%。很多学生高考志愿填新闻专业,是奔着记者这一职业的理想光环而来的。可是,读了新闻系,才发现理想离现实是那么遥远。
很多新闻学子只知道埋头学习,心无旁骛认认真真学习,以为在大学里得了好成绩,拿了奖学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等毕业到媒体工作,其实大谬。
他们并不了解,不少名牌大学新闻院校的所谓教授、讲师,相当一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业界经验,既没有做过编辑也没有做过记者。
根本没法做到新闻教育与媒体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仅有的实践经验是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在某媒体做过个把月新闻实习生。
许多院校赶时髦一般依然瞄准新闻教育这块蛋糕,扩张速度过快,师资和教育质量跟不上。
从全国地方院校新闻院系的情况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讲授新闻专业课程的教,有的从中文有的从其他学科转过来。很多年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新闻实践,很难胜任教学工作,谈不上教出高水平的学生。
从未上过战场的教官,只能是纸上谈兵。新闻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担任实务类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教师。目前中国新闻专业的教师,有媒体实践经验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很多新闻学子“不愿意陪已经奄奄一息的传统媒体等死”,向新媒体蜂拥而去。而新媒体呢都是些营销类的自媒体微信公号岗位,压根和专业媒体道义担当,理想情怀,实地采访,大众面前露脸,家喻户晓这样的愿望,八竿子打不着!去那些企业做公号狗、键盘侠,生产一些很low的东西,想想都对不起新闻专业老师几年苦心教导?!最后是高不成、低不就。
在目前这个传统媒体衰微、自媒体还没有大规模集体上位的时机,新闻系的毕业生就业难注定尴尬。
传统媒体转型引发岗位减少、门槛提高了。
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由其孕育诞生的新媒体面前,在传播速度、传播效果、发展势头多方面,新媒体都要更胜一筹,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被冲击,纸媒衰落、电视台倒闭、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缩减,是这两年有目共睹的状况。
还有一个现象——最近几年,薪酬最高的传媒专业是数字传播艺术,普通新闻学根本不值钱!?
数媒就是利用平面、摄影、动画、游戏、剪辑、特效、三维、投影技术、UI、交互技术等,结合自己的创意,制作出美感足、交互性强、视听观感佳、传播力好的网页、动画、影视、游戏、虚拟现实等作品。
数媒专业哪些课程和技能?
主干学科:数理、英语、计算机。
主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流媒体技术、动画原理与网络游戏设计、影视技术基础、摄影与摄像、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虚拟现实、影视艺术导论、艺术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画面构图、数字媒体新技术与艺术欣赏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有多媒体网页设计、摄影与摄像、Flash动画设计、数字音视频制作、数字媒体网络传输等多个实践环节,它们与毕业设计一起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flash动画 3Dmax maya 分镜手稿 剧本 原画手稿 后期调色 人物精细化修图…都是动手的。
动画概论、新媒体概论、数字平面艺术、数字色彩艺术、数字立体艺术、三维图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结构、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
程序设计语言、素描、动画概论、新媒体概论、数字平面艺术、数字色彩艺术、数字立体艺术、三维图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结构、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场景设计与表现、软件工程、Windows编程、CAD技术、JAVA语言、景观表现技术、动画运动规律、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游戏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后期制作等。
二、报考学习新闻专业要面对怎样的问题?
坦白地说,新闻传播学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专业,它隶属于文学范畴,但却需要学生文理兼修。并且“新闻无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争论的话题。
确实,学新闻和学习其他学科非常不一样,它的理论不像其他人文学科那样逻辑清晰、体系严密。学习它要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兼备,什么样的知识都要懂一点,需要的是“通才”。
在当下,社会分工极其明确细致,典型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新传专业门槛较低,可替代性极强,有很多其他专业涌入。与此相反的是,新传专业却很难跨行业选择其他高门槛的工作。可选择性小,薪资待遇整体偏低,可以说是一种回报率极低的专业。
新闻传播这个专业很依赖师资和资源,说白了就是看中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是好是坏。
同一个专业,在有的学校就读就可以跟拍人大会,参与行业顶级媒体发布会,学校提供各式各样的机会和资源,全力协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与教学,拥有各大媒体的直系师兄师姐人脉。实习,就业,资源,全都是顶配。
但有的学校则是安排了一大堆的理论课,实践质量极低不说次数还少得可怜。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甚至每年都在做调整。
普通院校与国内顶尖院校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现在的趋势是许多院校赶时髦一般依然瞄准新闻教育这块蛋糕,扩张速度快到师资和教育资源跟不上。
从全国地方各类院校新闻院系的情况来看,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甚至有的专业课老师都是从中文或者其他学院调过来的。
老师缺乏教学经验与新闻实践,教学工作难以胜任,更谈不上教出高水平的学生,随便应付的态度让专业课变成了“水课”。
三、并非新闻专业才可以从事媒体行业
1、先学一门其他专业更有利于做媒体
想从事媒体工作,仅靠新闻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先学一门其他专业是有利于做媒体的。对于新闻系的学生来说,不可否认在进入媒体实践以后,他们进入的状态和套路会比较快;但是作为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后劲方面会更好。
采访和对新闻专业的理解可以靠新闻实践弥补,但是新闻专业想要弥补其他专业常识相对困难也需要读更多的书。
2、有助于记者定位
想做一名成功的新闻从业者,肯定得在某一方面有超出他人的优势。专业性确实是一种优势,“人有我优”自然很不错,但是报社等记者多半有自己跑的对口,比如教育、法律等等。拥有自己的专业,入行比较容易给自己定位。
3、极度建议新闻专业学生辅修第二专业
《南方日报》曾在一篇报道中提到,新闻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广,但都不精通,和经济、法律等专业的学生比起来专业性不强,没有核心竞争力。
不可否认,新闻专业是一个有门无学但其实什么都要学的专业,作为新闻记者你需要有十分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是单纯的新闻专业学生无法企及的。
因此,国外大部分一流新闻学院都会提供双学位,比如新闻加法律、新闻加经济。但是反过来说,单纯的法商理工等专业学生即使不是科班出身,在训练之后也照样能当好记者。
四、新闻专业值不值得报考?
1、新闻专业也有自己的优势
想成为新闻人,到底要不要读新闻系呢?满腔的新闻理想就能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吗?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中山大学新闻系王海燕副教授则认为,新闻专业的教育也是让新闻从一个专业变成一个职业,让这个行业进入规范状态,在新闻教育中对新闻操作的边界进行定义,并且让这个专业的人可以更好的维护和遵守这个边界,让新闻专业主义更好地体现在新闻实践中,让新闻行业更加专业。
要问值不值得,它的回答将会是:当然值得!
学习任何一个专业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看待世界。不同专业的人,不同阅历的人,看待世界与问题的角度和观点都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学习新闻,就不仅仅是历史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接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真的很不一样。就拿搜集信息这一点来说,新闻专业的学生一般习惯大范围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并且作出对比,我们都知道在当下社会信息不对称真的可以打败很多人。
“学新闻的过程中你会明白,大事做不了,也要从小事做起,不仅谋求个人价值,也要兼顾社会责任。与其咒骂空气,不如改良土壤;与其天天抱怨,不如日拱一卒。”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在其著述《新闻微茶座》中提到,新闻学生应该选择“泛媒体”就业,现在很多单位都需要具有媒介素养的人才,新闻专业的学生除了无报社工作,还可以从事单位内刊采写、企业文化宣传、市场营销策划等和新闻有关的工作,而这正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
2、行业看中的是人,而不是专业
新闻传播专业被唱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专业处于各个学科的“十字路口”。涉及社会学、政治学、文学、心理学等等学科。
再加上每个行业赚得多的人都是有限的,大部分处于中低部分的人满腹牢骚。媒体行业目前处于一个转型的状态:传统媒体疲敝、发力明显不足,只能暂时依靠深度报道的优势;新媒体、自媒体加大马力,激活整个业态,拥有更多的创造财富的方式并在不断地创新。
可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都说“时势造英雄”,接受挑战并且越战越勇的人肯定会受到“时势”的恩惠。不应该因为自己没有接收到这样的恩惠便埋天怨地,让大家对整个专业甚至整个行业都产生误解。
拿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一个热门分支——网络与新媒体来说。这块门槛较低,想要单凭自己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远远不够而是必须要找到网络风口,比如当下的短视频与直播。
在学校里面教的或许是关于一些软件的应用,但是并不会教得过于精通,学校只是让你去了解,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自己去挖掘,做到一精多能。此外,我们同时需要精通的,是当下流行的热门APP平台。
新媒体公司希望看到的,不是在专业里面学了什么,而是需要大学期间的作品。如果你擅长写文章,就需要阅读量很高的文章拿得出手。如果你有创意,就去拍短视频,需要你有一个运营得相当不错的视频账号拿得出手。
这个专业不能说好或不好,只是专业老师并不能明确告诉你当下或未来的风口在哪里,因为即使是拥有千万流量的大型IP也不一定能够准确预测。
这个专业或许会成为主流,但有大部分外来者会进入这个行业,专业的学生若只是满足学校学到的东西,他们的形势也会变得相当不利。
新闻行业看的不是你学的是什么专业,而是你自己本身个性是否适合这个行业。
有这样一种说法:“只有烂的人,没有烂的专业。”
再热门的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所谓的就业如何,待遇如何,都是取决于你大学四年真正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看的是你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拥有行业所要求的精神品质,而不仅仅看你学的是什么专业。
3、做一个坚持理想的人,有所勇气舍弃一切,即便手中的黄金变成了砂砾,但若放手出来,空掌仍能握铁。
“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新闻人,”那年17岁的江苏省理科高考状元坐在媒体面前说。
2014年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个晚上,这位新晋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被带到校长办公室接受采访。当现场七八个记者听到他“想当一个新闻人”的志向之后,采访的气氛变得不同寻常。
“累,薪水低,报道常常受限……”开始是一两个人讲述职业辛劳,最后大家伙七嘴八舌在吴呈杰面前“开了个吐槽会”,“所有采访我的记者都不建议我报新闻”,吴呈杰说。
记者们苦苦相劝其莫入错行,这个事情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前辈”们也纷纷加入“千万别报体”的填词造句中来,以诙谐的语气吐槽自己的专业,规劝选报专业时左右为难的准大学生们。
这个江苏理科状元吴呈杰志愿就读北大新闻系,却被采访他的记者苦苦相劝。很少人会有吴呈杰那样的经历:刚捧着梦想跨出第一步,就被当头泼了一壶冰水,他至今记得那个时刻,吴呈杰回忆道。
作为一个有着新闻梦想的学霸,吴呈杰最终选择了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习金融专业,许多人于此看到了媒体人的悲哀,但这其实是传统媒体断崖式衰落最初的焦虑期。
既有信息权力结构的解体。媒体介质、信息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互联网带来跨界浪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传统行业,传统媒体赢利模式在互联网冲击下难以延续。传统媒体人在这变革的浪潮中不免产生自身生存的焦虑。
从记者劝状元莫入新闻业,看到媒体人焦虑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新闻不死。理想和工作是陪伴我们走过漫长人生路的一双桨,一对好兄弟,离了任何一支,单独任何一支在人生之途中都无法抵达尽头,此生终有遗憾不得圆满。
“郎怕入错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身选择的根本否定。媒体人最大成就感并不全部在于收入,它主要来源于自由和存在、体验和见识。
在以传统媒体主导的传媒时代,一名记者在完成了一篇酣畅淋漓的大作之后,一位总编深夜编完一叠报纸之后,其走在回家路上的感觉以及对次日汹涌的社会反应的再体验,是其他职业难以体验的。
媒体从来都不是收入最高的行业。应该说,一份相对不错的收入、相对自由的空间以及新闻所带来的存在感,才是吸引人们进入或者留在媒体行业的根本原因。
当黑夜只能给媒体人黑色的眼圈,而看不到希望之时,身心俱惫的媒体人转场离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心中的遗憾和纠结难以名状。因为,这既是一次自我否定,又需要一次再出发。
人们常常敬佩敢于追梦的勇士,但时常又向现实低头认输,说做了缩头乌龟实非吾愿;然而他们又万分羡慕所谓的成功人士,一边追捧着书店中的成功学书籍,一边继续苟且的现实的活着,暗叹时运不济。
殊不知那种普世认知成功并不被成功人士所看重,那只是在实现理想之后的一点点附属品,真正能令人内心得到满足的,是亲手实现对未来的美丽构想,是做自己梦中想做的事情。更妙的是,他们工作着的,是他们所热爱的!
愿我们,都做一个坚持理想的人,有所勇气舍弃一切,即便手中的黄金变成了砂砾,但若放手出来,空掌仍能握铁。
参考文章:
【众议】怎么就读了新闻呢?——新闻专业大家谈
中国高校新闻专业争相办,纸上谈兵,误人子弟,师资力量跟不上!
做记者,新闻专业值不值得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