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制片人陈菲:“不惑”和“而已”都是一种态度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20-07-28 11:2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部作品先后热播,在当下关注女性成长和女性议题的社会氛围中,颇有应运而生之感。两部作品的出品方柠萌影业,这些年来因《小欢喜》《小别离》等大热的现实题材作品,受到了业内外的共同关注。在现实题材的创作方面,这个团队似乎已经形成了独属于他们的一套创作逻辑与方法。

澎湃新闻采访了柠萌影业CEO、也是《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的总制片人陈菲。陈菲说,《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个项目非常有缘分,几乎是同时开始策划创作,去年夏天在一周当中前后开机,现在又在一周当中前后播出。随着热播,这两部作品也构成了柠萌新女性题材系列的代表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两部作品来书写和讨论不同年龄的女性,面对的多重压力、困境和成长。 其实‘不惑’和‘而已’都是一种态度,认清自己,遵从内心,活出真我。”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海报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剧本创作,陈菲表示,共通点在于都是建立特殊人设,让人物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中遇到一些特殊事件。“建构特殊人设,是创作的一个起点,但终点必须要落到大众能产生真实共情。从起点到终点,怎么处理好关于‘极致’和‘真实’这样一对矛盾冲突的元素?其实是非常考验创作者的。 ”

对于两部作品创作中的不同之处,陈菲认为:《二十不惑》是稀缺题材的“拓新”,《三十而已》是同类题材的“突围”。相比《二十不惑》在青春励志题材里的新颖性,《三十而已》所探讨的是30岁左右的女性事业与家庭的种种困境,在都市家庭生活剧中并不稀缺,所以难就难在如何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三十而已》的“突围”,除了在特殊人设、极致剧情与真实细节、真实共鸣的共融之外,也在价值观上有符合时代特性的犀利表达。

“30岁的人,比起20岁,是在负重前行。中国传统所谓的三十而立,是要求你到了30岁,要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交付。女性也要面临对自己社会角色的思考,比如要不要成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 到30岁的时候,可能会有潜在的心理暗示说,我可能没有那么多试错的时间了。”

“但我们想表达的是,到了30岁又怎样?我们依然可以重新开始,依然要认清自己,依然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我们态度的表达。”

从《三十而已》这部作品延展开,陈菲也聊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20多岁进入广电影视的职业领域,到了30岁,开始真正定位要把影视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方向。“我觉得能从事这项事业很幸福,对个人来说,一部又一部作品的创作,实际是创作者不断思考和向内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更深入地自我认知,更好地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就职业的属性来说,通过作品记录平凡普通人的生活、书写时代,把自身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探讨对外表达、影响他人、抚慰人心,这是影视文艺创作的核心价值和责任所在。”

《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的总制片人陈菲

【对话】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去调研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所面对的一些困境和问题

澎湃新闻:创作初期对于同类型的题材有没有做过一些观察或者调研,这类题材近几年做成群戏的项目挺多的,对此有没有一些总结?

陈菲:其实柠萌的现实题材作品大部分都是原创,我们在题材定位和破题上,不会去参考别的作品。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比如二十和三十,我们会做用户洞察,去调研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所面对的一些困境和问题,然后跟编剧讨论,看人物和剧情怎么样和话题来做结合,怎样来深挖和表达价值观。

根据我们的观察,为什么近年来群戏比较流行,可能是因为现在社会的生态、价值观的表达都非常多元。从创作的角度来讲,你去选取一个剖面,然后在不同人物身上,做他们人生状态的变化和成长,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现在的用户,他们对复杂信息量的需求很高,看一个长视频的剧集内容,他们希望得到更多信息量,以及比较深度的体验。

澎湃新闻:确实,现在短视频崛起,其实也改变了观众对于长视频的要求。

陈菲:对,因为短视频信息节奏密集,它解构了用户再去看长视频的心理节奏,挤占了他们消费长视频的时间,改变了用户消费长视频的审美和需求。以前没有短视频的时候,可能一个用户一年要看10部以上的长剧集,有了短视频以后,大量碎片时间消耗在短视频,让用户再花更多时间看一个40集以上的剧,一定要给他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要不就是社交的需求,比如周围的人都在看都在讨论;要不就是共情的需求,我从中找到了内心的映射,获得精神的共振和滋养。所以如何让长剧集更丰盈、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如何创新,如何共情,是我们在创作中一直关注的问题。

童瑶 饰 顾佳

江疏影 饰 王漫妮

毛晓彤 饰 钟晓芹

澎湃新闻:蛮好奇在主创团队搭建上的一个考量过程,确实我们看到这三个女主其实和演员的贴合度是非常高的?

陈菲:《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其实都是柠萌现实题材精准选角的展现。我们之前的选角,不管是《好先生》还是《小别离》《小欢喜》,也比较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也力图每年挖掘和推出一些行业的新鲜面孔。

我们的选角主要出自两个层面的考虑,在现实题材的角度,首先是演员要符合角色,“七分像三分演”,去找接近角色的演员,非常重要;其次在整体上考虑演员的互动关系,演员们是不是在一个表演体系之内,他们的组合互动有没有新的化学反应。比如说《三十而已》里,三个女主都是比较成熟的演员,大家之前都看到过她们不同的荧幕形象,但她们三个人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然后对于男性角色的选取,会去尽量考虑新鲜的面孔,让整个组合产生新的空间感。

《三十而已》其实是个同类作品的“突围”

澎湃新闻:这次在创作《三十而已》的时候,你作为制片人所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

陈菲:《三十而已》难点可能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三十而已》是个同类作品的“突围”,因为同类题材并不鲜见。它跟《二十不惑》不太一样,《二十不惑》是稀缺作品的“拓新”。

《二十不惑》梁爽(关晓彤 饰)姜小果(卜冠今 饰)罗艳(李庚希 饰)段家宝(董思怡 饰)群像剧照

第二点是它的起点是特殊人设和极致剧情,但最后要落在大众的共情里,从创作上来讲比较难。《三十而已》的编剧张英姬也说过,“当下新女性非常的复杂多变,难以书写,而且写重了狗血无常,写轻了不痛不痒。”从写作一直到制作,最后到呈现,这个尺度是很难拿捏的。

第三也许是最难的,如何做一个表达清晰的女性视角、女性立场的作品。比如在剧中,男性和女性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怎么展现男性这一面的态度?怎么体现女性立场?非常考验操作者。 如果没做好,就会形成一种俯视,把男性推到对立面,这样会有失偏颇。

澎湃新闻:这三个难点,你觉得该怎么去解决和克服呢?

陈菲:第一个难点我们是通过团队集体创作来攻克的,我觉得集体共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三十而已》的剧本是由编剧张英姬个人创作的,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柠萌在公司层面做了用户洞察,通过大量30岁女性的群像访谈和一对一深度访谈来截取这些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这里面有大量真实的素材,和她们真实的价值观在里面,然后交给编剧整合在一起,这就是一个互动的集体创作过程。 进入到制作阶段,我们和张晓波导演、所有主创主演一起,在剧作立意的深挖、真实细节的呈现、影像美学的创新、美术造型的设计、表演风格的统一等等各个方面去做探索和突破,作品最终要脱颖而出一定是集体共创的综合呈现。

从特殊人设怎么抵达大众共情也一样。比如王漫妮的奢侈品柜姐,足够特殊的人设、特殊的职业,她天天面对光怪陆离的有钱人,但她自己又是比较平凡普通的一个沪漂,这种落差本身就给戏剧特殊性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她所面临的困境是30岁的我事业上要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交付,或者我希望婚姻情感有一个落点,想找到一个理想对象组建家庭。她在职场和情感困境中一步步做出的选择,做到逻辑真实情感落地,能够让观众产生共情,甚至让观众为她心疼、为她扼腕、为她叫好。这是我们创作时着力的方向。

第三点也是通过集体共创,因为编剧张英姬、我跟鸥总(徐晓鸥,《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总制片人)我们都是女性,我们的视角和立场是偏女性。但是我们的导演张晓波,他为我们补充了宝贵的男性视角,让这个戏看起来男性角色更丰满立体,让我们的剧作表达更真实可信。

这个行业最难的就是每个作品之后都要归零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你觉得柠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而且这两年行业变化非常迅速,影视行业也在受到各种新文化内容的冲击,你觉得柠萌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有可能被削弱或取代,或者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吗?

陈菲:尽管柠萌成立才五年,但我们的合伙人、我们自己的精英团队都是行业中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我总结柠萌的核心竞争力,是持续不断生产出头部内容的组织能力。 我们的内容战略是“超级内容连接新大众”,我们最初进入市场的定位,就是只做头部内容。 这个头部内容,发展到今天可以把它分为台网大众头部长剧集,以及我们今年要着力发展的纯网圈层头部短剧集。

这个行业最难的就是每个作品之后都要归零,没有一套机械化的流程去复制上一个产品的成功,所以说这个行业最考验的就是你能不能持续不断的生产与时俱进的创新的头部内容,柠萌经过多年努力在创造和积淀这种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能力,包括我们合伙人制+精英团队的生物型组织,以及不断迭代的柠萌内容创作生产方法论。

我们这些年也一直试图筑起比较高的护城河,并持续自我迭代。不敢说在行业急速变化中,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始终如履薄冰一直保持创业心态。其实柠萌成立的2014年,就经历了行业的巨变,用户的长剧集内容消费,从传统电视逐渐转向了视频网站。那么今天,在短视频猛烈冲击长视频的当下,我们也时刻关注长剧集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和颠覆。

我觉得长剧集正在加速to C,且科技的发展未来会改变长剧集的产品形态、用户体验、甚至生产方式和播出渠道。变化是永恒的,我们要做的是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让我们的生物型组织进化,因为任何战略目标最后都要靠人来完成,我们这个行业当然需要才情横溢的创作者个人,但更需要能协同互相成就的集体。 这也是我个人关注和着力的重点,怎样构建好柠萌这个生物型组织,让众多有才华的、志同道合的人汇聚在一起,持续不断生产出头部内容。我们坚信,最终驱动企业不断向前的,是一致的价值观。

澎湃新闻:像你说的,柠萌这几年总结出了一个头部内容的方法论,能简单聊一聊吗?

陈菲:方法论要论述起来比较复杂,它涵盖从前期研发到选题、赛道的定位,破题的方法,到人物的构建,怎么做人物画像,怎么搭建作品的世界观;再到中期生产制作的阶段,怎么来搭建我们的半开放生产体系——核心的岗位,我们内部人员来控,外部我们招募非常有才华的各个主创工种;然后怎么样来做品控等等,整个链条的每个环节都有一些方法论。我们会特别重视提炼总结,我们每一部作品都会有两次复盘会,一次复盘是杀青以后,小范围的复盘找问题,总结有哪些可以沉淀下来的方法论。还有一次复盘是在播出以后,我们做全员复盘,结合最后的市场反响来做用户洞察,这是我们坚持多年的传统。

澎湃新闻:今年影视市场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个别因素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比较长期的。也想了解下柠萌接下来对此有没有做出一些战略性的调整?

陈菲:在内容战略方面,我们最大的坚持是只做头部内容,在头部内容里面,原本我们是做台网大众的头部长剧集,酝酿两年以后,我们今年也会发力开发纯网的圈层头部短剧集。 相比长剧集针对最广泛的大众用户,具有强圈层属性的短剧集,在表达上追求更新锐更极致。初步尝试的三个题材赛道:两性话题、悬疑现实、青春言情,都比较适合承接柠萌的现实主义创作优势。另外的战略探索,还包括创新的产品形态和一些to C的商业变现方式。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