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游走宜川,让感官带你上路!

2020-07-24 13: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宜川是个小地方,也绝对是个好地方。

宜川,

一块留住了黄河之心的热土,

一个古老文化繁衍发扬的地方,

壶口瀑布闻名天下,

宜川的风采也在逐渐传播开来。

这里,

青山连绵,水秀云淡;

这里,

守护初心,代代铭记着红色历史,

保留着农耕文明的乡愁记忆。

来吧,

与这座小城相逢。

宜川,

正以一种低调又昂扬奋发的姿态,

张开手臂,迎接天下宾客。

宜川好 | 历史悠久

迄今所见最早记载的宜川历史,距今有四千二百多年。

宜川夏代属雍州之地,商代属西河国地,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韩、赵、魏分晋而归魏国上郡定阳邑。公元前376年,魏国将河西上郡15县割让于秦,宜川又归了秦国。公元前220年,秦在今日宜川境内置定阳县。南北朝时的公元537年,西魏置丹州并辖义川等县。唐时名将浑瑊在宜川封王。天宝年间全国人口4500万,其中丹州就多达8.76万。宋代为避太宗赵光义名讳而改义川为宜川。元、明、清各代宜川属延安路、延安道、延安府,民国时直属陕西省,1948年3月宜川解放,隶属延安市至今。所以,仅从西魏起,宜川已有1500多年历史。

宜川好 | 弘文重教

陕北文化史上自古就有“武出三边,文出两川”(定边、靖边、安边、宜川、洛川),肯定了宜川的文化教育。

唐代丹州弘文馆、义川崇文馆事业兴盛。宋元两代是宜川文化教育的鼎盛时期,鼓励民间自办乡学和私塾,传道授业,教化民众,这大大繁荣了宜川文化,使得耕读传家的风尚普及城乡,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被后人誉为“安定流韵”“横渠遗风”。明代宜川的教育事业十分普及,凡百人以上村庄都有私塾,镇上有学堂,县城有丹山书院。民国时期,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国立山西大学和山西省立各类学校曾一度迁到宜川。1948年,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延安大学迁往宜川。山西大学在宜川历时5年,延安大学在宜川办学仅仅1年,虽然时间不长影响有限,但全陕西省内先后有过两所大学历史的县份,宜川可谓独一无二。

宜川好 | 民风淳朴

作为陕北地区南通关中、东去山西的咽喉之地,宜川一直是河东河西相互图谋之地,围绕宜川展开的各种争夺战旷日持久。尤其是在现代革命史上,距离革命圣地延安不足200公里的宜川却一直属于国统区或敌占区。

宜川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带,北有南泥湾大山,西有进士庙梁山林,南有黄龙山、大岭山脉,东有黄河天堑,全境沟壑梁峁塬纵横交错,原面狭窄,地形支离破碎,交通极不方便。在这样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宜川人,古朴勤劳,世代固守着这块黄土地从事农耕生产。宜川土著稀少,现在的宜川人上溯几辈子,多是战乱时期逃荒逃难而来的外来户。宜川人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了这些背井离乡的外地人,帮助他们安家落户,安居乐业,教他们种地,学他们经商,大家相互学习,和睦相处,恪守老礼,传承文化。

宜川好 | 青翠环绕

宜川的森林覆盖率在整个陕北地区算得上名列前茅。这首先是因为宜川境内西、南二方向都是大山,人烟稀少,植被保持良好。再者是因为人们吃够了竭泽而渔导致濯濯童山的苦头,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脚踏实地植树造林。

交里乡兰河村一位老人自从1980年代就顶着各种压力以一人之力二十年如一日绿化一座荒山,广种桃子、杏子、梨、枣、杨、槐、松、柏等各种树木,可谓泽被后世。如今,在县城任何一个地方举目四望,只见虎头山草木青翠,七郎山上苹果飘香,凤翅山上松涛阵阵,遥远的宝塔山上绿意森森,街道上广场里处处牡丹吐蕊鸟雀啼啭。沿黄公路两旁,旅游专线四周,依然壁立千仞,早已充满重重叠叠的绿深深浅浅的绿,时不时飞起一只野鸡,窜出一只野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宜川好 | 风光旖旎

地处渭北高原、黄河沿岸的宜川,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川原相间,自北向南还分布着九座大山:盘古山突兀苍天,俯视人寰;七郎山,地势险阻,历代为兵家相争之地;八郎山,高峻险极;凤翅山上,牡丹争妍;云岩山、野雀山、虎头山、蟒头山、茹岭山,也以其独有的姿态毅然挺立着。

近年来,宜川县大发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了以黄河壶口文化旅游品牌、山水风情生态游品牌、红色文化游品牌、特色农耕文化品牌四大旅游品牌,构建了全域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取得了良好成效,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宜川好 | 群贤毕至

古时候,宜川官吏多为关中籍进士举人,尤其是胡瑗、张载的到来,使宜川在陕北地区较早摆脱了“圣人布道唯漏此地”的怪圈。

民国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成千上万的爱国人士、进步青年投奔延安追求真理,很多人冒险途经当时为国统区的宜川,留下了几多佳话。成群结队的晋商渡过黄河来到宜川经商,解放初期县城各种商号、门面的73%为山西商人所开,为宜川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和蓬勃生机。建国初期,在宜川任教的老师多为关中籍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裹挟了一大批来自大城市的知识青年,给宜川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礼。改革开放以来,来自延长的采油队、安徽的建筑队、四川的火锅店、湖北的杜家鸡、青海的拉面馆、福建的小超市……在宜川城乡遍地开花,带来了多元文化,将古老的宜川装扮得摇曳多姿,使宜川小有名气。

宜川游玩推荐

一日游

宜川县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壶口瀑布

两日游

宜川县城—生态英旺—沿黄观光路—壶口瀑布景区—石堡寨—羊家庄—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宜川县城

宜川的好,

需要你用眼去看,

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思考。

(来源:陕西旅游资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