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诞低估了2020,你低估了《脱口秀大会》

2020-07-24 1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吴怼怼 吴怼怼

作者| 李小歪

编辑| 吴怼怼

李诞再次出现。作为当代中国脱口秀标杆性人物,他一如既往出现在第三季《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但《脱口秀大会》已经不止于李诞。

从前两季积累的经验来看,脱口秀的成功关键,内容的分量远远大过形式和赛制。

尽管从2018年底,这个行业就开始在线下演出尝试Sketch、漫才、即兴等喜剧形式,上一季《脱口秀大会》也频繁推出音乐脱口秀和双人脱口秀等表演方式,但市场的反应还要等时间给出答案。

内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毕竟行业的OG(元老)们,大多是策划或编剧出身,经过了千万条段子的锤炼,几十米高稿纸的压迫,还有无数个夜晚的抓耳挠腮。

但在内容之外,我们也看到了这一季《脱口秀大会》最明显的变化,是观众对脱口秀认知的改变,消费者对喜剧产品的更高需求,甚至是这个时代大众文化的跃迁起伏。

当一档脱口秀节目走到第三季时,往往都会面临一条横贯的秦岭,而创新是唯一的生存法则。越过去,前面还有无数的未知,但停下来,肯定是无路可走。

01

现场全凭观众的「reaction」

只要是语言艺术,控场本身就难,把场子炒热更是难上加难。

这下一句要接的,不是节目有多好,表演者们有多难,而是这一季第一期《脱口秀大会》简直「晴天霹雳」。

突围赛上,思文的爆冷来得突然,和周奇墨的出局一样,没有一丝丝防备。

大家都熟悉的「独立女性」思文可能不用多介绍,但周奇墨早就是线下的一匹野马。他活跃于北京的场子里,是很多选手心中的top5人选,尤其擅长和观众的现场互动。

一上来就问观众,「你们为什么这么嗨,比我还嗨,好像你们能出镜似的?」简单一句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随后他自嘲在表演中遭遇的尴尬时刻。一个段子冷了,台下的大哥直接斜着眼睛,抬手抱胸,说了句过。周奇墨疑惑,什么叫过?我已经讲过了。大哥不紧不慢,「下一个演员上,你过。」

这段表演中,选手的语速语调,入耳和卡点的感觉都让人舒服。最令人叫绝的,是他模仿那位「喝倒彩」大哥的神情和动作,形神兼备,立马就能让观众 get得通体舒畅。

他的好,精妙在他不仅是好的文本内容创作者,还是兼具表演天赋和熟练技巧的演员。在脱口秀逐渐和喜剧结合的本土土壤中,裂变性和综合性在他身上不断上演,尤其是当你发现很难用一两个标签去概括他的时候。

那他为什么被淘汰了呢?因为今年的赛制有了改变——三个嘉宾全都拍灯表演者才能晋级,如果只有两盏或者一盏,就要接受别人的抢麦。

抢麦之后,如果嘉宾拍下的灯数相同,一切交给观众投票。

在脱口秀表演的这个封闭空间里,观众的嗅觉越来越敏锐,也越来越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尽管是线上综艺的录制,但表演者需要具备同等于甚至是超越线下的控场能力和心理素质。

被前排的观众破梗后,表演者如何接梗还不乱节奏,当底下没有笑声时,表演者如何化解尴尬重新热场,这些都是考验。

而抢麦的赛制创新本身就是来自于线下真实的改变。

本来是演员们拿来测试段子、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开放麦,由于前排观众的可互动、可抢麦而收到追捧。表演者会主动cue前排观众,让他们成为表演的一部分,而观众,也开始蠢蠢欲动成为抢麦的主角。

从而,这种新的实验型演出产品正在被《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搬到线上。

思文的爆冷也是同理。

作为封闭场域里嗅觉最敏锐的生物,观众熟悉了思文的「温柔一刀,丝丝入扣」,也习惯了呼兰的「不会喘气,绵里藏针」。所以他们不怕「挑事儿」地想要更新的人和更噪的东西。

节目操盘手很懂这个道理。从决定出新的那一刻起,巨大的不确定性就随之而来,观众的笑声和反应无法计算,思文的去留也没法权衡。

但即使爆冷,也是这个封闭场域里的奇妙反应和独特魅力。这就是来到第三季,一个内容IP要想继续乘风破浪,节目组就得做到不破不立。这一季的领笑员张雨绮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因为reaction 担当而吸粉无数,在《脱口秀大会》,一切的检验标准则在于现场观众的reaction。

只有过去的规则、玩法,以及被积攒下的观众缘全部宣布无效时,新的赛制才让人热血沸腾。而要立下的,是新的行业标准和创新可能。

02

时代的底色,除了焦虑,还有幽默

这种标准往往是带有普适性的。

就好像,你讲了一个段子,我一个人笑还不行,多数人听了都能微微一笑,脱口秀的幽默价值才得以放大凸显。

而这一季脱口秀大会显然更善于用更具冲突性的赛制去激发选手的表达,同时也引入更多职业背景的选手来弥合圈层的割裂和差别。

南延深圳,北入漠河,东至上海,西达包头。这种天南海北的全盘荟萃,很大程度上能描摹出大半个中国的人生浮世绘。

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宽泛视角的解读,掺进时事热点的加料和个人经历的剖白,在「秀」的幽默语言艺术里,让观众在观看时不断穿越情绪的峰谷。

在银行担任人肉点钞机的选手House在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里讲自己的经历。客户一生气,直接和他说,「你有什么资格上厕所,你今天就是尿在柜台里,也得给我把事儿办了。」

但年轻的银行柜员怎么会按套路出牌?话锋一转,马上接上,「其实我今天穿了纸尿裤,哈哈哈你怎么知道?」

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峰谷。当这种冲突和尴尬被幽默化解时,观众能感受到表演者情绪的张力和收缩。

而脱口秀的意义不仅停留在让人笑出来的峰时,更重要的是笑过之后对社会议题的反思,或对个体内我的自省。谷底徘徊后,还能笑出来与生活和自我和解,重回巅峰,这就是幽默去改变情绪的心理路径。

成长于当代,谁也不知何时被泼上了浓重底色。

双胞胎姐妹颜怡颜悦提到年轻女孩对美的焦虑无处不在。「一到夏天,时尚类公众号都喊着脱毛」,「一讲脱口秀,弹幕都在问,明明是双胞胎,为什么左边的脸总比右边大」。

这种焦虑在上一季时也被反复谈起,背后隐藏是女性平权意识的崛起和对话语权的争取。

思文最经典的观点之一就是「女性的存在感并不在于美貌,而是有钱,这种底气让你在和男人吵架时,可以说,这是我的房子,请你回娘家」。

当House自由佛系地在银行柜台点钞时,这种体面而稳定的职业却是中年人生活底气的支撑,44岁的汽车工程师老田这样自嘲对年龄的焦虑——

「别的选手讲脱口秀是发挥热情,而我讲脱口秀是发挥余热。」不过中年脱发后,也能收到一些委婉的表达,「别人从不说我长得老,只说我长得慈祥」。

不过幸好,还好有一份汽车工程师的工作,能让他在爱好兴趣时体面生活。但疫情期间,老婆看着他发下来的工资,说「老田,你的工资是分期付款吗?这是发下来的首付吗?」

观众在大笑的同时,更能感受当下发生的事件背景的熟悉和亲近感,从而产生一种共情。

这也是脱口秀娱乐化和喜剧化的价值之一。它也许并不能彻底找准出口,解决问题,但它把刺耳杂乱的声音公开地奏响,在无序的时代里为社会和个体提供了一剂镇定和安慰。而个性鲜明的个体,又可以用调侃诙谐的语调,甚至颠覆性拆解和破坏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只要观点不被扭曲控制,或是断章取义。

从这个角度上,无论是作为语言艺术还是喜剧艺术,幽默甚至还具备改变世界的力量。

而节目之外,和非专业出身的脱口秀演员在崛起一样,无论是录制现场观众的破梗接招,还是弹幕里大众的激战呐喊,也都迎来了一场互动和参与背后隐藏的话语权平移。

说到这里自然要call back一下。

在大众文化的潮水里,明星和素人共存的第一季、第二季脱口秀大会,完成了精英脱冕和反叛权威的任务,而第三季用更大的规模和更积极的姿态,让大众不断占领原先属于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的话语权。

03

脱口秀沉浮二十年

随着媒介叙事和网络环境的变化,话语权的沉浮里,中国脱口秀已悄然走过了二十年。

从最初源起18世纪苏格兰的咖啡吧集会,到美国电视节目的发扬光大,而后在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首推一档谈话节目,在中国,脱口秀的落地从音译词上就能看出侃侃而谈的要求。

而央视的《实话实说》大火之后,谈话类节目开始集中爆发。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播报,脱口秀不直接强调宏观叙事,而是把时代议题嵌入到私域和个体的生活中去,并借由表达者的实际经历和内心感受,让观众得到情感满足或方向指导。

而后就迈入了我们最熟悉的互联网时代。从《今夜80后脱口秀》,到《奇葩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这一系列节目的问世和火热让观众对脱口秀的认知不断深入。

像李诞开场说的那样,这几年过去了,这个节目居然还在。

行业参与者的普遍感受是,三四年前很多机构和观众都不知道什么叫脱口秀,而现在大家都会对这种艺术形式有个相对统一的认知。

综艺节目引流的效果显著,视频平台的入口效应和助推器角色自然也不可忽视,由此,才有了更大的脱口秀观众基数。

CBN DATA发布的《2018年中国年轻态喜剧受众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18到29岁之间年轻群体是脱口秀的典型受众,超过八成的他们在城市里担任专业工作,也愿意为脱口秀买单。

而在行业的周期性火热里,每一档热播脱口秀综艺的结束,就意味着下一轮线下淡季的开始。而《脱口秀大会》要做的,是将短期的关注拉长到全程和全产业链,把周期性繁荣稳定为常态。

事实上,脱口秀要想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线下消费场景稀缺,喜剧人才供不应求,和单纯借助内容难以留存线上引流的观众,是行业的共性问题。

但不管在哪里,好的内容始终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的文本打磨更颗粒化,同时更有纵深感。在被疫情影响的这次见面里,节目打破了原先分段的个体表演,在每个选手独立发挥的基础上,把社会和人生的议题隐秘地串联起来,让一些深度思考不断被震荡回响,而温情和幽默的表达方式也更加触动观众的内心。

但这就是这季《脱口秀大会》必须要做的事。

在这个不破不立的时代,弄潮者必须入海,去提高内容和表演者的质量和标准,试验新的表演方式,吸纳新的表演者,寻找能够落地的创新可能性。

当新的脱口秀演员和新的脱口秀表达,被放在聚光灯下检验揣摩,就一定会引发争议。

但有争议才有讨论,有话题才有关注,有关注才有了证实或证伪的前提。对新生行业来说,这和问一个演员你想不想红是同样的道理。

讲真,没有人会说不。

近期文章

近期视频

吴怼怼工作室原创出品

吴怼怼,左手科技互联网、右手文娱与消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业观察者,DONEWS2019年度十大专栏作者,NEWMEDIA2019年度科技新媒体,天极网2019年度影响力自媒体。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虎嗅、36氪、钛媒体、数英等专栏作者。

转载、商务、以及加读者群,请联系个人微信号「wuduidui728」,备注个人信息,公司—职务—姓名。

原标题:《李诞低估了2020,你低估了《脱口秀大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