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查|“中科院近百人离职”的事前事中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陈凌瑶
2020-07-24 07:35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安徽合肥西郊蜀山湖畔的董铺半岛,通常被称为“科学岛”,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称合肥院)的所在地。不足3平方公里的岛上气氛静谧,大多数时候低调得像是与世隔绝。但这里是尖端技术的孕育地,拥有可控核聚变、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实验装置。

除非有重大科研成果发布,普通大众以往对科学岛鲜有聚焦。但近日一则“中科院下属单位90多人集体离职”的消息将科学岛推至风口浪尖,并引发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赴合肥调研。一次性大批量辞职事件为何发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多方采访并前往科学岛实地探访,梳理并还原离职事件及其发生前后的种种值得关注的迹象与诱因。

澎湃新闻从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专项工作组目前正在合肥院就离职事件对该院处级以上干部展开深入谈话,进行全面调研。

另有一位合肥院院办综合处工作人员7月23日对澎湃新闻表示,在联合工作组的调查中,院方正在提供相关的证据、数据和事实,“离职人员也要全部回来接受调查”。该人士称,进驻的调查工作组这几天工作强度很大,“晚上也会接到工作组提出的调查需求”。至于相关事件是否属于正常离职,正在调查中。“相信高规格工作组会给公众一个最真实的结果。”

合肥院核所,本文图片除特殊说明外均由澎湃新闻记者陈凌瑶现场拍摄

集体离职事件的几块拼图

集体离职究竟是一时意气还是早有预谋?

日前报道《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的中国经营报称,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院方强制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院方人员与核所人员发生了激烈冲突。

经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多方调查,90多位离职人员均出自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下称核所)。更换保安引发的冲突的确与集体离职发生在同一天(6月15日),但无法断定两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中国经营报》报道中的6月15日冲突现场视频截图

一位接近核所的合肥院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透露,与合肥院内其他研究所不同的是,核所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指纹锁,也就是说院方人员即便拥有高权限的证件也无法通过刷卡进入核所,这引发院方不满,是两者潜在的矛盾。因此,当天院方聘请的新保安公司前来接管并更换门禁系统,确实引发了核所内部不满并产生冲突。

但值得注意的是,冲突发生后,“核所内部有员工开始煽动甚至挨个胁迫其他员工集体辞职。有些人签了,有些人误以为最终不会真辞职也签了。”该人士对澎湃新闻称。

双方冲突焦点由此转移。当天上午,院方陆续接到核所人员的离职申请后,态度强硬。当天下午即安排正常离职流程涉及的10多个部门赴核所集体办公,办理相关手续。在此过程中,未发生网络所传闻的院方围堵核所离职人员等事件。

据澎湃新闻了解,核所总人数在高峰时期曾达到四五百人,但这是将大量编外人员也计算在内的结果,目前总人数在一百多人。其中的人数差距并非全部由人员外流所致,在一些重大项目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尤其是项目聘用人员)会出现自然萎缩。

合肥院核所集体离职事件令业内外愕然。一位其他高校的同领域科研人员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他所认识的一位核所从业人员最近刚申请到大项目,在所内发展前景很好,离职意味着一切付诸东流,但仍加入了集体离职队列。

澎湃新闻到访合肥院核所内主楼时见到的门禁系统。一位保安人员称,其所在公司进驻时间不长,自己刚被调过来。“是院里面聘请的,(换安保)大概有一两个月了。”

7月22日下午,一位仍在职的核所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换保安和90多人离职应该没什么关系。”他表示这90余人已经不再来核所上班。但颇为蹊跷的是,离职事件发生后,所里确实发生了网传的数据被删事件,“不知道是谁删的,我们办公室有数据被删,是日常办公的一些数据,具体不太好说。”

此外,另一名合肥院人士也对澎湃新闻提及了数据被删细节,“据说一些中子源研究数据被删除了。”

有匿名知乎用户在网上爆料,“话说你们走了,你们在H所产生的科研资料理论上应该归H所所有,而不是H所的资料都归某团队所有,你们人走了理论上硬盘不得带走的,在H所配备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也不能带走(真相却是你们带走了一切,连没走人的科研资料前段时间也借全面归档归走了,留下来人的科研资料也是一堆比特数据)。”

如若确实有科研技术数据突然丢失,事件性质比单纯的人员流失更严重。对于上述网络说法,澎湃新闻仍在了解追踪中。

在澎湃新闻尝试与多位此番离职的核所人员取得联系时,对方均拒绝了采访。

高压管理与院内改革

多位已从核所毕业、离开核所或与核所人员相熟悉的人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核所独特的内部文化:高压管理。这种管理风格由核能安全技术所现任所长、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的吴宜灿带来。

吴宜灿长期从事核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据《中国科学报》此前一篇报道介绍,1999年,他回到安徽合肥科学岛组建团队。2011年,接到核安全所筹建负责人的任务。吴宜灿团队在中子实验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

吴宜灿

该报道称,吴宜灿拿过很多国内外的大奖,当记者问及哪个奖项让他印象最深刻时,他的答案竟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导师奖。“对自己来说,这是意义最特别的一个奖。”

核所特有的管理文化不光体现在以“防止泄露机密数据”为由的独立安保系统上,还体现在用物理隔离内外网、防水墙、科研资料均存储于内网。对于所内人员管理,吴宜灿历来颇为强势。

合肥院内临近核所的一家商铺管理者对澎湃新闻称,以前所内科研人员通常上班至晚上八九点钟,“一般晚上八点多钟吴院长会到各个地方去看看,也跟着加班,现在这个事情(集体离职)闹过以后,晚上很少看到楼里亮灯了。”

工作之余,吴宜灿最大的爱好是打排球,也热衷于让员工、学生进行排球训练和比赛来培养“团队精神“。核所内共建有三座排球场,一处分所的二楼就有一座室内排球场。2015年该所一则新闻稿显示,“‘开拓杯’排球联赛是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团队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来自团队7个部门的160余名排球爱好者组成7支排球队。”

但这令所内很多基层员工及学生头疼。有知乎用户在网络社区评论称“工作是溜须拍马,杂务缠身,还要陪吴老板打排球,但是真正在科研上却一点助力没有,反而被所里各种刁难。”澎湃新闻了解到,这并非个例。

吴宜灿的这一风格也不乏拥趸。多年前,其团队承担ADS(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核能系统)时,他曾给核心员工直接发现金。

但核所特有的高度集中化的高压管理模式遭到合肥院院内大刀阔斧改革的现实冲击。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2月,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召开机关和支撑部门负责人视频工作会,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近期重要工作开展、谋划“十四五”及未来规划、推进研究院改革等进行了部署。院长刘建国强调了以改革促进研究院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改革的目标是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效率、扁平化,要打造专业化、职业型,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职能机关和服务机关,并按目标和使命统筹确定各个研究单元定位。

刘建国早年就职于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去年底今年初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升任院长。

刘建国履新院长后在全院推行的所谓“扁平化管理”,在院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有合肥院内其他研究所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院内改革导致一系列结果:包括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等3个所被裁撤,多个研究所原有的人事权、财务权被大幅上收,院方扣项目经费的20%(高于业内通常比例),多个所的所长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审批权被削弱等等。

当这一系列改革与核所高度以吴宜灿所长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相遇时,双方激烈冲突的伏笔早已埋下,于是形成了6月15日当天的对峙及集体辞职。

有匿名网友6月12日在某论坛上对合肥院改革举措予以批驳时称,“据说岛上某新科院士正在谋划携团队百余号成员集体‘出走’物质院。”

澎湃新闻了解到,吴宜灿本人目前并未离职。

据核所官网消息,6月17日下午,也即在安保冲突和集体辞职事件发生的两天后,吴宜灿主持召开核安全所2020年中工作进展会,强调“核安全所作为合肥物质研究院的一员,将继续坚定支持研究院新形势下各项改革,要求全体科研人员继续保持疫情期间的科学理性,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鼓励全所人员心无旁骛,继续在科研一线做好本职工作,做出出色成绩。”

两个月内密集成立的“安徽中科凤麟系”

据接近核所的合肥院人士介绍,吴宜灿近年来将很大精力投入科研产业化。在各类官方背景的活动中,除了中科院院士和核所所长,他常用的头衔还包括“中科凤麟创始人”。

发布在核所官网上的资料显示,中科凤麟始于1986年,主要从事先进核系统研发及相关安全技术研究,源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已发展成为以中科瑞华、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为技术产业化平台,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建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重点研究领域涵盖中子物理、先进裂变核能、聚变核能、核技术交叉应用等。

中科凤麟官网正在淡化与吴宜灿之间的联系。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用高级搜索在该公司官网全网搜索“吴宜灿”时,搜索结果中有多条资讯已无法正常打开(Internal Server Error),比如该网站此前转载的一些媒体对吴宜灿的报道,以及《吴宜灿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研究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等。

澎湃新闻以“中科凤麟”为关键词搜索“天眼查”时,出现9家存在密切关联的公司信息。其中,有成立时间较早的安徽中科超安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0月成立,安徽哈德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6.67%、王芳持股22.22%、中科院合肥院持股11.11%,拥有中科凤麟商标),以及2020年1月成立的中科凤麟科技有限公司(由海美特(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00%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7家以“安徽中科凤麟”打头的公司,均成立于2020年5月26日至7月3日之间。

5月下旬至7月初,7家以“安徽中科凤麟”打头的公司密集成立

有传闻称,从核所离职的员工大概率将入职上述中科凤麟系企业,或是主要从事中子照相无损检测产品开发的中科超睿(青岛)技术有限公司。截至发稿,澎湃新闻暂未确认有近期在离职风波中离开中科院合肥院的员工入职上述企业。

另外,上述公司的股东与高管名单中均未出现吴宜灿的名字。安徽中科超安科技有限公司、近两个月内密集成立的“安徽中科凤麟”,法定代表人均为胡菊萍,此人同时担任上述公司的高管。

胡菊萍疑为合肥院员工。2018年7月该院的一则消息显示,7月16日至7月24日,合肥研究院科技发展处组织所属科研单元、转移转化平台中12名从事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为期9天的“中科院与合芜蚌第十期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训班”。12名参训人员中包括胡菊萍。

胡菊萍在中科凤麟系的任职情况(点击图片看大图)

7月23日下午,澎湃新闻来到与“中科凤麟”相关的一系列公司的工商信息注册地址。其中,在同样以胡菊萍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安徽中科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6月18日由安徽中科超安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名而来)地处的办公楼中,一位自称该公司所在楼层保安的人士未否认胡菊萍在此办公,但当澎湃新闻记者提出与之见面对话时,该人员称需要提前与胡本人预约。

在最近密集成立的多家“安徽中科凤麟”系新公司的注册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科学大道55号,澎湃新闻未找到相关公司的办公场所。

据《财经》杂志报道,离职的科研人员有的去高校教学,有的自寻门路、另谋高就,也有人抱团创业。该报道援引一位核所人士称,还有一部分离职人员可能会入职中科凤麟,“吴所长之前在所里提过,大家想不想买房买车,想的话到我的公司来,大家一起来赚钱。但目前还没办入职手续,现在风声太紧。”

集体离职事件为何惊动国务院?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发布消息,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相关信息引发各界关切。中科院党组7月17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于7月19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该工作组由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任组长,中科院机关相关厅局负责同志组成。

中科院官网7月21日消息,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

至此,“90多人集体离职”的事态已从网络关注陡然升级。

该事件为何会惊动国务院并派出专项工作组?这要从核所的重要意义和职能说起。(以下内容为核所官网资料截取)

据官网介绍,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是面向核安全与先进核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创新型研究所,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基地、核能安全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及其它核设施安全技术综合支持平台及第三方评价机构。

依托核安全所成立了“中科院中子输运理论与辐射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子物理与调控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安徽省精确放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变核安全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被科技部任命为第四代核能国际组织(GIF)铅堆系统中方牵头单位,牵头组建了“国际小型铅基堆联盟CASLER”、“中国铅基堆核能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高端放疗产业联盟”等产业联盟,已建成先进核系统设计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强流中子源与辐射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和液态金属回路与材料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等三大综合实验平台,科研设备总价值超过10亿元。

核安全所在IAEA及ITER国际合作计划、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牵引支持下,深度交融“研、学、产”,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