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丨“宣扬仇恨”不是“出圈”,而是越界
7月22日,@微博管理员 发布《“宣扬仇恨”行为界定及开展专项整顿的公告》,提出将对宣扬仇恨引发对立的行为进行清晰界定,并从近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专项整顿。微博官方认为,明星、体育、游戏等领域中的粉丝群体,以及在性别、动保、宗教、种族、地域等话题中的相互攻击及不友善行为的治理,缺少治理的规则和手段,是微博社区秩序治理的难点。
熟悉微博生态圈发展史的人们都知道,微博从早期由“意见领袖”带领和主导,逐步转变为社群化倾向显著的网络舆论场。不少持有相同立场、拥有共同利益的用户出现抱团,而对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群体大加鞭笞。这些行为,有的表现为不同偶像阵营的对骂,有的表现为“地域黑”,有的表现为围绕性别权利主张的攻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偶像经济的影响下,很多明星都有稳固的粉丝团体,它们以应援会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形成了有组织性、有层级关系的组织。稳固并做大偶像的网络流量,是粉丝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一些粉丝在关注自家偶像的同时,还出现排斥其他偶像的情况。为了争夺资源有限的流量,粉丝之间就出现了龃龉和摩擦。
一些粉丝群体为了偶像爆发网络冲突,甚至是“想象的对立”。本来,偶像之间未必有什么个人恩怨,但在某些粉丝的“想象”下,偶像的任何言行都被无限放大,一个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被曲解。在盲目情绪主导下,某些粉丝自以为能替偶像“出头”,在网上撕得不亦乐乎。
性别权利主张的标签化,同样是“宣扬仇恨”行为的一大特征。前不久,围绕papi酱冠姓权的纷争就是典型案例,papi酱被部分群体贬低为“婚奴”。事实上,以冠姓权为靶子追求所谓女权,是对两性权利追求平等的曲解。“孩子跟谁姓”本身是个夫妻间、家庭内部协商确认的私域问题,却被放大为两性间的对立。
至于网络言论的“地域炮”现象,更是从web1.0时代延续至今的顽疾。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地域意识和地域认同感有着深厚的根基。然而,当地域意识变成狭隘的地域偏见,就出现了不顾一切的贴标签。网络言论的“地域黑”,不仅伤害了有关地方人们的感情,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构成误导。
微博是一个开放的舆论场,有的时候,“宣扬仇恨”行为还会“出圈”。部分极端群体为了狭隘的小群体利益,甚至攻击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官微,干扰其正常办公秩序。粉丝之间的争执,成了消耗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的恶斗。
种种因素互相交织渗透,让微博上“宣扬仇恨”现象呈现复杂面貌。微博对“宣扬仇恨”提出清晰的界定,实施分类管理,有助于开展精准整治,打击和取缔一批违规账号。只有让那些乌烟瘴气的言论清除出微博舆论场,才能正本清源,让意见的呈现与交换回到应有的理性和平和,让人们找到“好好说话”的状态。
当然,从根本上说,消除“宣扬仇恨”的舆论基础,还有赖于微博社群加强自身管理,理性引导观点的形成。一些社群组织的存在,不仅要发挥组织粉丝、扩大流量的作用,还应承担自治责任,有效约束旗下粉丝的行为,充分抵制网络暴力。“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每个互联网用户都要明晰责任、守住心中的善意与理性,否则,谁都可能被极端言论裹挟和吞噬。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