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肝炎:历史深处的忧虑

2020-07-23 1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新宇 华山感染

01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

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5月决定,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定于7月28日。

乙肝病毒发现者:巴鲁克·布隆伯格。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020年7月28日是第十个“世界肝炎日”。为继续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今年的宣传主题和上一年保持一致,即“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大家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主动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感染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今天,我们从一个案例出发,从感染防控的角度来聊聊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留给我们的挑战。

02

从一个案例出发

2002年8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卫生部通报了6名血源性感染患者,他们平时均在同一诊所接受诊疗。临床特征表明患者均患有肝炎:疲劳、厌食、恶心呕吐、发烧、黄疸、尿色加深、腹痛。

俄克拉荷马州卫生部的一项初步调查发现,一名经过认证的注册麻醉护士在诊所期间经常重复使用针头和注射器。在每次临床治疗中,使用同一个针头和注射器将三种不同的镇静药物用在多达24个治疗的患者。这些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注: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卫生部门开始了调查。在这家诊所就诊的908名患者中,793名(87%)完成了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测,用以鉴别可能在诊所感染的100种病原体。

通过直接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s)鉴定了几种病原体。69名患者感染了HCV。31名患者感染了HBV。

03

乙肝暴发的黑历史

历史上乙肝暴发的案例多是有医源性引起。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流行病的最早记录是由Lurman记载的。

1882年,Lurman等研究发现一家造船厂的肝炎病例均接种过天花疫苗,而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其他员工则无肝炎发生。Lurman的论文,现在被视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典型例子,证明受污染的体液是暴发的根源。

后来,在1909年引入皮下注射针头后,报告了许多类似的暴发,这些针头被用于治疗梅毒,并且更重要的是,当时是重复使用针头用于治疗梅毒。

注:图片来源网络

04

丙肝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来源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输血医学部传染病科主任Harvey J. Alter和他的研究小组证明了大多数输血后肝炎病例不是由甲型肝炎或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在这一发现基础上,国际上最初称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然而关于该种病毒的鉴定工作,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却一直没有成功。

注:图片来源网络

1987年,Chiron公司的Michael Houghton,Qui-Lim Choo和George Kuo与Daniel W. Bradley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合作,使用一种新的分子克隆方法来鉴定未知生物并开发诊断测试。1988年,Alter通过验证其在一组NANBH标本中的存在来证实该病毒。

1989年4月,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两篇文章中。这一发现导致了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的快速进展。2000年,Alter和Houghton因为“开创性工作,发现导致引起丙型肝炎的病毒,并开发出降低美国输血相关肝炎风险的筛查方法,使得输血相关肝炎感染的概率从1970年的30%下降到2000年几乎为零”荣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05

医源性感染是HCV的重要传播途径

没有HCV筛查的输血,输血制品或器官移植会带来很大的感染风险。美国于1992年开始进行普遍筛查,加拿大于1990年开始进行普遍筛查。筛查降低了人群感染的风险,从每200个输血单位中的1例到每10,000个单位的1例。

这种低风险仍然存在,因为根据方法,潜在的献血者获得丙型肝炎和血液检测呈阳性之间的时间约为11-70天。由于成本原因,一些国家没有筛查丙型肝炎。

那些经历过HCV阳性患者针刺伤的人有1.8%的几率随后感染这种疾病。如果针头是空心的并且穿刺伤口很深,则风险更大。粘膜暴露于血液存在风险,但这种风险很低,如果在完整皮肤上发生血液暴露则没有风险。

注:图片来源网络

医院设备也被记录为丙型肝炎的传播方法,包括重复使用针头和注射器;多用途药瓶;输液袋;除其他外,还有不当消毒的手术设备。

06

医护人员为何是感染HBV和HCV的高风险人群?

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主要职业风险是被污染物体造成皮肤锐器伤。如果黏膜暴露于血液或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也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最常导致损伤的两种器具为一次性注射器和缝合针。这些锐器最常被用于缝合、静脉采血以及注射。

注:图片来源网络

职业性暴露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风险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感染因子在患者人群中的流行率、暴露的性质,以及是否有条件进行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

对HBV无免疫力且未接受暴露后预防者,在受到经皮损伤而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传染源患者后,发生有血清学证据的HBV感染的风险为23%-62%。在受到针刺伤或锐器伤而暴露于HCV阳性的传染源患者后,HCV血清转化的平均发生率为1.8%(范围为0-7%)。

07

如何预防医源性感染?

所有医护人员都应进行针对HBV的疫苗接种。目前尚无针对HCV感染的暴露前预防。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后,应用水冲洗暴露的黏膜。接触了血液或体液的伤口及皮肤部位应用肥皂和水清洗。

对HBV没有免疫力的医护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和/或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进行暴露后预防。预防的类型取决于他们的疫苗接种状态。对暴露于含HCV的血液或受污染体液的人员,目前尚无标准的暴露后预防方法。因此,应进行HCV检测,以便在HCV感染早期发现感染。

注:图片来源网络

只有严格遵守医院内各种操作规范才可能将医源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播可能性降到最低。而在“世界肝炎日”的今天尤其值得大家深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