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该被忽视的群体——进食障碍照料者
原创 陈超 精神卫生686
进食障碍是一组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对体重、体型的过度关注和异常的进食及体重控制行为为特征。
异常的进食行为包括严格限制进食量、发作性暴食以及诱吐、服用泻药、滥用食物抑制剂等抵消行为,常常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及脏器损伤。
常见类型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暴食障碍。无论哪种类型,都会造成生理上的损害,并导致明显的认知功能和情绪异常,以致于患者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患者患病以后常常对父母进行指责,将疾病指向父母的养育模式问题。忧心孩子病情的同时照料者自身也会陷入自责情绪,他们甚至辞掉工作全程陪护孩子。但时间流逝,患者的病情恢复始终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照料者会逐渐变得绝望。因此,进食障碍在给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损害的同时,也给照料者带来了巨大负担,明显影响照料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随着媒体宣传和专业人士的科普,大众对进食障碍的认知度逐渐提高,开始关注这些“折翼的天使”,但他们的照料者却较少得到关注。
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了解一下照料者。案例
小A是一名大二学生。原本应备考的她却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进食障碍门诊。
她特别有礼貌,进门后弯腰跟医生打招呼。跟她没聊几句,妈妈就开始插话介绍她的病情。原本平静的小A变得烦躁,不断反驳。简短的访谈过程中,小A话不多,似乎对疾病无所谓的态度,但妈妈却异常焦虑,不停补充自认为重要的信息。有时因为某个细节母女会争吵,所以整个访谈期间,医生需要不时地调解两人的争论。妈妈始终显得焦急、担忧,而当被医生打断时,她又表现出歉意和自责。
之后小A定期来门诊。每次门诊就诊妈妈都显得非常焦躁和无助,自己有时情绪也比较失控,会跟家人争吵。她感觉跟孩子一起治病的过程很吃力,每次都要请假就诊,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但母女关系却越来越紧张……
以上是众多进食障碍就诊者中的一例。小A妈妈的经历也是众多进食障碍患者照料者的真实写照。进食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时间长,多个国家的诊疗指南都建议大部分患者应在门诊治疗。因此,家庭成员要承担护理的主要责任。这就对家庭功能造成很大压力。
进食障碍照料者面临的压力,包括看护患者的经济、时间支出和自身情绪问题。具有暴食清除行为的患者会在购买食物上花费大量金钱。如果合并酒精和物质滥用以及存在情绪不稳的特点,也会产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都会进一步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家人长期的看护会导致照料者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丢失工作,造成间接的社会经济负担。除了应对疾病本身,照料者还要面临很多指责,很多人将照料者作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照料者对疾病的反应又会影响疾病的病程,对患者康复带来负面影响。
照料者技能的提高不仅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有益,而且对患者的康复有利。目前研究证据表明,单独针对照料者的技能培训就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另外,照料者自身也能通过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获益。目前国内外很多的专业医疗机构致力于进食障碍照料者的技能培训。如何增加照料者应对、如何有效地改变支持技巧、如何降低无效的人际间行为等相关的培训都能使照料者获益。
一位厌食症的患者曾经这样描述她的患病旅程: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疾病,那她会使用孤立。而家庭成员和其他的照料者能改善进食障碍患者的孤独感。作为专业医生,我们需要关注照料者,并通过教授其应对技能让其变得更有力量。如果照料者具备了更多的技能,他们就能真正解决患者的孤独感。减少进食障碍患者孤独感的同时,我们也努力去关注他们的照料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希望患者和照料者都能更快的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后续我们将会推出进食障碍患者居家护理的内容,敬请关注!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作者:陈超
单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