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星巴克「啡快」登陆阿里四大国民应用,影响了谁?
原创 斯问 电商在线
文|斯问今天,星巴克和阿里巴巴一起搞了个大新闻。
星巴克“啡快”(Starbucks Now)服务同步上线支付宝、淘宝、口碑和高德。你手机上先点,5分钟后到店去取,免去了等候的时间。
喝咖啡的人,知道这个变化有多震撼。咖啡体验再升级,你可以用不同的APP随时随地点单,满足线上、线下、到家、到店以及出行过程中各种需求。
一时间,群里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猜测,星巴克和阿里这个大动作,背后是何用意?
2020年,火热的中国咖啡战事硝烟不停。当更多形态的咖啡外卖,以及更多餐饮品牌加码咖啡投入,甚至跨界零售业态也开始涉足咖啡,有人担心“星巴克的用户会不会因此流失”。
事实证明,没人能教这个连锁咖啡巨头做事。没发声,有可能是在憋大招。
“数字化创新”,是这两年被星巴克高管提及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如今当“啡快”正式上线支付宝、淘宝等应用的时候,它又跑到了咖啡新零售的最前线。
让咖啡来找人上午9点05分,@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官宣了啡快升级的信息,随即@支付宝官方微博进行了转发。
“啡快”的特色,是在线点、到店取。同外卖一起实现了咖啡场景的联通。举个例子,用支付宝或高德地图搜索“星巴克”,然后点击“啡快”,选择附近门店下单。中间等候的过程,男生可以撸一盘游戏,妹纸可以补个妆,几分钟后到店取就行了。
有10年咖龄的小哲告诉我,“外卖到家和在线点单到店取,像是一种互补,不分孰轻孰重,关键是满足喝咖啡的需求,节省了时间。”在家,可以叫个外卖送上门;在CBD上班,手机上一滑,然后掐着点“到店取”。咖啡的需求实现了闭环,你可以在星巴克自己的APP上,在支付宝、手淘、口碑、高德上,顺手打开哪个平台都可以下单,消费场景从传统的“人找咖啡、人等咖啡”变成了“咖啡找人、咖啡等人”。
几名咖啡爱好者告诉「电商在线」,价格依然是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体验。而对于价格不太敏感的人,体验才最为宝贵。“原先只能在一个APP上点,现在可以多端使用,每人每天打开频次以及留存的时间增加,一心血来潮,说不定就直接下单了。”
吆喝声中,我试着在支付宝下了一单,观察制作的效率。早上11点接近饭点,下单后从公司走到门店不过5分钟,咖啡就做好了。充满创意的取单环节,也是当天“啡快”体验的彩蛋。
互联网和咖啡的融合,让从前“慢”的生意,成了一门效率和服务并存的“快”需求。
不再是一门慢生意2020年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1年。
在这个没有咖啡消费习惯的国家,它开了4300家店,平均每年开店数超200家,连续多年的财报会议上,中国市场都是CEO要拿出来反复提的亮点。在很多一二线城市,星巴克开得比麦当劳还多,门店比它还多的餐饮连锁大概只有肯德基和沙县小吃了。
生意好到什么程度,你要买咖啡,先要排队。象征生意兴隆的同时,也在降低用户体验。
“长长的队伍和等待被蓄满的空杯子似乎暗示着我们不够努力,或者努力与产出之间严重脱节。”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在其自传《一路向前》中写道。
变化出现在近几年。新玩家的出现点燃了咖啡市场,他们用互联网咖啡模式,投入真金白银,扩大了咖啡消费市场,让咖啡不再是一门慢生意。
唯快不破的打法,也让咖啡王者打了个激灵。但市场无需过于担心,这个资深玩家在开店、产品创新、供应链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打法。
据2020年Q2财报显示,截至3月28日,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4351家。这意味着,从2017年底至今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星巴克的平均开店速度从每年新开150家提高到了每年新开700家。开店上的提速最为明显,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仍宣称至少要在中国新开500家门店。
在星巴克,有一个创新工场叫做Tryer Center,是研究新品爆款,发挥创新点子的,然后内部以小规模、跨职能的团队快速推进项目。去年全球首家焙烤食品门店星巴克臻选咖啡•焙烤坊在上海落地后,今年4月份,星巴克又推出一份含人造肉产品的午餐菜单,不遗余力推进着产品的创新。
供应链上,星巴克选用了云南种植的咖啡豆,并宣布打造一座集咖啡烘焙与智能化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咖啡创新产业园,中国或将成为全球咖啡烘焙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数字化这门必修课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星巴克经过21年的资本洗礼,早已深谙市场规则。现阶段它需要改变,需要披上数字化的铠甲,恰好,一个更理解自己的巨头再次“拥抱”自己。
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使“专星送”成为星巴克零售战略的一部分。
为了在外卖中能有更好的消费体验,研发了专门了配送箱和一款防止滴漏的杯盖,以最大程度锁住咖啡 的温度,保证口感。在2019年第四季度,外卖已经占整体销售额的6%,长江证券有过测算,外卖收入如果增长5%,那么营业利润提升比例将达到16.3%。
在中国市场诞生的这一“颠覆式创新”还被星巴克加速复制到全球,解锁更多服务。美版“专星送”拓展到全美1600家门店,并在全球其他10个国家落地。
更多适合中国的操作方法被应用。当咖啡进入了薇娅的直播间,当外卖小哥拎走一袋又一袋“专星送”咖啡外卖奔向你家,咖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甚至你在家里对天猫精灵说一句“想喝咖啡”,都能直接下单点一杯咖啡送到你的茶几上。2019年5月,星巴克中国调整组织架构,将业务重组为“星巴克零售”和“数字创新”两个业务单元。那个给了消费者第三空间的星巴克,正在创造出一个第四空间。
所谓“第四空间”,就是App等线上零售平台,包含外卖、到店取服务。
线下的生意模式要转到线上,巨头必须面对的,是一日千里的互联网竞争环境,这需要长期的技术投入和积累。星巴克需要一个更熟悉中国消费者的伙伴。
此次“啡快”服务同步上线支付宝、淘宝、口碑和高德,平台间的协同,带来了多端跨场景的能力,最后实现新的会员增量。
整个环节过程,消费者买咖啡方便了;星巴克提升了消费体验,也在数据沉淀中,更了解每一位会员的购买习惯、口味偏好;阿里展现出自己的商业能力,帮商家大卖,每一方都得利了。
事实上,单独开发一个APP,对于任何一个品牌在商业上,都是个不太划算的选择。“开发一个APP要投入不少资源,后期还有运维费用,不断投入,效果也不一定好。”一位软件开发师告诉「电商在线」。这也是国内支付宝、微信小程序不断看涨的理由。即使在国外,商家也在用shopify这样的一站式电商saas平台,减少独立开店的成本支出。
在数字化创新的路上,星巴克不断在摸索自己的方向。对科技公司 Brightloom的投资,也是在中国之外,帮助起全球门店推进移动订购和支付服务的能力。
未来,我们或许也会看到接入微信生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商业基础能力,咖啡的醇香也将漂的更远。
咖啡外卖的想象力回到商业本质,企业终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和消费者产生情感的连接。
产品是基础,拓宽通道,触达更多消费者,企业就有了多种的可能性。
中国“品质咖啡+互联网”模式的击穿。对行业来说,很有启示意义。
中国咖啡消费量12年增长近500%,但人均消费仍不足8杯/年,相比美国261.5杯/年的数量,存在着巨大增长空间。
咖啡是个长生命周期的消费品,巨头争取新用户的时候,谁能把握住高留存用户谁就是赢家。中国年轻人一方面对网红产品更感兴趣,可以为了一个猫脚杯排长队,同时发达的数字经济,又让他们对于基本需求又足够的“懒”,希望点点手机就可以送货上门。
抓住眼球和留存用户同样重要,你需要一个博眼球的产品让他们开始,需要一个便利的购物体验满足“快”的需求。
星巴克本次的服务升级,就是在一个连锁咖啡品牌零售商,它服务消费者的触点到底可以有哪些。简单的认为线上归线上,线下归线下,已经过时了。
咖啡的一大特色是即饮,我要喝咖啡,不会管何时何地,你怎么给我。和阿里合作两年多,星巴克已经可以在到家、到店还是出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场景里,通过不同的端口跟消费者发生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重构了它跟消费者沟通的一种方式。
未来的想象力是,“啡快”登陆支付宝、淘宝、口碑和高德四个国民级APP,基于小程序的一点多端,星巴克模式跑通后,可以把经验复制给所有的零售品牌,提供除外卖以外的场景数字化解决新方案,这可能是一片新的蓝海。
阵势摆好,咖啡零售的下半场更加精彩,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是愿意看到的一幕。
原标题:《星巴克「啡快」登陆阿里四大国民应用,影响了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