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雍正年间的这场军备竞赛,源自一个战俘的逆袭?
原创 团队特邀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杨基宁《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558,阅读时间:约7分钟
清朝战争史上打的非常漫长的一仗,就是对准噶尔的战争。
一般人的印象里,因为准噶尔叛乱,延续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总感觉准噶尔始终没消停,一直瞄着大清打。
其实不然,噶尔丹被康熙打到兵败身死后,继位的策妄阿拉布坦,其实默默舔了一段时间伤口,重新成为大清的“臣子”,足足二十年没和大清叫板,反而和俄国打了一仗。
那是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沙俄在东北暂时老实了,但他又在西边开始折腾准噶尔了,确切说,是想染指中国的大西北。
结果,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准噶尔与沙俄爆发了战争,在雅梅什湖大打出手。当时,准噶尔一万精骑成功包围俄军,三千俄军被灭,数百俄军被俘,堪称是清代中国边疆反侵略战争的辉煌一笔。而这一仗对准噶尔来说,不止是遏制了俄国的战略扩张,更助推了接下来一系列的大事:两年以后,准噶尔汗国再次造反,兵锋直指大清。
而到了雍正年间,清军惊讶地发现,准噶尔的火器装备水平,竟然直线提升。雍正九年的和通泊大战,经过雍正整顿后,兵强马壮的清军,却遭遇到空前惨败,近乎全军覆没。以学者顾诚的话说,这不光是八旗军统一蒙古中最大的败绩,甚至放到19世纪前的清军战史上,这样的惨败也只有李定国的衡阳之战可比。
更重要的是,这一仗,真不是清军打的差,因为战后双方大书特书的,就是清军的战斗意志,后来包括乾隆也曾评价此战:“虽年少者亦皆死战不退,是以尽忠者甚众。”此时八旗兵战斗力委实不弱,被彻底击溃只能说对方实在太强。
给清军官兵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准噶尔的火器。“唯贼人器械有名赞不喇大鸟枪者,行走便捷,轻便而稳,击远更过于子母炮。”子母炮是当时清军火器的主要装备,而参加过准噶尔战争的一代名将岳钟琪评价的很清楚:人家的装备比你轻便,打的比你远,这仗还怎么打?
那么问题来了,准噶尔擅长使用火器不假,但在康熙”三征噶尔丹“的年代里,清军的火器尚能压制住准噶尔,怎么不到二十年,他竟然全方位超越了?
一、准噶尔火枪源自奥斯曼帝国?
这事儿的直接导火索,还得回到准噶尔重创沙俄的卡尔梅湖战役上,当时准噶尔抓了足足三百多俄军俘虏。
其中就有一位特殊人才——约翰·古斯塔夫·列纳特。这个哥们如今看他的经历其实有点背。他本来是瑞典的炮兵中尉,1709年的6月,在俄瑞“波尔塔战役”中被俄军俘虏。很快,被发现他具有使用和制造火炮的技术专长,因此被留在了俄国。1715年,他参加了沙俄的“布赫戈尔慈考察团”,一路向东,结果在雅梅什湖一战中,他又被准噶尔人俘虏了。
不幸中的万幸,有了技术真是去哪儿都吃的开。准噶尔人很快也发现了这个技术大神,立即奉为上宾,并先后得到了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的赏识和信任,
而列纳特是1716年被俘的,直到1733年根据其请求,噶尔丹策零特准他回国,这个瑞典人在准噶尔整整生活了17年。
正是在这17年,准噶尔人完成了鸟枪换炮的蜕变,甚至建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新式欧洲炮兵。不过,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准噶尔其实不同于其他的蒙古部落。因为地处中亚和东亚交汇的要冲,技术与贸易交流十分便利。事实上在俘虏瑞典人之前,准噶尔的手工业和军工产业就已经非常发达。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雍正以前,准噶尔军队使用火枪一直是优于清军当时普遍装备的明式鸟枪的。虽然两者都源自欧洲的火绳枪技术,但清军的鸟铳其实是早期葡萄牙航海家带往印度和日本的早期产品。而噶尔丹时期的火绳枪,则源自奥斯曼帝国,这种最早由意大利人研发的大型火枪,经过奥斯曼人的传递后,一方面准噶尔人通过贸易换取,另外一方面也自己仿制生产,大量生产装备军队。
也就是说,瑞典战俘到来之前,准噶尔是有军工基础的,冶炼业和皮毛业也初见规模。只不过列纳特的到来,给准噶尔带来的最先进的技术,正好可以突破发展瓶颈。二、战俘送来一支欧式炮兵部队?
那么列纳特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就是呢绒产业。 兹拉特金的《准噶尔汗国史》说,列那特同另一个瑞典俘虏杰列什,把欧洲的呢绒技术传授给了准噶尔人,于是准噶尔的毛皮加工业红红火火,大量上好的呢绒产品可以源源不断,从中亚和俄国换来各种先进的生产装备。
当然这只不过是小试牛刀,最重要还是冶炼业,欧洲先进的冶炼技术,列那特不光全盘引进,而且还利用有生产经验的俄罗斯俘虏,建立了最初的准噶尔冶炼工业体系。《准噶尔汗国史》记载,:“伊塞克湖四周铁矿丰富,当时有近千人开矿冶炼,其中还有‘一百名俄罗斯俘虏’。而原来的老法熔炼,现在已改为先进的熔炉,此后不久,列纳特还改变了往熔炉输送矿石的方法,造了舢板,把矿石由湖的一岸输送到另一岸,然后运到山上熔炼”。
欧洲先进冶炼技术的引进,先不谈对火器的巨大作用。事实上,连准噶尔人的冷兵器的锻造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
准噶尔甲史称轻便如衣,大多为四环合一的开襟式,射箭可穿则杀其工匠。到了乾隆二十三年,击败准噶尔后,俘获数名甲匠,清廷如获至宝:“为能使其技术得到广泛流传,特将奇齐克、玛木特、多尔济三人编入蒙古旗中,令其在武备院从事制造。”从这一记载来看,足可证明清廷对准噶尔冷兵器冶炼制造业的重视。
事实上不光是盔甲,准噶尔的刀剑,素来都以强悍著称,可见准噶尔军工技术之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火器的升级换代。仅仅列纳特本人,就帮助准噶尔军队制造了“四磅炮十五尊,小炮五尊和十磅臼炮二十尊”,这足以让准噶尔拥有了一支新式的欧洲炮兵部队。另外,一个被俘虏的喀尔喀蒙古人惊恐的发现,准噶尔人的火药也升级了,“用某种混合物制造火药,把可燃的硫磺和硝石研细与碳混合。”可以说,列纳特让准噶尔的枪炮乃至火药技术,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从此准噶尔的军事工业已经是规模化经营,史载设有了专门机构官员,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有六七千人(户)。
到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参赞大臣阿桂奏称:在伊塞克湖附近发现准噶尔军队埋藏的“大铜炮及炮子”,遂派人挖掘,“掘得大铜炮四,冲天炮筒八,大小炮子万余”。
最后准噶尔都亡了,大清还能在他们故地,挖出了大批军火,可见他的军工实力有多强。
三、雍正年间的军备竞赛
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雍正年间,准噶尔突然鸟枪换炮,大清的西北国防安全,也从此面临严重威胁。
那么面对这个威胁,大清是怎么办的呢?
那就军备竞赛呗,你造我也造,看谁造得快造得多造得强呗!
这个时候的清王朝,积极学习的精神还没丢,关键是手工业产业体系也十分强大,所以挨了打后,反应也很迅速,也开始积极学习。
其实早在康熙晚年时,清朝在与准噶尔的战争里,尝到准噶尔火器厉害后,那位和康熙争皇位的“十四阿哥”,就大声疾呼仿制引进准噶尔火器。
而雍正八年,大清挨了史无前例的暴揍后,雍正帝一方面不敢再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也发了狠,大力发展军工产业。前文所说岳钟琪狂夸的准噶尔赞不喇大鸟枪,分别在西安和北京同时研发制造,而岳钟琪本人在西路军营也试制成功大鸟枪两杆,“平击四百余步,重13斤,铅弹1两2钱”,此后立即在西安按样枪仿造了4800杆。
这一类硬核装备,随后以每营300杆的数量,成为西北驻军的制式装备。
那时候大清的改装能力,确实也很强。在仿制的同时还开发出了骑兵手枪。这种式样短小,便于骑兵使用的短鸟枪,在雍正十二年和准噶尔的战争停止后,依然大量仿制,由武备院入库收贮。而到了乾隆朝,赞巴拉特鸟枪和骑兵手枪更是成为八旗兵的普遍装备。
通过这样的奋起直追,外加当时还不算落后的清朝手工业全面开动。
清王朝终于升级了装备,把因为“瑞典战俘”而倾斜的技术天平,硬是扳了回来,这也为乾隆年间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奠定了基础。
隐没于历史中的瑞典战俘,见证了核心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回首这一段勇于“技术革新”的历史,再参考大清接下来的“闭关锁国”和“弓马骑射”,最终鸦片战争时的落后挨打,真是让人深感费解和扼腕叹息!
参考资料:张建《火器与清朝内陆亚洲边疆之形成》、齐清顺《准噶尔汗国的经济发展》、蔡家艺《准噶尔汗国时期新疆的手工业生产管窥》、史命召唤《魂断和通泊——清廷统一蒙古最大一次败绩》
原标题:《雍正年间的这场军备竞赛,源自一个战俘的逆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