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魏晋政治与族群︱司马炎与高层建筑

[日]田中一辉(椙山女学园大学 文化情报学部讲师)/文 张今(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 博士研究生)/译
2020-07-21 11:56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汉魏洛阳图
西晋初代皇帝(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80年结束三国时代,完成中国的再次统一。他在国都洛阳频繁登临高层建筑的事迹,长久以来罕见著意。翻检中国史籍,如《史记》卷二八《封禅书》载:

(建章宫)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地,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在西汉长安城西郊的离宫建章宫中,建有神明台、井干楼等高“五十丈”的楼台建筑。中国的高层建筑历史悠久,且历代都城常建有楼阁、佛塔这样的高层建筑。西晋都城洛阳的高层建筑虽然没有神明台、井干楼那般高,却也建了不少,司马炎曾拾级登临。本文将介绍司马炎与高层建筑的关系。

关于洛阳城中的高层建筑,首先可借下引史料确认其布局。

宫中有临高(商)、陵云、宣曲、广望、阆风、万世、修龄、总章、听讼,凡九观,皆高十六七丈,以云母着窗里,日曜之,炜炜有光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陆机《洛阳地记》)

临商、陵云等八观在宫之西,唯绝顶一观在东,是号曰九观。(《太平寰宇记》卷三引陆机《洛阳记》)

八观在宫之西,惟听讼一观在东。(《河南志》卷二引陆机《洛阳记》)

首先,据《艺文类聚》引陆机《洛阳地记》可知,号曰“九观”的高层建筑群建于洛阳宫城中,其高度均为“十六七丈”,更确切些,还能据《太平寰宇记》引陆机《洛阳记》知道九观中的八观位于宫城西侧,余下一观位于东侧,《河南志》引《洛阳记》的一条则告诉我们此观名曰“听讼”。

九观之中,陵云台的地位似乎居于中心。据《三国志·魏书》,凌云台建成于黄初二年(221),可能是九观中最早建成的一座。进入西晋后,司马炎登临凌云台的记载见诸史料:

(华)廙栖迟家巷垂十载,教诲子孙,讲诵经典。书经书要事,名曰《善文》,行于世。与陈勰共造猪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左右以实对,帝心怜之。帝后又登凌云台,望见廙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晋书》卷四四《华表传附华廙传》)

据说司马炎登上陵云台便看到了苜蓿园中的华廙。此外,《晋书》另记有一事。

咸宁初,以扶风阳池四千一百户为太妃伏氏汤沐邑,置家令丞仆,后改食南郡枝江。太妃尝有小疾,祓于洛水,亮兄弟三人侍从,并持节鼓吹,震耀洛滨。武帝登凌云台望见,曰:“伏妃可谓富贵矣。”(《晋书》卷五九《汝南王亮传》)

汝南王太妃伏氏体恙,在洛水畔祓禊祛灾,司马炎登上陵云台看见亮兄弟三人参加仪式的情景。这条史料中司马炎所望见的是洛水,于是,我们可知在陵云台上目光可以越过洛阳城的垣墙,径直向南抵达洛水。也就是说,司马炎在陵云台上可将洛阳城内外俱收眼中。《世说新语·规箴》中也有关于陵云台的记述。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帝尝在凌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司马炎预备将皇位交由皇太子司马衷(后来的惠帝)继承,却似乎无视他的愚笨,以致近旁朝臣常常谏言,卫瓘便是其中之一。卫瓘在和武帝一同登临陵云台时,便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此坐可惜”之意。而据此四字,我们也能获知陵云台上设有皇帝专用的“坐”。如此,一连串的史料表明皇帝司马炎将凌云台频繁用作自己的专用瞭望台。换句话说,陵云台是司马炎等皇帝为了“观察”洛阳城内外而修建的设施。

以“观察”为目的而修建的不只有陵云台。《太平御览》卷一九一引《洛阳记》载:

三市,大市名也;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按金市在临商观西,兑为金,故曰金市。马市在东,旧置丞焉。

阅读这条史料,可知洛阳城内(“大城西”)有一个市叫金市,其位于九观之一临商观的西边,也就是说,临商观位于商业区之一金市的东面,同时也可证明临商观的存在。若论市场与高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监视市场的高层建筑“亭”或可作为论据。根据临商观的定名及其与金市的相关位置,不难推知其监视金市商业活动的功能,甚至可以推测,这种安排是为了满足司马炎的个人需求。此外,九观中还有一观颜曰“广望”,从它的名字便可推测其修建同样基于观察目的。顺带一提,九观中唯一一座位于宫城以东的听讼观在曹魏明帝太和三年(229)之前被称为平望观。(《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洛阳城内的高层建筑不只有九观,《太平寰宇记》卷三记述如下:

夏门。北面有二门,其西,汉曰夏门,晋改为大夏门,正在亥上。《魏略》曰:“董卓烧南北二宫。魏武帝更于夏门,内立北宫;至明帝,又造三层楼,高十丈。”陆机《与弟书》云:“大夏门有三层楼,高百尺。”又按《晋宫阙簿》云:“宣武观在大夏门内东北上。故云“南望天渊池,北瞩宣武场”是也。

这便是关于洛阳城北门之一大夏门的记载,据此,大夏门之上有“高十丈”的“三层楼”。另据《晋宫阙簿》,则“大夏门内东北上”的宣武观可以同时眺望南侧华林园内的天渊池和北侧的宣武场。据《晋书·武帝纪》,宣武场讲武便常以司马炎自宣武观眺望为形式进行。

如上所述,司马炎曾屡次登临洛阳城内的高层建筑,并俯瞰城池内外。他之所以这样做,极有可能是因为洛阳城内之前就有现成的高层建筑存在,但同时,其个人的主观需求亦不容忽视。读者或许会问,那是怎样的需求呢?

司马炎自泰始元年(265)即皇帝位以来,除了南郊祭祀、辟雍典礼(《宋书·礼志》《晋书·礼志》《晋辟雍碑》等)外,几乎没有走出过洛阳城。公元280年,晋灭吴,司马炎再度统一中国的目标达成,然而巡狩和封禅均付阙如。身为天子,洛阳城及其周边几乎是司马炎全部生活的空间。

曹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太极殿——这一定名取义自宇宙中心的宫殿(群)——在洛阳城竣工,自此以后,中国都城作为宇宙中心的象征意义得到强化。对司马炎来说,洛阳城即宇宙中心,同时也是不久前由他再度统一的“中国”的缩影。或许,用自己的肉眼“注视”城内外的众生,能让他更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对国家的支配吧。

(本文插图为编辑所配)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