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丨卜冠今:表演最大的乐趣,是“感受到被理解”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20-07-21 16:1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二十不惑》开播,几乎每天都在热搜上挂着没下来过。这部青春剧里,将一所大学一间寝室里四个迥然不同又平凡亲切的女孩,塑造得颇能引起观众们的广泛共鸣,好像其中的某个角色,就是我们大学上下铺的室友同学,会帮全寝室带早饭,会在选修课上帮所有睡过头的室友点名。

卜冠今饰演姜小果

相对其他几个角色“假小子游戏迷”“富二代胖妞”“高冷大美女”等标签,卜冠今饰演的姜小果个子小小,有上进心,热情爽朗,做事麻利,说话利落,有点小虚荣,有点小机灵,尤其显得平凡如你我。卜冠今喜欢这个角色的坚韧顽强,“杂草一样,不需要多肥沃的土壤就能生长得很好”,也喜欢她“省钱,会过日子,精打细算”,更喜欢她“对欲望坦然,对想要的东西坦荡”。

不过,卜冠今也会很明确地指出她认为的“姜小果”身上的问题:是个积极入世的小女孩,急于想扎根于大城市,还没有时间和觉悟去思考自己的梦想到底是什么。这或许是许多二十出头临近毕业的年轻人们的真实状态,急切地想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还没有机会或者还没有能力,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姜小果”急切地想要长大,卜冠今都看在眼中,“她其实啥也没有,但她觉得自己好像能保护所有人;她永远觉得自己啥都明白,啥都懂了,其实有时候迷糊着呢。”对于这个角色,卜冠今视她如朋友。

但卜冠今本人与急于成为“社会人”的“姜小果”颇为不同。她自认不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从大学时就是排练厅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不怎么出去玩,不怎么积极交朋友,将自己生活中的存在降低到模糊。

可是表演却是一种必须表达,必须要被所有人看到的工作。“但被看到的那个是角色,不是我。”卜冠今这样说道,“表演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其实是‘感受到被理解’,感受到被理解,现实生活中是件非常难的事情。而表演的时候,你感受到你理解这个角色,作为演员你同时会感受到‘被这个角色理解’。同时,你还可以让观众通过这个角色,觉得感同身受,觉得被理解。被理解,其实就是一种被爱的感觉。所以我演戏的时候,觉得非常的快乐。 ”

被理解,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深深地代入和深深地被影响。卜冠今之前拍过一个戏,她的角色要经历非常深刻的感情上的痛苦,“高强度的拍摄,突然有一天杀青了,结束了,我感觉一切戛然而止,就像梦醒了一样,回家之后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慢慢放下,就像谈了一段很刻骨铭心的恋爱,然后突然失恋了。”但卜冠今也挺享受这种“被影响”:“因为你曾经走过的路,在你身体里会留下脚印。这并不是什么困扰,我觉得是很美好的事情。 ”

她觉得,“姜小果”给她带来了很正面的影响。“原来我本身是一个比较轴的人,钻牛角尖,较真,什么问题都会想得比较深,比较悲观。但姜小果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她会转弯,她会去轻松化解,她有很好的承受力,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垮。”卜冠今这样说。

卜冠今上一部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电影《驴得水》,她在其中出演孙佳,一个是非对错黑白分明的女孩。那还是她读大学的时候,《驴得水》的导演来学校挑演员,一眼相中了卜冠今,因为那时候的她和“孙佳”极其相似。“演孙佳的时候,我确实就是黑白非常分明,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你一定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那个时候的我,其实是很对立的,和自己对立,和这个世界对立,那个时候,我是不愿意妥协的。”

“对立的原因是什么呢?”记者问。

“我觉得是恐惧,害怕自己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害怕自己做错的事情,害怕自己因为听了别人的话做出了妥协,害怕不能面对自己了。所以在自己没有想明白之前,在没有认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之前,我宁可先对立着。” 这种“对立”的姿态,像是卜冠今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因为不确定对错,于是自我约束。

拥有敏锐捕捉他人喜爱和赏识的能力,几乎是作为艺人必备的能力。但卜冠今却自认为,从小就是个拧巴的孩子,对与错是第一位的,不妥协是第一位的。

“但我现在觉得,妥协和不妥协之间还有一个方式,叫做允许存在,允许各种各样的存在,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卜冠今觉得,在这几年的成长中,她找到了比对错更重要的事情,然后开始学会去和解了。

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说出来有点矫情,你不要笑,我觉得比对错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爱。因为爱很重要,有时候对错反而没有那么重要。这个也是在我的创作中,经历过一段至暗时刻,遇到了一个跟我非常对立的存在之后,我领悟到的。那段时间我‘掐着’对方,对方也让我‘喘不过气’,然后我发现,我们对彼此的诉求,无非是希望对方能多给自己一些爱,其实对方跟我一样是缺爱的人,我们为什么要互相伤害呢?所以我觉得,去感受到爱,学习爱就够了,别的都不重要。”卜冠今说。

但卜冠今还是很坦然于年纪小的时候的“拧巴”:“有的时候就是因为有这些引发对立的痛苦,才让我有了寻找答案的动力,所以我才一直在寻找答案,所以才会找到现在和解的方式:就是开始试着理解我曾经十分抗拒的对立面,足够了解以后,自然就可以接纳。”

《二十不惑》的名字,道出了最困惑的二十岁,最天真的期待:急切地冀望有一天不再困惑,然而人生本就是写满问题,寻求答案的旅程。“我不是别人给一个答案,就能接受的人。”卜冠今说道, “那时,20岁的我觉得,困惑就困惑着吧,没有必要马上有答案。不断寻找答案,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