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智成熟的人都具备有什么样的人格质量?

2020-07-25 06: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晏凌羊 

阅读全文约需5分钟

我爸穿着保安服跟我去看房子

文/晏凌羊

进入七月,广州好热。

有一天,我开了客厅的中央空调,一家子很舒服地在客厅各做各事(我家客厅没电视,只有钢琴、书桌、工作台、吊椅、书架、鱼缸、饭桌、猫等等),后来,我准备带逗号去游泳,要出去一会儿。

我们人还没走呢,我爸妈就把空调关了,说是不热(其实就是想省电)。

今天才发现:搬家时,我妈把我七百块买的章丘铁锅拿去当废品卖了,留了她在菜市场买的几十块的炒菜锅。我给她买的上千块的蚕丝被,她嫌触感太滑,套了个棉布被套当成床单用。现在,她盖着一个35块买的涤纶面料的夏凉被。

我爸妈是五六十年代生的人,他们的物质匮乏感已经写进了骨子里。

别的不说,就讲喂猫这事儿。

我已经囤了好多猫粮放在家里,可是他们俩每次喂猫,都只肯喂一小勺。

两只猫咪吃不饱,“圆子”会忍着,“橘子”则跑到跟前喵喵叫(我常常觉得田园橘猫更聪明)。我一看“橘子”的眼神,就知道它没吃饱,就跑出去给俩猫喂了两大勺。

我爸妈看我这么慷慨,立马急眼了:“别浪费啊,吃不完浪费。”

我说:“怎么浪费了?吃不完也是剩在猫碗里的啊,下次它们会吃掉的啊。怎么浪费了?谁会把猫粮倒了或者偷吃了?”

我估摸着,我爸妈是把猫粮当成了我们吃的饭菜。人吃不完饭菜会浪费,他们就不肯做太多,就把这种“不敢浪费”的本能也延续到了喂猫这事儿上。

人一旦形成了思维惯性,逻辑就派不上用场了。

前两个月,带我爸妈去看房也是。

要看的房子就在隔壁小区,我是开车过去的,看完以后我们可以各走各的路。

看完后,我妈想逛逛那个小区,我爸则本能地觉得“一家人一起来的,应该要一起走”,一看我妈不跟随大部队离开,就开始急。

我说,你急什么?你们要一起回去做什么要紧的事?

我爸这才恍然大悟:好像一家人不一起回去,也没什么事。

前几年回老家,我说去外婆家看看,我妈一听也是急眼了:那么远。

她的“那么远”的概念,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山村没通公路之前。以前去那个村子要爬山,徒步要一天,可现在开车去山里,拢共半个小时就到了。

我不知道是人老了都这样,还是就我爸妈老了是这样。

我只是觉得打破思维惯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们因思维惯性得利,却也因为思维惯性受限。

敢不敢放弃“保持既有思维惯性”所得到过的那点甜头,冲出茧外看看真实的世界、用逻辑而不是固有思维去思考问题,是不是也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抵达更远的远方?

物质匮乏带给我爸妈那一代人的影响,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不配得感”,另外一类则是“过度补偿”(什么都得用好的,哪怕自己没那么需要,也不管现实条件是否允许,俨然再不享受就死了)。

我爸妈属于对儿女影响比较小的前者(摊上大手大脚花钱的败家父母,儿女更惨啊)。

我给我爸妈买的好一点、价格高一点的衣服,他们说不好看,拿去压了箱底,然后他们去菜市场买了那种质地差、价格便宜的衣服,天天穿着出街。

比如,我给我爸买的好衣服,他从来不穿出来,因为他觉得那些衣服都太挺括、光鲜、高级,不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

他平时都穿什么衣服呢?十几年前在广州城中村买的那种十几块一件的衣服,款式老旧、布料廉价,但他说自己穿着这种衣服感觉更舒服、自在。

前几年,他还没中风、腿还没变瘸的时候,因为待在家里闲不住,他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停车场收费员、写字楼清洁工,当时还是我帮他找的工作。

他供职的公司给他发了保安服、保洁服,后来他不干了以后,衣服也没还回去。现在,他把保安服上的五角星都拆下来、把保洁服上绣的公司LOGO拆了,时不时就把那两套衣服穿出来出去闲逛。

有几天,他穿着保安服跟我一起去看几百上千万的房子。

去境外旅游,我爸穿过印着立邦漆广告的衣服跟我去新马泰玩儿,走到哪儿都帮别人打广告。

以前我还会建议他穿好点的,现在我完全不管了。

我是这么想的:让我爸穿好点的,那我到底是真为他好呢,还是仅仅把他当成了一个展示我孝心或虚荣心的道具?既然他觉得穿廉价衣服更舒服,那就随他去吧。

我爸妈就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普通农民,现在我们生活好一点了,但他们的“不配得感”还是特别强。

又或者,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他们在吃穿上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的表现,比那些买名牌只是为了在人前彰显自己混得好的人自在多了。

为啥父母辈会对舒适一点的生活方式充满抵触?我感觉一是因为他们有不配得感,二是吃苦令他们内心觉得自己道德高尚。

以前我带他们去五星级酒店吃自助餐,但他们坐在餐厅里,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像是在接受酷刑一样。后来,我也不带他们去了。

他们喜欢吃川菜,我就带他们下比较平价的馆子,钱花得少,味道不算差,但他们好歹吃得安心、自在、舒坦。

活到一定年纪后,根本不愿意花力气去改造别人。

我女儿把刘海剪得乱七八糟,我妈要炸了,但我根本懒得管。

她自己剪完之后,发现并不好看,下回自然不会再剪。我跟我妈说,她就是剪个刘海而已,又不是拿剪刀自残,你管那么多累不累啊?

减少人际关系困扰的秘诀之一是:尊重他人的边界,让它如其所是。

以前,我对他人也有控制欲的。控制不到,就会有点痛苦。

现在,我已经慢慢放弃了改造别人(这里的别人,可以指任何人),至多改为影响。我把自己的份内事做好了,再去影响别人。

而在这之前,你得先分清楚哪些事是份内事,哪些是份外事。

出现问题,尽量先稳住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别人拉着自己往情绪里泥潭里跑。

这才叫“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吧。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有点大的,父母的个性以及他们与自我、他人和世界相处的模式,可能会被我们复制。

而有觉知的人,要学会察觉到这一点,并会从完善自己开始,打破家族某种命运诅咒,斩断家族的命运轮回。

这么多年来,我真的一直在为“离开那个糟糕的自己”而努力,努力想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要活成我的父母。

为何要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因为这样你会更幸福。

心智成熟的人,往往了解自己、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认识和判断别人的情绪并发展出以这种情绪对应的能力,所以他们能够客观辨证的看待人和事、说话办事入情入理、恰如其分,令人愉快,人际关系相对也好。

心智成熟的人都具备有什么样的人格质量呢?

美国心理学家辛德勒约翰·辛德勒(John A. Schindler)提出——成熟的人具备以下七大特质:

1、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独立性(自主性);

2、多付出,少讨取;

3、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争强好胜,学会合作,有团队精神;

4、认识并接受社会对性的约束,将性看作是美满幸福婚姻的一部分;

5、认识到敌意、愤怒、仇恨、残忍和好斗都是脆弱,温顺、仁慈的人才是强者;

6、有能力区分理想和幻想;

7、灵活变通,面对无常命运。

发现这一点,对于我们的积极意义便在于:任何一段两两关系中,都会有我们无能为力的部分。我们应当学着放过自己,承认自己无力影响和改造他人,然后不再纠结于不和谐的关系,甚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脱离这种关系。

人无完人,世界上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尽力完善自我,让心智变成熟,让自己不至于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那块“短板”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