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洪水之夜,一个留守老人的自救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沈文迪 实习生 冯佳倩 朱小琴
2020-07-20 19:4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等吴爱梅回过神来,洪水已经冲进一楼,瞬间没过她的膝盖。

她拖着6岁的孙子和3岁的孙女,拼命往楼上跑,水还在涨,一个小时内,漫溢过2楼地上20公分。

水是从吴爱梅家三层小楼的西面、南面和东面涌入的,圩堤的四处缺口洞开,泥土下沉,溃口越撕越大。

小楼成了洪流中的“孤岛”。供电中断,吴爱梅的手机也打不开了。那晚,她抱着两个孩子,坐在自家三楼的露台上,借着星光,等待天亮。

从吴爱梅家三楼露天阳台上看出去的景象 文中除特别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沈文迪 图

农田变成一片泽国

“孤岛”

江西省鄱阳县断断续续下了几天雨,穿县而过的西河水猛涨。油墩街镇源公村的人都在传,要破圩,发洪水了。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7月7日8时至7月8日8时,江西北部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油墩街镇外河水位上升至23.7米,破1998年历史极值,超保证水位1.7米。

油墩街镇港湖村第二处决堤口

村民吴爱梅有些将信将疑。每年七月,这里总是连绵不绝的雨。但7月8日这天,她还是决定把家什往楼上搬:棉衣被、折叠床、煤气罐、洗衣机、电冰箱,还有老伴儿的遗照。

50岁的她几乎没有衰老的迹象,嗓门洪亮,身材也很壮实,只身就把2米高的冰箱扛上了2楼。

背上楼的煤气罐

下午1点左右,圩堤破了。护卫源公村和其他四个自然村的是一座千亩圩堤崇复圩。先是距离吴爱梅家西面和南面800米左右,分别出现一处溃口。2个小时后,东面又被撕开两处。

小叔子淌着洪水赶到吴爱梅家,喊她赶紧撤离。水势很急,吴爱梅担心带着孩子不安全,她最终没有离开,退到了自家二楼。

水漫过一楼,然后是二楼,吴爱梅不得不往三楼转移。她把一些必需品搬到顶楼,其中包括一张90厘米宽的木板床,两个孩子就安顿在床上。

吴爱梅把衣物堆放到了三楼储物室

供电在洪水来袭前就中断了。当吴爱梅想起拨打电话时,手机已经没电了。她站在顶楼的露台,看着院子里5、6米高的枣树只露出一个尖顶,慌张起来。

天色渐暗,四周擦黑一片。两个孩子害怕得哇哇大哭,吴爱梅努力镇定下来,她抱着他们,轻轻地拍打他们的后背,“没事的,奶奶在”。

吴爱梅家门前院子里的四五米高的枣树只露出个顶

吴爱梅的儿子、儿媳和女儿都在杭州。联系不上母亲,他们心急如焚。女儿吴美兰报了警,但当时救援力量吃紧,无法即刻赶到。

远远地,吴爱梅看到邻居家有动静。她扯着嗓门喊,你手机有没有电?好在邻居还能通电话。

晚上8点多,吴美兰接到邻居打来报平安的电话——这是吴爱梅唯一能记住的号码。那晚,吴美兰抓着手机睡不着,越想越难过,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

那头,孙儿孙女哭累了,偎依在吴爱梅怀里睡着了。吴爱梅轻轻地摇着花扇,为孩子们驱赶蚊虫。

一整晚,她都不敢合眼。雨停了,天空缀满了星星,亮晶晶的,困了她就抬头看看。

7月8日晚,吴爱梅就带着孩子睡在这张木板床上,用扇子帮他们驱赶蚊虫。

前半生

尽管邻河而居,但吴爱梅少有遭遇洪灾的经历。她的老家在距离源公村十多公里外的山上,地势阻挡了洪水。

吴爱梅早早辍学,帮家里砍柴、放牛,19、20岁的时候,跟着村里姐妹去南昌打工,认识了源公村的小伙吴大荣(化名)。

吴爱梅不知道那算不算恋爱,总之两人后来结婚了。吴大荣家里穷,只有间茅草平房。吴爱梅的母亲起初不同意这桩婚事,甚至让女儿打掉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吴爱梅性子倔,偏要跟吴大荣在一起,家里人只能让步。搬下山住到丈夫家里那天,没有喜酒,没有彩礼,连顿像样的饭都没有,但吴爱梅很高兴,大大的眼睛笑得弯弯的。

婚后的日子琐碎而艰辛。两人一起去了厦门打工,米粉厂、工地、饭店后厨,只要能挣钱的苦力活都干过。吴爱梅大着肚子,一清早起来买菜、做饭,然后去打工。

吴爱梅和儿子 受访者供图

丈夫脾气暴躁,“像别人浪漫一下从来没有”,甚至会朝她动手。吴爱梅想过离婚,但放下不孩子,最终忍了下来。女儿吴美兰的记忆里,父母打架是家常便饭,但不管父亲怎么骂,母亲都不说话。

吴爱梅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乐观。认识她的人都说,不管嘴上说着多难过的事,她脸上总是笑嘻嘻的。

她回忆跟丈夫吵嘴,“一开始他打我,到后来我也还手,慢慢的他就不敢打我了。”吴爱梅说,尽量不去想不开心的事,只想着如何赚钱,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2003年,吴大荣因为肾结石住院,此后的四年,他一直遭受尿毒症的折磨,在2007年病逝。

小时候,吴美兰常看到母亲晚上睡不着,独自去父亲的坟前坐着。她知道,母亲还是想念父亲。父亲虽然脾气不好,但母亲受人欺负时,他总在护着她。

“顶梁柱”

丈夫去世后,吴爱梅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去了浙江温州,给人做保姆,包吃住,一个月1200元。

丈夫生前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债。在他走后的两年里,吴爱梅几乎是赚多少存多少,在外面不舍得吃,也从未添置过新衣。那几年,她苍老了许多。

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她撑起了这个家,靠打工赚的三万块钱,亲戚们借的一些,加上政府补贴的一万多,吴爱梅在村子里盖起了一栋毛坯小楼。

女儿吴美兰16岁就离家,去福建打工了。那年春节,要债的人找上门来,吴美兰要强,她发誓要让母亲和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在外面的几年,吴美兰一边打工,一边读完了大专。她一点点帮家里还债,给毛坯小楼装修,添置家具。

日子越过越好,吴爱梅的身体却出了问题。她经常头痛,越来越频繁,检查后才发现是慢性肾炎引发的高血压。

医生说,这种病无法根治,只能每天吃药控制,病人也不能干重体力活。这意味着,吴爱梅不能种地,也不能再出门打工了。操劳了一辈子,家人也想让她歇一歇。

吴爱梅和儿子女儿 受访者供图

吴爱梅的儿子儿媳都在浙江打工。孙子出生后,吴爱梅就帮儿子带孙儿,她怜惜他们在外打工,没日没夜。

孙子上幼儿园后,吴爱梅从浙江温州回到老家,清闲了一小段,很快孙女又出生了。在温州上幼儿园费用高,等到孙女一岁半时,吴爱梅把两个孩子都带回了老家。

两个少不更事的孩子,使她一刻也不敢放松。孙女黏奶奶,总是要她抱,孙子很调皮,一不留神就不见了踪影。吴爱梅抱着孙女追出去,好几里路,都不见人影。她急得要哭出来,心想要出什么事怎么跟儿子交待。

直到她给自己的婆婆打电话,婆婆告诉她,孩子在这呢。她立马追过去,把孙子臭骂了一顿,声音大的全村都听得到。

“我以前脾气最好了,现在也有点暴躁。”吴爱梅指着正在往天上扔拖鞋的孙子说。但看着光着脚走路像小鸭子一样 “啪嗒啪嗒”的孙女,她又露出了一贯的乐观的笑。

吴爱梅抱着3岁的孙女

脱困

天渐渐亮了。吴爱梅已经给孩子做好了早饭。没多久,她的表哥吴昆山划着船过来了。

吴美兰几乎“打爆”了表舅的电话,催促他过去搭救母亲。吴昆山把船靠在二楼的走廊,随后翻越进去,几个箭步冲上三楼,只见表妹和两个孩子坐在那,安然无恙,他松了口气。

吴爱梅

吴爱梅倒是很从容。二楼的水已经退下去,她想收拾一下屋子,清扫地板。她让表哥先去救村子里被困的老人,晚点再来接他们。

那一天,吴昆山来回接了20多个村民,把他们转移到圩堤的安全地带。那时,吴爱梅用搬上楼的煤气罐和锅做了个排骨玉米汤,和孩子们吃了午饭。

傍晚六点多,吴爱梅和两个孩子坐上了吴昆山的船。女儿饲养的拉布拉多犬一时带不走,要回头再来接,亲戚们劝她把狗丢了,她舍不得。

他们要转移到堤坝上的婆婆家。一路上,只见村庄和农田已被洪水吞没,水面漂浮着杂草和木板,原本四五米高的电线此时也凌乱地横在水上。

吴美兰的狗寄养在吴爱梅家,洪水来袭后第二天也被接了出来。

大约划了20多分钟,才到婆婆家,老人在家里等了许久,这才安心下来。吴爱梅也逐一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几天后,村子恢复了供水和供电,在外打工的乡人也购置了许多方便面和水发给灾民。虽然儿子和女儿都让她带着孩子去杭州生活,但吴爱梅还是决定留下。

由于决堤导致道路中断,捐助给村民的物资只能通过船运。

贴在村里墙上的倡议书

她割舍不下自己的房子,那是全家人的心血。每天,她都会搭着表哥的船回去看看,收拾收拾屋子。

孙子上的幼儿园5月25日开学,原本计划7月20日放假,但遭遇洪水,课也停了。吴爱梅想着,明年带孙子上小学,再等孙女上幼儿园,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

再次离开之际,吴爱梅不舍地看着自己的房子。

吴爱梅带着两个孩子去领物资

    责任编辑:黄芳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