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创新 | 武纺用编织技术研发高弹人造血管,已进入人体试验

2020-07-19 11: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记者从湖北“联百校 转千果”科惠行动武汉纺织大学专场活动上获悉,该校采用纺织材料做成的人造血管也进入科技成果转让进程,此举意味着该仿生结构高性能人造血管即将进入临床。

据悉,血管通常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当血管受到很重的创伤,血管内血液凝结成块,阻挡血液流动,这时就需要使用人造血管替换破损的血管,帮助完成血液循环。目前临床上用在血管搭桥、血管替换和血管造瘘上的产品主要将聚酯或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通过挤塑拉伸工艺成管。这类产品与人体真实的血管相比,硬度较大,不能适应血压的搏动性,血流速度会降低,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产生堵塞。在体内5年使用通畅率大概只有30%以下,病人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需要通过二次手术再次置换一根新的血管。

武汉纺大校长彭育园手持该校研发的人造血管。记者杨佳峰 摄

由武汉纺织大学杨红军教授团队研发的仿生结构高性能人造血管采用了编织技术,将弹性纤维材料首先编织成为一个管状织物,这种织物既有较好的弹性,又有较好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将具有药物释放功能的纤维膜与织物进行复合做成与人体结构相同的三层结构血管。血管中携带的药物缓慢释放可以防止短期内血栓的形成,也将促进内皮细胞在血管壁上的形成,达到长期抗凝的目的。

“该产品优点集中在三高,高强度,高弹性和长时间高通畅率,是一种理想的聚合物人造血管。”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彭育园告诉记者,该科研起始于上一个5年计划,历经数年研发,人造血管已经在狗等哺乳动物身上试验成功,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有望取代目前临床所使用的人造血管。

据透露,未来量产后,一根仿生结构高性能人造血管制备成本大约在几十元,而进口人造血管一根报价约3万元人民币,将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

当日,武汉纺织大学共推介了“柔顺光洁纺纱技术”“高性能工业丝节能加捻制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等10项代表性科技成果,涉及纺织、材料、机械、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

截至目前,“联百校 转千果”云推介直播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场,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7所高校的2900项科技成果通过科惠网高校成果专柜和云端展馆进行了集中展示,66项重点科技成果在直播间现场“带货”,370家企业和54名技术经纪人积极参与认领并达成了意向协议,累计认领金额达11.65亿元。69项科技成果已成功与企业签约,成交金额超过1亿元。(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郑婷)

来源 | 长江日报-长江网

原标题:《创新 | 武纺用编织技术研发高弹人造血管,已进入人体试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