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月龄宝宝呼吸困难、无法进食,原来是这个病惹的祸
小墨,来自安徽,出生第二天即出现呛奶、呼吸急促,嘴角像螃蟹一样吐着泡泡,被诊断为先天性食道闭锁,就是食管不通。
先天性食道闭锁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先天畸形,是一类重要的儿童出生缺陷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4000。先天性食管闭锁产前诊断,不是全部都能发现,约50%患儿伴有其他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肛门闭锁,泌尿道畸形等。当地医院出生后8个多月先后进行2次食道修补手术,但感染等因素导致食道和气管、胸膜一直连通,肺部和胸腔严重的感染。更为棘手的是,孩子还合并气道狭窄,加重了呼吸困难。消化道不行,呼吸道也不行,这孩子太惨了!
父母并没有放弃这个多灾多难的孩子,他们怀着一丝希望,几经辗转,用长途救护车将小墨转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接诊了小朋友,看着呼吸困难,无法进食的小生命,立即组织普外科、胸外科、消化科等多学科进行会诊,经过多学科通力协作。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伟明医生介绍,小墨出生后一直在医院看病,刚到PICU全身营养情况很差,上着呼吸机还合并较为严重的肺部及胸腔感染。反复住院、手术,术后呼吸机撤离困难,气胸,胸腔积液、长期禁食,静脉营养,肝功能损害,孩子病情每况愈下。
多学科团队会诊后,完善了支气管镜、胃镜检查,并对患儿食道及气道瘘进行评估,经检查发现患儿食管瘘口位置高且瘘口巨大,气管粘膜也存在可疑瘘口。
专家介绍,肺部感染、胸膜瘘是导致患儿反复发病和手术的“罪魁祸首”,小墨不经口进食,但每天唾液等还是会流向气道,同时由于气道随呼吸每天气流的冲刷,自然状况下食道气道的瘘管很难闭合。介于小墨整体情况较差,团队决定先行消化科专家在内镜进行经皮穿刺胃造瘘手术,改善患儿营养状态并积极控制感染后再行瘘口修补手术。经造瘘口喂养后,患儿营养状况很快改善,同时食物经过瘘管进入胸腔及肺部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胸膜瘘逐渐缩小。
这一瘘管的闭合,是决定小墨能否彻底战胜病魔的关键之战。
对于胸腔多次手术的患儿,再次开胸面对粘连严重的胸腔内结构,外科处理非常棘手,胃镜从口腔进入食道,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下发现瘘管,用微型金属夹夹闭瘘口,短短半小时左右的操作,避免了孩子的“巨创”也避开了医生的困境。
而今小墨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体重也在增长,已和爸爸妈妈团聚。
普外科副主任陈功教授表示:近几年外科与消化科、麻醉科携手已治愈了多例类似病例,小手术可以解决大问题。经气管镜的气道介入手术也更多应用于呼吸道先天畸形的患儿,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表示,手术的成功标志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拥有出生缺陷临床中心和上海市出生缺陷重点实验室,在多学科团队基础上的针对复杂疑难出生缺陷救治水平不断提升,儿科疑难危重症临床中心的建设已初见成效,这一平台将进一步完善疑难病的诊治,为广大患儿服务。(参考上观新闻)
黄志恒,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儿科医院进食障碍与炎症性肠病MDT专家组成员,擅长小儿腹痛、腹泻、便秘、牛奶蛋白过敏、消化不良、肠胃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对自身医疗水平的精益求精,对患儿及家属热情、耐心,深受广大患儿家属的信赖好评,目前已经诊治病人数上万人次,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