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当小三,她哪能年纪轻轻就买房?”
原创 晏凌羊
“不当小三,她哪能年纪轻轻就买房子?”
文/晏凌羊
我发现,有的人对女性买房的态度可真有意思。
我第一次买房后,有好多人问我:“你爸妈给你出了很多首付吧?”
我说:“我爸妈都是农民,一分积蓄都没有。我上大学,靠的都是国家助学贷款,更别说我买房了。”
买完房几年后,我去闺蜜的老家玩,开了我刚买的新车去。
闺蜜跟她爸介绍起我,说我已经在广州买了房和车,她爸爸“哦”了一声,问我有没有结婚。
我说,连男朋友都还没有呢。
某一回,她爸跟她聊天时说:“你那个当小三的朋友,之前买的那套房子涨了吧?”
闺蜜大吃一惊:“谁?谁是小三?我哪个朋友当了小三?”
问了半天,她才知道她爸说的是我。
她爸说的理由是:一个女孩子,那么年轻就在广州买房买车,十有八九是当了人家的小三,让男人买给他的。这种事情,他见得实在太多了。
闺蜜有点生气地问她爸:“谁跟你说她当了小三啊?人家买房子,完全靠的是自己啊!她爸妈都是农民,她自己有一份比较稳定高薪的工作。”
闺蜜把这事儿说给我听了,我当时听了真是一头黑线。
我回答闺蜜:“谢谢你爸对我颜值和身材的肯定。”
后来,我结婚了,然后又离婚了。
离婚时,我只要了我婚前买的房子以及孩子。
孩子大了一点之后,房子不够住了,我张罗着要换房。对于买哪个版块,我拿不定主意,就问了一下我们支部(我是民革党员)懂行的人的意见。
一个大姐旁观了我的问询行为,问了我一句:“羊羊,你要再婚了吗?”
我一头黑线,问她:“啊?你为啥这么问呢?”
她回答:“我以为你要再婚了,才换房的呢。”
我说:“一个人也可以换房的啊。”
后来我明白了,可能在她的认知里,一个离异女人是很难有钱换个大点的房子的,除非她和另外一个人一起买。毕竟广州房价那么贵。
前段时间我又倒腾了一下房子,之前住的那个小区有个相熟的邻居听说了,问我:“离婚的时候,你前夫分割给了你一套房子对吧?”
我:????!!!!
平日里,我确实穿着简朴,每天出门就骑个电动单车(车也很少开),“露富”(其实也不算富)的唯一表现就是搬家。
可因为我这个离异身份,还是有好多人认为我之所以能住大房子,是因为我离婚时前夫分割给了我一套房子。
关键是,我解释完,她们还是认为我是靠男人才买的房子,只是不好意思往外说,才对她们说了谎,哈哈哈哈哈哈。
我感觉我们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恶意确实有点大。男人买房,明明靠的是父母帮忙,大多数人也想不到“靠爹”这个层面,只觉得那个男人出得起首付、供得起月供,是个潜力股。他们买房子,从来不会被怀疑是不是靠女人,而我们女人就会。
我遇到的绝不是特例,还有无数女性在买房后会被精神打压:
“一个女孩子,买什么房子啊,更加嫁不出去了。”
“她买房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还不是靠睡上去的?”
当然了,这也从侧面说明:女性普遍比男性贫困,不是揣测,是事实。不然,人们也不会形成“女人买房多多少少得靠爹、靠男人”这种认知。
只习惯找男人要生存资源的女性,奉行的价值观其实是高度统一的。
找男人阶段,她们培养所谓“好嫁风”,争取被比自己阶层高的男性看上,实现阶层跃迁。
跟男人感情好时,处处学习驭夫术,拼命迎合、跪舔,把男人捧到天上,就为巩固自己作为“正宫”的地位,避免家庭财富(其实只是她老公的财富)外流。
跟男人匕首相见,就利用所谓的弱势地位和道德资本,要求男人在经济上对自己做出巨额补偿(非法律上的合理补偿)。
在她们的人生选项中,没有“靠自己”这一项,因此,当真正“靠自己”的女性出现,对她们是一种莫大的冒犯。
她们不找点优越感,就无法维护内心秩序。
怎么找优越感?同情和污蔑“靠自己”的女性。
“你看看她,没男人要唉,肯定是因为不会打扮。”
“你看看她,她就是太强势了,她老公才会出轨。”
“你看看她,离婚时居然不找男人要房子和钱,做她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
也是哦,对她们而言,女性获取生存资源的路,只有“跟某个特定的男人绑定、纠缠”这一条。
她们不知道的事,有跟男人纠缠的那功夫,拿去拼事业,或许早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了。
明明“跟男人纠缠,以获取生存资源”是赢面最低的一种路径,可仅仅因为一两个女人因为男方大发慈悲得到了啥,她们就以为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啥。
这种心理,跟买彩票的心理差不多。
你买你的彩票,我卖我的烧饼。你找男人要猪腿,我自己要去森林里打猎……咱们本就不是一路人。
就互相鄙视着,也挺好。
女人们不是必须要“靠男人”才能赢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们可以不是“讨要者”,而是可以成为“创造者”。我们不一定要等着男人给我们发粮,我们可以自己亲手去耕作自己想要的粮食。
身处一个男权社会,女性从小保持点“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意识真的太重要了。
从小,我们耳濡目染接受到的教化都是:女人就是低人一等的,女人哪儿都不如男人,也永远不要幻想跑到男人前面。女人最大的出息,就是做大佬的女人。
男尊女卑了那么多年,这种意识像是空气中的霉味一样,每个人的衣服上、灵魂里,或多或少都被沾染到。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各种男女不平等:家里资源有限,先紧着男孩子用。没钱供两个孩子上学,那就先让女孩子辍学。
小学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件事:班上有姐弟两个,他们的爸爸买意外保险的时候只给弟弟买了,没给姐姐买,说是弟弟更调皮,怕出意外。
对农村人而言,交那点学费都困难,谁家会买保险呢?但是,那个爸爸还是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儿子买了保险。
那一年,儿子没出事,女儿出事了。学校当时在建房子,而建房子需要发酵石灰。石灰粉一加入水,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整个池子都会沸腾,会发出刺鼻的味道。那个热量能煮熟鸡蛋。
那时候,农村建个房子,根本没啥安全意识,也不设置围栏什么的。小孩子看到这种盛况,很好奇,都跑去围观,结果,女孩不小心被同学挤下去了,掉到了石灰坑里,浑身被烫伤,被拉去医院治疗。
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一大笔开支,可女儿没买保险,怎么办?学校后来大概也觉得这事儿自己难逃其咎,通过教育局与保险公司协商,鉴于投保人都是同一个人,最后还是给走了理赔程序。
当时很多农民父母听说了,纷纷跑去买保险,就是给儿子买,不给女儿买。
保险公司回复,刚刚处理的那个是个意外情况,学校也赔了点钱的,从第二年开始一律不给开这个特例。农民父母们知道了这个情况,有的干脆不买了,有的还是坚持只给儿子买。
小学时候,我身边经常有课堂上很讲纪律的女同学辍学,而那些一放学就开始打群架的男孩子则顺利读到了初中。
我小学时候,从二三年级开始,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这中间,我遭遇到了无数人的pua:
“女孩子读书都不行的,智商比不上男人,就小学厉害些,上中学以后就跟不上男生了。”
“女孩子读书好有什么用?还不如学做菜。读书不成器的话,将来还能找个好婆家或者去街上开个饭馆。”
“你体育那么笨(我从小到大体育很差),看得出来你这人不怎么聪明,当农民也不是块号料,以后可怎么办啊?”
那时候,我第一次听说了秋&瑾的故事,第一次看到了秋&瑾写的“谁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那时我根本不知道“夜夜龙泉壁上鸣”是啥意思,但第一句我看得懂,大概意思是:是谁说女子不出色的?
我把这句话写在了每一本课本的扉页。
之后,我又了解到了向&警&予、刘&胡&兰、花木兰、武则天、李清照、杨家女将等等的故事,我觉得她们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这些女性人物的故事,同时开拓了我的人生格局。我不把女生视为竞争对手,我的竞争对手是所有“优秀的同学”(不分男女)。
女的考得比我好,我微微嫉妒;男生考得比我好,我也微微嫉妒。
班里有个女生就不是这样,见女生考得比她好,她就各种诋毁、不屑;见男生考得好,就上前搭讪、结盟。小小年纪就懂这一套,大概也是在大环境里耳濡目染出来的。
现在,我再想起年少时候这些小细节,总觉得对女孩子实施反pua教育也很重要。
相比我以前的成长环境,现在这个环境对女性的恶意,只是呈现得更隐晦了一些而已。
那么,今天的我们更该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刷新大众对我们女性的认知。
我们永远不要迎合“以弱为美”和“以攀附为荣”的审美体系和价值观。我们需要抢占各领域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而不是被限定死了只能回家相夫教子。
永远不要因为别人攻击你强势,就转身去做个小伏低。鼓励你弱势,本质上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占你便宜。自然界的法则,在人类世界也有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所有女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自觉:我强,我自豪。
以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