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山深处的“扫地僧”
大山深处的“扫地僧”
——记湖南省耒阳市东湖圩镇汤泉小学刘湘南老师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早晨7点钟的太阳已十分刺眼,他又拿起了扫把,在汤泉小学的校园里佝偻着腰,认真地扫着地,他是学校的清洁工吗?不,他是耒阳市汤泉小学的负责人——刘湘南教师,这里的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扫地僧”。
以身作则,涵养师德
汤泉小学位于耒阳市东湖圩镇的大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环境简陋,作为一名村小负责人兼教师,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带头做好。
他是“扫地僧”,也是校园里香樟树下的敲钟人,虽然没有盖世武功,却有堪比的品德。他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以及附近村民的广泛赞誉。
记得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时,刘湘南老师就悄悄地帮他们垫上;当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时,他也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
这里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关爱,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他总是能及时发现,进行疏导。
他就是这样的人,话语不多,却总是默默关注着每位孩子的成长,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他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打开校门,准时敲响香樟树下那座古老的钟。
师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影响学校,还影响社会,他坚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因此,他常常带领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学习师德师风。正是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汤泉小学的校风越来越好,教师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奉献青春,甘为人梯
刘湘南老师1961年出生,16岁从耒阳师范学院毕业后便在汤泉小学教书。1977年的秋天,那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满怀憧憬走上了教师岗位,有些懵懂,也带着希望。
那时的学校条件比现在还要艰苦,汤泉小学位于山坡上,通往学校的小径是泥巴路,下雨或下雪时就容易打滑,学生走起来很不方便,还有安全隐患。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安全的上来读书,他动员稍微富裕的村民出资出力,修出了一条水泥路,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而是一条通往知识的道路。看着孩子们终于可以安全地上学,他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他是一个执着的人,认准一件事就坚持下来,从日出到日暮,从严寒到酷暑,历经风风雨雨、艰难困苦,在这里一教就是四十余年,在这四十余年里他以梦为马,以汗为泉,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爱,来浇灌祖国的花朵,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早已头发花白,但从不言后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若不是爱的深沉,若不是满腔热血,谁能一干就是四十年余呢?
冬去春来,年年岁岁,他的青春,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正是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看着自己带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成长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他满心欣慰。
人生数十载,如白驹过隙,做自己所热爱的,爱自己所做的事业,是最明智的选择吧。
坚守信念,点亮未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刘湘南老师今年已经59岁,除了做学校的负责人,他还坚持上课。他每天都是早早的来到学校,到校园里走一圈,就像打量自己的孩子一样。
刘湘南老师不仅对自己要求很高,对新来的老师也是关爱有加。他时常和年轻老师谈话,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人说他,快退休了,还不好好休息?他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加减乘除,算不尽他流下的汗滴;春夏秋冬,历不尽他的无私奉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在大山深处,在平凡的岗位上,刘湘南老师始终坚守自己的内心,为家乡这片热土尽一分力,发一分光。中国正是有千万个像他这样的乡村老师,有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才会有乡村教育的振兴,才能共同点亮祖国的未来!
(周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