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最后的一个渔村,有条渔趣老街,还有个乘风破浪的老爷爷

2020-07-19 14: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从上海南站搭乘金山铁路,若坐直达车只需30分钟就能抵达金山卫站,再换乘巴士,约莫5分钟,就到了金山嘴渔村。

它是上海最后一个渔村,毗邻东海,滨临杭州湾北岸,与金山三岛为伴。

眼下,游客可以从部分民宿海景房看到金山三岛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图

若不是因为正在填海造田,坐在巴士沿着沪杭公路行驶,一路上都你能清晰地看到大海,贴心的司机还给游客打扮的乘客们提了个醒:7月还是休渔期。

看来现在似乎不是来渔村的好时候,可一车车的游客从观光巴士下来,他们来做什么?

观光大巴在沪杭公路上,左侧为海鲜集市

汽车站旁就是海鲜集市,开渔期这里就是最热闹的每日新鲜渔获交易现场,现在则是海味干货、鱼鲞的比拼之地,虾米、干贝、鱿鱼、小银鱼、黄鱼,还有渔户晒出了看家的河豚……摊主们会热心地科普具体海鲜品种的名字、自家腌渍的特点和最佳的烹饪方法。集市里弥漫着浓烈的咸腥味,直白且真诚地提醒着来客此处是有着不同于都市的风味。

老街入口

游客接待中心的导游小潘已经在“金山嘴老街”的铭牌旁等候了,牌子上4个“A”闪耀夺目。沿着石阶往下走,几个村民坐在逐浪亭里谈笑风生。

逐浪亭

“我们先去渔民老宅看看吧!”90后小潘带着记者走入一栋老房子。虽然已经被打造成展示馆,但整体空间仍保留了渔民生活的真实样貌。灶间里的柴火、每日出海捕鱼时的用具和衣物,还有接待用的客堂,足以令人想象渔户大家昔日勤劳忙碌的样子。

渔民老宅

紧挨着老宅的是渔具馆,里面有近百件渔民用的实物展示,大到十多米长、几吨重的渔船部件大玉箍,小到只有无名指般窄的网箐。更为特别是根据实物1:10的比例打造的金山舢板船模型,从船头的龙门桩、头帆、舵杆,到罗盘、缆绳,每个局部都精巧细致。

这件模型船的制作者姜品云是村内人人皆知的“云师傅”,他是目前渔村唯一掌握手工造船技艺的人,通过他的精湛手艺,人们能认识舢板船这一上海特有的交通工具,也能领略“木船制作”这一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姜品云制作的木船和木船部件

小潘说很多好奇渔村历史的游客会再到妈祖文化馆、海·渔文化馆去看看。

妈祖文化深深地影响了金山嘴的渔民,文化馆以展板的形式言简意赅地梳理了妈祖文化的起源、全国妈祖庙的分布还有金山嘴妈祖庙的兴衰过程。

小潘讲解金山嘴渔民和妈祖的故事

沿着青石板路,走过定波桥,能看到环卫工人在清理运石河。这条近1.5公里长的河道曾是一条臭水河,2011年老街改造后,黑色的污水纳管管道上铺设了绿化带,现在每天运石河的水会经过出海闸排放,引外河活水,河内生态环境有了全新的面貌。

运石河

过桥后第一个拐角处就是海·渔文化馆,展馆以多媒体互动的形式讲述了金山和金山嘴从新石器时代至新中国的历史演变,有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视频材料介绍乡情习俗、海防兵事等方面的渔村生活。

海·渔文化馆金山嘴渔村官网图

走在老街上,从村民闲坐小聚的怡然神情中,从他们黝黑的肤色上,从他们家门口摆着的菜篮里,还有无处不在的以鱼形为装饰的指路牌上,游客足以拼凑出一幅美丽画面。

走在渔村里,随处可见渔文化元素

说到画,自然不能不提金山嘴渔民画画家杨火根,记者在小潘的带领下,见到了这位传奇的“草根”艺术家。

杨火根(中)带着赵佳怡(右)、任同学(左)画画

一进工作室大门,只见两名年轻的女孩一左一右地坐在杨火根边上,仔细地看他运笔和点色。“杨老师,您还有徒弟?”记者问了起来,“她们是山阳镇上来的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也是渔民画培训班的小成员。”杨火根不紧不慢地说。

2020年“非遗日”前夕,金山区山阳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公开征集绘画爱好者,组成渔民画培训班,跟着杨火根一起学习创作。通过招募,第一期培训班有5名学生。记者当天见到了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998年出生的赵佳怡。

“我自己平时就喜欢画画,看到网络招募活动,我就报名了,没想到,我真的被选中了”,小赵难掩兴奋,“杨老师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的画很有活力和感染力,我也想画出这种‘生龙活虎’的样子!”她边说边翻出了之前培训课上的作品,画册上的大黄鱼、鲳鱼、梭子蟹……各个线条明快,色彩鲜明。

赵佳怡作品《大黄鱼》

大黄鱼那页的落款处,还有杨老师的评语“今课,赵姑娘图最佳”,坐在一旁的杨老师看到这页又夸了起来,“鱼眼、鱼嘴这里画得特别好,能看得出鱼的心情。”

杨火根是很懂鱼的人。他祖上几代都是渔民,上世纪60年代,恰逢上海复兴岛海洋渔业公司下乡征召渔家子弟,刚从山阳中学毕业的杨火根就被招募进渔工队,开始了十余年的海上渔民生涯,而从小就喜欢画画,读书时就承包画黑板报的他,每次出船时仍不忘带上本子画画,写航海日记。渔船作业、捕捞过程、渔家饭食……海上乘风破浪的景象经他笔墨一一留影,如今成为了珍贵的历史印记。

航海日记影印本内页

他给记者看了航海日记影印本,如今这些原稿正在档案馆扫描。“几点出海,几点吃饭,甚至还有头晕呕吐,我写的有得太啰嗦了!”质朴的老杨指着日记中的一页忍不住“吐槽”起了自己。

2015年,金山嘴渔村东南隅的杨家老宅变成了“渔民画工作室”,也是退休后的杨火根最忙碌的地方。“我还想继续画长卷,但最近我老伴儿腰椎不好,我得多照顾照顾她。”杨火根推了推眼镜。小潘悄悄告诉记者,老杨今年77岁了,患过严重的白内障,动过两次手术,视力日渐下降。

《金山嘴滩涂赶海回忆图》和《金山嘴潮汐表》

工作室的白墙上,有他画的《金山嘴滩涂赶海回忆图》和绘制的《金山嘴潮汐表》。赵佳怡认真地看着,然后打趣道:“杨老师就是乘风破浪的老爷爷!”众人听罢哈哈大笑。老杨则莞尔,拿着他自制的毛笔蘸了蘸颜料,从容地画起来。

祥鱼湖

离渔民画工作室不远处就是约1万平方米的祥鱼湖,每周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这里会有音乐喷泉,深受访客喜爱。祥鱼湖是渔村核心景点之一,四周既有民宅,也有民宿。金山嘴渔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雪洪在采访中介绍,今年复工以来,为了帮助整个渔村里20余家民宿重振信心,景区方面引入了途家等ota平台合作和旅游达人直播,加大线上推广和渠道引流,还召开“金山嘴渔村专家咨询会”,特聘文旅行业专家,从理念态度、硬件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帮助民宿发展。小潘透露,随着防控常态化,多家民宿8月的预定量已经满额,祥鱼湖周边的住宿很热门。

白墙黛瓦在湖水中倒影,游鱼嬉戏

另一项吸引游客的渔村体验就是海鲜美食。老街上有渔民每日新鲜制作的各种海鲜特色小吃,像加入了虾米的萝卜丝海鲜油墩子、甜而不腻的海棠糕、香气扑鼻的油炸臭豆腐,喜欢汤汤水水的食客则能找到原汤黄鱼面和黄鱼馄饨,还有每年夏日当季的炒海蜇、蒸蛏子、水煮香螺等等海鲜小菜也不容错过。

加入了虾米的海鲜油墩子馅料(阿四油墩子)

和海棠糕(阿四油墩子)

黄鱼面和馄饨双拼(琴轩居)

老街上的饭馆从招牌

精心布置的饭馆院子

精心制备食材

采访当日,记者遇到了市区来的游客沈先生一家,他们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来金山嘴渔村,没想到上海近郊还有这么个地方,逛逛吃小吃感觉很不错,现在因为有围栏,如果能看海的话感觉肯定更好。”

老街上人来人往

据悉,沪杭公路空中电线入地工程预计七月底完工,目前填海工程已经完成,现在正进行专业的沉降处理,看海仍需时日,市民游客可静待佳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