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经中心解读上半年经济:出口超预期但需谨慎,货币保持宽松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公布的数据,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在全球疫情失控、经济失速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恢复。
国经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
7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经中心)举行第13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二季度经济形势,国经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等人认为,我国经济上半年实现由负转正,恢复势头较快。
从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供给侧恢复情况快于需求侧,多位专家从需求侧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进行了具体分析。
张永军表示,疫情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餐饮和住宿方面消费的下降幅度大,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因此引导消费实现正增长是下半年要“用心用力”的领域。
在出口方面,张永军、花长春均表示,上半年我国出口整体表现明显好于预期,这得益于中国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且复工复产进度较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随着全球贸易活动触底回升及海外复工复产的推进,出口和外需短期有望继续从拖累项转向为拉动项,但目前我国出口增长主要是通过抗疫物资出口需求井喷式增长拉动,其他更多领域的出口依然呈下降态势,因此对于下半年出口形势要谨慎,不宜过分乐观。
在投资方面,张永军称,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1603亿元,同比下降3.1%,但如果把累计数据变成月度数据来看,最近两个月月度投资数据实际已经有一定正增长。
张永军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近期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对调节投资起到了很大作用,下一步要继续保持现在的力度再一段时间,才能从大企业传导小企业,从金融领域传导到非金融领域,这样对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显现,经济才会更好恢复。
上半年出口超预期,但不宜过分乐观
海关总署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价,中国6月出口同比增长4.3%,较5月份提升2.9个百分点,实现三连涨。进口方面则重回正增长,6月份同比增长6.2%,较前值大幅拉升18.9个百分点。
其中,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5.1%,为今年以来首个进出口实现正增长的月份。
针对上半年出口形势,张永军表示,今年年初出口明显下降,但上半年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尤其是第二季度,部分月度实现小幅度增长。这一方面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疫情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呼吸机、医疗器械等医用耗材出口增长非常快。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此前表示,伴随全球贸易活动触底回升以及海外复工复产的推进,外需短期有望继续从拖累项转向为拉动项,成为近期的一个超预期因素,也会为后续工业增加值的进一步回升提供一定支持。
然而张永军指出,下半年抗疫物资需求带来的出口拉动可能减弱,受经济下行影响,其余领域仍然呈现下降态势,对待第三季度的出口形势应当持谨慎态度,不宜过分乐观,甚至要做好出口形势反复的准备。
张永军表示,目前我国只有42%左右的出口订单恢复正常,此外从以往进出口形势分析来看,现在的出口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去年下半年人民币贬值的滞后影响。
花长春也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主要由防疫物资、居家办公以及居家消费等产业拉动,由企业主导的物资出口则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
分领域看,电脑、高科技、信息与通信技术等表现良好,但纺织等非必需品的出口则受到较大影响。花长春表示,下半年出口预计会有一定抬升,但相对来说,随着国外疫情的控制与重开经济,防疫物资、居家办公用品等出口将会出现回落。
张永军表示,在当今的进出口形势下,要积极倡导国际合作,通过全球经贸合作尽可能减轻疫情影响。专家认为,尤其要推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合作避免下半年出口形势可能会受到的反复影响。
货币政策还没到收紧的时候
据央行数据,今年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有观点认为,M2增长率应和名义GDP增长率与CPI(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率之和大体吻合,今年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CPI则比去年同期上涨3.8%,11.1%的增长率是不是过高了?
张永军解读称,在疫情冲击下目前宏观经济需求不旺,因此交易频率、完成速度下降了,进而货币流通速度有所下降,因此货币供应量有必要保持相对宽松的态势。
此外,从货币供应量分项数据来看,当前的货币政策是从存款角度来做统计,虽然目前经济好转,但居民消费还没上来,部分居民收入转化为存款;企业复工复产程度也还不够,企业存款也有所增加;再加上近期股市表现较好,一部分资金投入了资本市场。
上述几个原因导致货币政策“虽然看上去很宽松,但是很大一部分还没有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因此张永军认为,今年下半年还要保持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运行环境,这样居民和企业才有信心更多消费、增加生产。
“货币政策还没到收紧的时候,现在的力度要再保持一段时间才能从大企业传导到小企业,从金融领域传导到非金融领域,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更好恢复。”张永军表示。
在今年下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上,花长春同样表示,财政政策扩张的同时如果货币收紧,会导致挤出效应。他认为,目前来看民营企业的投资需求还是不是很好,所以数字上看虽然刺激力度已经较大,但如果立刻转向的话会明显挤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对出口等都会有不利影响。
花长春称,流动性较强使得目前全球金融比经济恢复得快,在这方面要加强监管,保持流动性的紧平衡。
此前,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也表示,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提振总需求,改善企业盈利状况。目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很大,当前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是要给企业降低成本,低利率是很重要的保障。
因此多位专家认为,下半年不应着急收紧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下半年总的宏观经济政策方向都应该继续保持相对宽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