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松江对口支援西藏定日25载,高寒缺氧不抵援藏情长
这是一场已经持续了25年之久的接力,从上海之根到珠峰故乡,一批又一批援藏人用真情抒写下赞歌。
定日县风光。蔡斌 摄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于上海而言,无疑是遥远的。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沿着G318国道,一路西行,穿过日喀则市拉孜县5000公里界标,翻越海拔5248米的嘉措拉山口,迎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便到达距上海5137公里之遥的定日县。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上海开始援藏工作。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方针,松江于1995年起对口支援定日县。1995年5月至今,松江选派了9批,共32名援藏干部对口支援定日县。与此同时,还有4批34名组团式援藏教师、4批12名组团式援藏医生,以及检察院、邮政公司等人员,也相继进藏,在雪域高原上镌刻下一个又一个沪藏情深的动人故事。
2015年8月21日,松江援建的定日制氧厂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工作的场景。岳诚 摄
200多个项目,高原藏乡巨变
定日,藏语意为“定声小山”,全县面积13938平方公里,比两个上海市还要大;南部与尼泊尔接壤,国境线长达181公里。
定日县岗嘎镇残疾人民族手工业专业合作社员工正在制作工艺品。蔡斌 摄
它地处喜马拉雅山脉高山地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坐拥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和卓奥友峰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让高寒缺氧成了这里的代名词。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这个身处高山上的边境县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呈现着“原始”。
55年前的定日县,没有一条公路,到处是“低旧破矮的土坯房、泥泞不平的街道、萧条冷落的市井”,农业基本是“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靠天吃饭、靠天养畜。即使是在25年前,当上海第一批援藏干部刚入驻定日县时,县城里仍“没有一条柏油马路,没有一间像样的商店,没有一家正规的企业”。
斗转星移,藏乡巨变。
傍晚9点,太阳迟迟不肯告别高原,阳光穿透湛蓝的天空,给巍巍群山镀上了一层金光。县城里,整洁的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藏式楼房,偶有藏家人聚在门前小院跳起了“洛谐”。
“今天定日的变化,除了党的好政策之外,与松江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望着窗外的定日县城,日喀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定日县委书记顿珠说,10年前,放眼望去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立足“上海所能、定日所需”,从1995年起,每一批援藏干部都把改变定日城乡的面貌作为首要任务。在第一批上海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很快,一条长1500米、宽10米的柏油路首先建起来了,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珠峰路。118万元建设资金,均来自当时定日援藏小组成员所在的松江、卢湾、普陀和崇明的无偿支援。
接跟着第一批援藏干部的足迹,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三年又三年,日复一日,扎根定日,顺利实施了200多个援藏项目,让边疆高原藏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间回溯,第二批援藏干部筹措资金先后建起了定日县文化活动中心、林卡公园、农贸市场、协格尔大桥和珠峰北路等;第三批援藏干部注入千万元资金,建成了珠峰观景台、上海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第四批援藏干部实施了珠穆朗玛上海大酒店、雪豹路、县完小教学楼等14个项目;第五批援藏干部完成了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县城供水工程等34个项目;第六批定日县援藏小组完成了县城主干道亮灯工程、县城民族风情街环境综合整治等46个项目;第七批定日援藏小组把援藏项目重点放在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智力支持和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起了日喀则市西部地区第一家制氧厂——定日县制氧厂;第八批定日县援藏工作小组共协调建设援藏项目54个,包括协调引进特色果蔬种植公司建设的高原智慧生态农业园区项目,日产蔬菜3.4吨,彻底结束定日县无本地蔬菜的历史……
援藏教师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授课。蔡斌 摄
25年不间断,结对帮扶全覆盖
“我们当地很多藏民不知道‘援藏’的汉语,但只要一说到援藏是干什么的,就都知道了。”自2009年1月起任职于定日县以来,顿珠前后接触了五批来自松江的援藏干部。他说,送走每一批援藏干部的时候,自己都会掉泪,只因为“我们援藏干部与当地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感情”。
事实如此,从佘山到珠峰,这是一份接连25年都不曾间断过的两地情,因此愈加显得可贵。
1995年5月第一批援藏时,松江县和崇明县、卢湾区、普陀区四区县对口支援定日县,1998年第二批援藏起,松江区和卢湾区、普陀区三区对口支援定日县,2004年第四批援藏起,松江区和卢湾区、静安区三区对口支援定日县,2010年第六批援藏时,松江区和奉贤区、卢湾区三区对口支援定日县。自2013年第七批援藏起,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与对口地区对口关系进行调整,松江区一个区对口支援定日县,援藏干部也由原来的每批2名增加到8名;此后的第八、九批分别派出6名援藏干部。
“第一要健健康康,第二是牢记‘团结’这两个字,第三是必须把松江区委、区政府,特别是松江人民给我们援助的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这是顿珠对每一批援藏干部常说的三件事,既有脉脉温情,也有殷殷嘱托。
目前,在上海五区对口的日喀则市定日县、江孜县、亚东县、萨迦县、拉孜县中,定日是五县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域,县城所在地的协格尔镇海拔也有4300米。海拔高,标准不能降。从第一批至第九批援藏,松江历届区(县)委、区(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把对口支援定日县作为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
25年来,松江把援藏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审定援藏工作计划,研究跟踪援藏工作落实情况;定期组团赴定日县学习考察,深入了解援藏项目建设成效。松江把教育、卫生援藏作为惠及民生的重点突破口,支持两地教育卫生事业双向交流,经常性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培训工作,选派定日县优秀医疗、教育骨干来松挂职进修,组织松江医疗、教师队伍到定日县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援藏医生在定日县人民医院与当地医生研讨病人报告。蔡斌 摄
“这几年,我们定日县的医疗基础设施变化非常大,特别是我们援藏小组来了以后,跟周边几个县比起来,定日县的条件可以说是最好的。”说起定日的医疗,顿珠颇为得意,“现在周边四五个县的老百姓也经常到定日来就诊。”
25年间,松江积极探索援藏工作社会化新途径,从“输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转型。区政法委、残联、团委、教育、卫生、党校、规土等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助推定日社会事业发展,帮助培训各类人才,帮助规划定日城镇发展;松江慈善基金分会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每年向社会定向募集资金,资助定日贫困群众及学生;松江优秀“两新”组织企业也积极参与到援藏工作中来,援助定日,了解定日,宣传定日。
不仅如此,2017年,松江各街镇与定日县13个乡镇签下“携手奔小康”镇乡结对协议;2018年,松江企业与定日县119个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在上海对口支援的日喀则五县中,松江是唯一做到乡镇、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的。”上海市政府驻西藏办事处联络协调处负责人王忠云告诉记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