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年:悬崖村的两次“网红”经历
原创 极光视觉 极光photo
2020年5月4日,悬崖村的4个村民使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做直播。悬崖村现在的网速早已无网络到4G时代了,悬崖村目前有10多个网红,个人粉丝量从几万到几十万。【编者按】2016年,阿土列尔村的彝族汉子某色达体送走了一位挎相机的来访者——极光视觉的摄影师陈杰。
在四川凉山州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某色达体对此事印象深刻,因为当时的阿土勒尔村,一年难得有几位客人。村子位于悬崖之上,离地面800余米,进出需攀爬十多条藤梯。这条路上摔死过不少人,有村里的,也有外来者。
达体想不到,这次拜访,彻底改变阿土勒尔的命运——2016年5月24日,通过报道被外界关注后,聚光灯下的“悬崖村”,开启了进化之路。
图文 / 陈杰
编辑 / 章文
某色达体勤劳,人缘好,在他的农家乐示范带动下,在村里面有威望很高,他客厅几乎是村里的中心,经常聚集有活跃的村民,有年长的、有青壮年、有年轻人,甚至还有很多孩子来凑热闹。达体偏头痛严重的时候,妻子巴科阿里就用拔罐给达体头和身体疼痛的部位放血,达体说每次放完血,就舒服多了。2020年5月16日,拉作从昭觉中学第一次住进新家,从学校到家里徒步二十分钟就到了。拉作以后再也不要坐几个小时车,再爬两个多小时钢梯,天黑才到家。达体说,将来,他和妻子可能轮流回到县城居住,一个人留在山上继续做农家乐。1.
被图片改变命运的村庄
2016年5月24日,一篇《悬崖上的村庄》的图片故事报道里,孩子们在悬崖上攀爬藤梯的画面,几张稚嫩的面孔,和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艰辛,引爆了网友的情绪。 “悬崖村”,即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社孩子们爬天梯上学的事件通过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6年5月14日,勒尔社的2年级学生陈日只和其他14个孩子在攀爬一段几乎垂直的“天梯”回家。15个孩子中多数是女孩,在3个家长的保护下,背着十几斤重的书包,大约用了2个多小时,到达“悬崖村”。陈杰镜头中的勒尔社,成为令人心酸的“另类网红”。
接着,凉山州委、州政府及昭觉县,迅速行动,投资300多万元,在专家指导下,由村民自发出工出力,以极低的成本,修建了一条从山下通往山上“悬崖村” 勒尔社的钢梯,包括一些辅助设施。
2020年5月7日航拍的勒尔社钢梯,钢梯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现在更安全了。由数千根钢管,6000多个扣件修建起来的总共有2556级台阶的安全的“钢梯路”,替代了原来的由12条藤梯和一段段极其危险的路段构成的“天梯路”。
“悬崖村” 勒尔社钢梯通达后,也接上了光缆,从没有手机信号,到拥有了4G网络;并上了国家电网,从几乎是煤油灯的时代进入电灯、电饭煲、冰箱、洗衣机时代。
2016年5月12日,勒尔社,村民坐在玉米秆上搜寻手机信号,村里没有发射塔,全靠山下发射到的微弱信号接收手机短信和打电话。2020年5月4日,悬崖村的4个村民使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做直播。悬崖村现在的网速早已无网络到4G时代了,悬崖村目前有10多个网红,个人粉丝量从几万到几十万。教育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总共投入1350多万资金,将悬崖村山下的破旧的勒尔小学,建成了硬件和师资力量全县最好的完全小学,从不足200名学生,到528名学生,教学质量迈入全县前例,每年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考入全县最好的初中,在保证了3个悬崖村所有适龄儿童入学的基础上,勒尔小学也接纳了周边其它乡镇,甚至周边的美姑县和金阳县的慕名而来的生源。
2020年4月28日拍摄的勒尔小学建成投入使用的教学楼。勒尔小学从过去不到200名学生,现在达到500多学生,优良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周边很多乡村的学生入学。慕名而来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逐年增加,年均游客达10万人以上,也成为国内著名的网红打卡地。“悬崖村” 勒尔社从2016年底有了第一个小卖铺,第一个农家乐,到2020年发展到十几家小卖铺和十几家农家乐。悬崖村的村民,从不会说普通话,到几乎人人都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进行交流。
悬崖村在2016年11月钢梯建设完成后,有了第一个小卖铺,到2020年已发展到十几个小卖铺和十几家农家乐。2020年5月2日,一群来自国内各地的游客爬上悬崖村,体验悬崖村的生活。2.
还有19个“悬崖村”
凉山州还对全州进行了排查,发现有19个类似的“悬崖村”。
通过对这19个悬崖村的地质条件、生存环境、土地资源、道路状况等进行摸底,决定对于地质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悬崖村纳入整体搬迁。
2016年5月底,因山体自然崩塌,造成十多户家庭房屋受损。这是其中一户人家全部被巨石摧毁,牛、羊、猪全部被砸死,所幸村民逃生及时,没有人员伤亡。2020年5月5日拍摄的特土社村民下山的镜头,特土社因处于地质灾害重灾区,将实施整体搬迁,所以没有再修建钢梯。海拔在1200米到1500多米的瓦伍村和特土社,与“悬崖村”勒尔社相邻的,海拔和地貌非常接近,这两个同样也是悬崖上的村庄,上山的道路也是顺着悬崖曲折到达山上,极为险峻,“悬崖村”勒尔社修完钢梯后,当地政府也组织村民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继续对瓦伍社有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了钢梯建设,如今瓦伍社也和勒尔社一样,拥有了一条安全的钢梯路。
2017年开始,瓦伍社也开始陆续修建钢梯,这是 2019年8月,村民参与修建钢梯。2020年1月,瓦伍社的天梯全部竣工。5月6日,过去最陡峭的一段悬崖路上设置的钢梯,现在上下安全了。依照昭觉县“十三五”规划,这三个“悬崖村”的精准扶贫户全部纳入精准扶贫易地搬迁规划,迁入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即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
2020年4月27日,特土社村民吉克打洛抽取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5月13日,他们全家将迁入昭觉县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居,走出地质灾害重灾区。根据昭觉县提供的调查数据,昭觉县有数万名贫困人口居住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他们的住房简陋,农作物品种单一,缺乏支柱产业。同时,教育发展滞后,人均受教育时间仅4.4年。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昭觉县的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全县类似“悬崖村”的特殊困难村有28个。
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表示,昭觉县共实施12239户54505人搬迁任务,是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的县,其中,县城安置占了40%。县城安置点的设计和规划充分考虑了搬迁群众就医、子女就学、文化活动等需求,正在县城建设七所学校、扩建3所医院。
3.
钢梯还能通向何方?
2020年3月,哈甘乡瓦伍村瓦伍社精准扶贫户开始实施搬迁。
2020年5月12日到14日,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特土社整社和勒尔社精准扶贫户实施搬迁。其中,因为“悬崖村”勒尔社拥有人气很高的知名度,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被纳入昭觉县重点旅游规划序列,结合“悬崖村”旅游业的推进,村里的青壮年通过双向选择,将留在村里参与旅游开发。
2020年5月10日,俯瞰昭觉县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1号地块,阿土列尔村(悬崖村)84户精准扶贫户将陆续搬迁到这里,精准扶贫户全部搬迁完后,还有大约20多户非贫困户不在精准扶贫政策覆盖内,将来也要依据相应政策,陆续搬迁,也可留下参与从事旅游项目的开发。对于这次没有纳入搬迁的非贫困户,将来旅游开发进一步发展后,他们的居住条件将得到改善,同时在山上、山下建起了卫生室,山下教学条件也很好,加上旅游开发带来的红利,非贫困户不搬迁,不仅守着一方独特美景,未来的发展机遇更多。
当然,下一步对于农村建设这一块将来会有后续政策落实,有意愿搬迁出去的,将来也会考虑安排迁出。
2020年5月7日航拍的海拔2600多米可俯瞰悬崖村的山顶平台建成了一座精品酒店。支尔莫乡乡长帕查有格告诉记者, 在悬崖村之上的大平台,高端旅游已成雏形,大平台地方有原始森林、可俯瞰云海、可濒临古里大峡谷、可远眺金沙江等。他说,等悬崖村搬迁完成,下一步,把悬崖村发展成大众旅游的目的地。
将来大家来体验钢梯之后,到这个地方能住下了,第二天看悬崖村的自然景观,包括将来峡谷也开发一部分亲水项目,用好的项目把游客留住。如果一些高端游客要想体验更深刻的,那么就可以从悬崖村走两条险峻的道路,由悬崖村专业登山协作带领,经过大概五、六个小时,到大平台的精品客栈。
而且,经过必要的专业培训,让当地居民更能适应怎么去给游客提供服务,因为这个地方的地貌是他们最熟悉的。比如说爬天梯,他们作为登山协作,能够自如的协助游客上下天梯。
帕查有格说,我们正在告别了一个落后的“悬崖村”,将再造一个旅游胜地“悬崖村”。
评论:不追随热点,而是让重要的问题成为热点
这些年,关于新闻摄影职业危机和转型问题的讨论总是焦灼而无解。这种说法无非制造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壮感,而掩盖了过去国内新闻摄影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足、生产方式粗放重复的问题。所以,转型最重要的是重构职业标准和价值,陈杰的实践可以视为一个样本。
我曾经在不同场合提出摄影记者应该放弃对突发事件现场的徒劳追逐,而致力于从时代现场中发现那些结构性的、亟待解决的却又被遮蔽的问题。前些年,深度化和视觉化常常被相提并论,但是真正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流量经济的暴风骤雨袭来,机构媒体疲于奔命地赶风口,覆巢之下几无完卵。
2014年当陈杰决定辞去领导职务重回一线的时候,对于摄影记者如何走出转型困境大抵已经有了思路,就是后来他所称“解困影像调查”。
“悬崖村”的选题是他在拍摄金沙江流域的过程中发现的,在此之前,村民们已经如此攀天梯上下数十年了。从发现悬崖村、推动钢梯修建,到记录悬崖村精准扶贫户整体搬迁,他4年间8次到访,上下悬崖20多次。报道引起了高层领导的关注,借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的政策红利,带来了切实的“解困”。六年来,陈杰在贫困和环保问题领域的深耕皆着眼于推动现实层面的进步,他不追随热点,而是要让重要的问题成为热点。现实锋利,影像如刀,结合深度调查文字与纪录短片,这是久违了的属于新闻摄影的“议程设置”。在镜头无限逼近现场的同时,陈杰的另一只眼睛始终观照着时代的大视野,见微知著是影像言说者的必由之路,唯如此,才能跳出题材先行的猎奇,在解困他人的同时,解困新闻摄影自身。
撰文 / 郑梓煜(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
摄影师简介
陈杰
极光视觉创始人之一,兼摄影师,现任《新京报》首席记者。
代表作品有《腾格里沙漠污染系列报道》、《天津大爆炸》、《悬崖上的村庄》等。擅长融媒体报道和传播(摄影、纪录片、调查报道等),目前主要深耕于贫困和环境等领域的报道与研究。
曾任职《新京报》视觉部副主编、主编9年,2014年7月主动辞去主编职务,回归一线任首席记者。
2014年8月奔赴腾格里沙漠,并发出系列报道《沙漠之殇》,得到了习近平先后3次批示,国务院专门成立调查组,触发中国环保风暴。此后,先后发出的9篇关于环境问题的重大事件报道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促进问题解决。
2016年5月独家报道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村”孩子爬天梯上学的现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给悬崖村及周边带来巨大改变。
获得2016年荷赛奖一般新闻三等奖、先后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2次获得金镜头年度杰出记者、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环境记者、2016年当选CCTV中国十大法治人物、2017年腾讯传媒奖年度记者。2018年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2019年获得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极光视觉简介
“极光视觉”是一个由中国“顶尖摄影师+策展人/编辑”构成的专业团队,正式创立于 2016 年。在资本和技术席卷传播渠道的时代中,“极光视觉”恪守对优质内容的信仰以及“摄影推动社会进步”的朴素愿景,让优秀的摄影师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有社会、文化、历史价值的深度报道/纪实摄影项目,拍出一批有积淀、有力量、有厚度的“传史之作”。
财新传媒为“极光视觉”的创立提供了启动资金与资源扶持,并已获得中国最大的图片版权分发平台“视觉中国”的战略投资。
原标题:《四年:悬崖村的两次“网红”经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