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读明清画家笔下的苏轼王阳明肖像,国博新展“妙合神形”
肖像画因其侧重人物面貌的描写,故古人又称之为写真画、传神、写照、传写等。它是中国画各个门类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画科。关于它的起源及其发展,有论者将其归纳为滥觞时期(上古至西汉)、成熟时期(六朝至唐宋)和独立时期(元明清)等三个时期,应该是对肖像画发展的一种相对科学的认知。
澎湃新闻获悉,7月15日起,“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据悉,此次展览共展出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独立时期”的五十余件(套)明清肖像画和辅助展品,包括帝王和皇族成员肖像、文人肖像、清代学者和历代文苑像传等。
《赵匡胤画像》轴《元太祖成吉思汗像》据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料介绍,此次展览共分为“帝王·皇族”、“雅集·行乐”、“名臣·名士·闺秀”、“学者像传”四个单元。其中帝王和皇族成员在明清肖像画中占重要部分。帝王御容,大多为正面形象,形象威严,着朝服,在肖像画中举足轻重,甚至出现同一个人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版本的肖像画。此次展出的帝王皇族肖像包括《赵匡胤画像》轴、《元太祖成吉思汗像》、《明太祖朱元璋正形像》。
《明太祖朱元璋正形像》 清 俞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在历代帝王肖像中,明太祖朱元璋肖像画是存世量较为丰富的,其相貌的反差也是最大的。在清人胡敬(1769—1845)的《南薰殿图像考》中,记载的朱元璋画像就有十二帧之多。在存世的朱元璋画像中,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十数件,而民间所收藏者,也不在少数。
此图为晚清民国时期画家俞明所绘。俞明(1884—1935),字涤凡,一作涤烦,浙江吴兴(今湖州) 人,擅画花卉、人物,尤其长于画肖像。在此图右下侧,有朱文方印“俞明恭摹”,此图的原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朱元璋正形像中较为标准的画像,是其壮年形象。
雅集和行乐是明清时期文人肖像的重要表现形式。雅集图既有兰亭修褉、西园雅集、玉山雅集、杏园雅集等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文人自发聚会。他们均为文人群像,是将众多文人置于林泉高致或宴游玩赏之中,烘托出群体性的文人雅趣。此次“雅集·行乐”单元展出的作品有《五同会图》、《菁林子像》、《退食寻乐图卷》等。
《五会同图》 明 佚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五同会图》描绘的是发生在明弘治十六年的一场在京同乡聚会,所绘五人皆是来自吴门(今苏州)的在朝高官,按画卷上从右往左的顺序分别是礼部尚书吴宽、礼部侍郎常熟郎李杰、南京副都御史长洲陈璚、吏部侍郎王鏊和太仆寺卿吴江吴洪,其余还绘有仆人、侍从五人煮茶烹茗、携琴奏,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园中有亭台、坐榻、石案清供,陈设器物讲究,间太湖石、松竹、鹤、鹿点缀其间。
此五人为同乡,又同朝为官、志趣相投,如卷后吴宽《五同会序》中所言,五同会乃同时、同乡、同朝、同志、同道也,又人数为五人,所以称为“五同会”。卷后有署名吴宽、王鏊、吴洪的题跋,再后有吴洪第十世孙吴至慎、长洲后学沈德潜、觉罗雅尔哈善、会稽后学傅臣露、钝斋吴郁生题,裱边外又有钝斋吴郁生、长洲后学章钰题。
此种文人雅集图图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香山九老图》、宋《睢阳五老图》《洛社耆英图》等,到了明代又有《杏园雅集图》等。
《菁林子像》 明 曾鲸画像、陈范补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菁林子像》卷作于“丁卯夏”即明天启七年(1627),引首题“松巢菊径”落款“米万钟为菁林兄写”,并钤印 “米万钟字仲诏”“家在西山北海间”。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湛园、文石居士等,原籍陕西安化(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后迁顺天(今北京)。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擅长行草,亦善山水,花竹,书法师法米芾,用笔浑厚有力,有“行草得南宫家法”之誉,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存世作品有《草书诗》轴(故宫博物院藏)、行草《刘景梦八十寿诗》等。
画后有跋尾九则,皆为明人所题,分别为姚履素、游士任、商周祚、吴孟明、魏浣初、顾应晹、程国祥、谢杞、徐扬先所题,与画主人有交游,皆颂菁林性恬行淡,寄情山水的情怀以及孝友脱俗的高尚情操。
另卷上有多方鉴藏印,如“柯廷所藏” “古香”“文柏私印” “季青鉴定” 等皆为清代诗人、画家、藏书家汪文柏之印,其字季青,号柯庭,安徽休宁人,康熙年间官至兵马司指挥。其工诗、画,擅墨兰,精鉴赏,著有《柯亭余习》《古香楼吟稿》等。家有藏书楼“古香楼”“樆藻堂”“拥书楼”,藏古书、法帖、名画。再有“永安沈氏藏书画印” 其印主人当为清末福建望族,富书画收藏,曾藏曾鲸《葛一龙像》(故宫博物院藏)及文嘉《江南春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写前朝的名臣、名士,大多依据相关蓝本,陈陈相因,但却在技法与审美方面迥别于前朝,体现出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闺秀是明清肖像画的另一组成部分,其形象“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且侧重于艺术渲染,具有观赏与娱乐性功能。《诸葛亮立像》轴、《郑成功画像》轴、《李清照画像》轴、《听泉图》、《穆斋沧溟槎使图像卷》 是此次展览“名臣·名士·闺秀”单元展出的重要作品。
《诸葛亮立像》轴《郑成功画像》轴《李清照画像》轴《听泉图》 清 费丹旭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费丹旭(1802—1850),字子苕,号晓楼,又号环溪生,浙江乌程人。擅诗词书画,尤长于人物画,著有《依旧草堂遗稿》。他曾为多人绘制肖像画,有《东轩吟社画像》行世,此图将肖像画与山水融为一体,反映其重视人物形象的环境烘托,属典型的“行乐图”范式,代表其肖像画风格。作者题识曰:“听泉图,壬寅嘉平初吉,子乔大人命画,西吴费丹旭”,钤白文方印“费丹旭印”和朱文方印“子苕”。“壬寅”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费丹旭时年四十一岁。
穆斋沧溟槎使图像卷 清 佚名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穆斋沧溟槎使图像》卷描绘的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魁出使琉球的场景,大堂之中端坐于黑色交椅之上的官员应为使臣全魁。其左右有两名下属恭立,身后有侍从数人,手持芭蕉扇、烟竿、书本等物。堂前跪有四人,头戴黄色八卷冠,腰系红色束带,应为琉球国中高级官员。堂外亦立有琉球国士民数人,身着宽博长袍,神态各异。
全魁(?-1791),尼吉哩氏,字斗南,号穆斋,满洲镶白旗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进士,补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奉命为册封正使,与副使周煌一起出使琉球,册封尚穆为琉球国中山王。
清代学者和历代文苑像传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肖像画藏品的重要特色。前者曾经出版过单色影印本,后者则极少露面。两种像传是由文史学者和书画鉴藏家叶恭绰(1881—1968)家族捐赠,卷帙浩繁,来源清晰。正如叶恭绰所言,像传“取诸家传神象暨行乐图绘,或遗集附刊及流传摄影,皆确然有所据”,是了解历代(尤其是清代)学者肖像的重要图像文献。据悉,为更好地展示第四单元展品即《清代学者像传》第一、二集与历代文苑像传,主办方还在现场设置了电子互动屏。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王翚《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钱谦益历代文苑像传·苏轼展陈作品展厅现场附:部分展品目录
明 佚名 《赵匡胤画像》轴
明 佚名 《元太祖成吉思汗像》
明 佚名 《王阳明画像》轴
明 佚名 《五同会图》
明 曾鲸、陈范 《菁林子像》
明 佚名 《诸葛亮立像》轴
明 佚名 《张三丰画像》轴
明 佚名 《宫城图》
明 佚名 《王琼恩荣次第图》
清 佚名 《玄烨像》
清 禹之鼎 《鸥边洗盏图》卷
清 黄增 《退食寻乐图》卷
清 陈凤鸣 《砥泉像》卷
清 费丹旭 《听泉图》
清 黄梓 《郑成功画像》轴
清 曹彦 《黄道周待漏图》
清 濮森 《苏轼像》轴
清 佚名 《李清照画》像
清 叶衍兰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
清 杨鹏秋 《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
清 叶衍兰 《历代文苑像传》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