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崆峒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平凉发布
2020-07-14 22: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崆峒区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之一,2011年列入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区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全力以赴补短板,千方百计提弱项,倾心尽力惠民生,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总结县区之一。今天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带大家走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崆峒。

记者 程莹:

我现在所在的颉岭村是崆峒区南部山区最为偏远的一个村。我身旁的一幅幅老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村曾经的贫困面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山外跑”是这个村当时最为真实的生活写照。从2013年的贫困村、“空壳村”,到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再到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短短7年时间,这个村究竟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和蜕变?也许答案就在一位位返乡村民的身上……

记者 程莹:

2013年,家里当时是什么情况?

崆峒区峡门回族乡颉岭村村民 摆龙龙:

红胶泥路,吃的水用扁担挑,肩膀都压烂了,当时就在沟底下住着。

记者 程莹:

家里的经济来源呢?

崆峒区峡门回族乡颉岭村村民 摆龙龙:

只能出去打工了,再没办法了。

2013年之前,颉岭村像摆龙龙这样的年轻人大多会背井离乡“谋生”。2013年初,乡村两级紧抓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通过有效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民族乡发展等各项资金,消山头、造平地,不到4年时间,分散居住在13个沟壑梁峁的76户群众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同时,依托当地群众养牛贩牛的传统优势,推行人畜分离等科学饲养方式,曾经“走出去”的群众纷纷“回乡来”安居兴业,真正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

崆峒区峡门回族乡颉岭村村民 摆龙龙:

牛也有了,牛棚什么都有,去年卖了4头牛收入了4万多。水泥路啥都有了,卫生院、学校都在咱跟前,条件都好了,和城里不相差什么。

崆峒区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05个,贫困发生率14.9%,贫困人口48903人主要分布在南部阴湿林缘区、北部干旱山塬区和泾河川区三个贫困片带。如何“找准弱项、补齐短板、精准发力”,该区紧盯“牛、果、菜”三大特色产业,把资金、项目、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片带集中倾斜,推动脱贫攻坚举措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发展理念,安国镇将产业发展重心锁定在了蔬菜产业上。

崆峒区安国镇上李村村民 李秋花:

在咱们跟前的菜棚打工也近、收入也好,现在,家里(包了)两个棚加上打工下来就是个(每年)6-7万元。

位于泾河川区贫困片带的安国镇,通过全面推行“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集中建设3处蔬菜示范基地,相继建成日光温室800座、拱棚1200多座。使得22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蔬菜产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顾家、增收“两不误”。

崆峒区安国镇镇长 段锦博:

依托产业发展基地,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统一修建管理、龙头企业专业种植、广大群众就业创业,实现了脱贫增收致富。全镇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3750元增长到2020年的8760元,人均纯收入实现了三连番。

近年来,崆峒区将农村“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建成了一批以白庙乡贾洼村为代表的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30个,曾经的贫困群众成为了“坐在家里收租金、盯着账本收股金、就地务工挣薪金”的“三金农民”。

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党支部书记 赵彦海:

我们贾洼村有果园、有花海、有采摘园,每年的乡村旅游收入能达到200多万,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贫困户每月增收700元。

截至2019年底,崆峒区累计实现105个贫困村、11988户48958人脱贫退出,贫困人口减少到451户1511人,贫困村退出率达到100%,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470元增加到6216元。

崆峒区委副书记 刘懿平:

脱贫摘帽以后,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推进,持续巩固提升。截至2019年底,所有贫困村实现了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44%,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平凉广播电视台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崆峒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