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徽州木雕 | 十年磨一剑,一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艺术
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 · 木雕
——
徽派建筑,
作为古建筑三绝之一,
木雕便是徽派建筑画龙点睛的那一笔。
▼
在以砖木为主的徽州建筑中,木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门窗到房梁,
木雕无所不在。
徽州木雕擅于精工,
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
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与,
在平面的木材上雕出繁复的层次。
▼
徽州木雕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世俗传说、社会生活等等,无所不包。▼
而且为了不影响雕刻的细节,徽州木雕从来不加油漆,
能同时展现出木材的本色柔和及木纹的自然美。
蒯正华 · 巧手人工天不如
——
蒯正华
蒯正华,安徽肥东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技师,中国木雕艺术家,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蒯正华是一个农民家的子弟,从小就对素描很感兴趣,
22岁,蒯正华去浙江打工
碰到了一位东阳的木雕师傅“吕闪雷”,
立刻被木雕这种艺术形式所吸引。
▼
蒯正华作品:福如东海于是他多次提出想要拜师学艺的想法,
可都遭到了师傅的拒绝。
▼
“那时候很穷,跨省学手艺花费很大,而且师傅也不愿意带一个外地人,但是我要来了师傅的地址“。蒯正华回忆。名师指点 · 技艺大成
——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蒯正华会经常给吕师傅写信,
在家人的反对下,
报了素描班学习绘画。
经常寄自己的作品给师傅看。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蒯正华软磨硬泡了三年之久,
终于感动了吕师傅,
收他为徒。
▼
随着手艺的日渐成熟,他开始融汇各大流派雕刻技法,
潜心研究徽州木雕的演变规律,
并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技法。
▼
随后他又拜著名徽州木雕老艺人王金生为师,深得了徽州木雕的艺术精髓,
历经苦学,技艺终大成。
大器晚成 · 源自对热爱的不懈
——
如今60多岁的蒯老师,
仍然每天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
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木雕长卷《兰亭雅集》,
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致的徽州木雕作品。
▼
他凭着30年来的木雕专业技能,在徽州木雕的传统工艺上进行了创新,
在长320cm,宽60cm,厚5cm的楠木板上雕刻。
▼
把身着各类服饰的人物以及特定的景致融为一体,线条简洁流畅、平面保留远近、粗中有细、
体现人物五官方圆各异,
景色山水灵秀、林木苍翠、人物传神。
▼
蒯正华在木雕修复中保留了线条的流畅,但使用一些“飘”的技法,
使木雕更有立体感,
这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与古人对话 · 考据真面目
——
面对一个破损的木雕作品时,
需要根据其残存的部分
还原场景中的故事,
判断场景中的人物,
▼
从事木雕雕刻和修复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
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学识。
▼
徽州木雕内容十分注重教化,富含教育意义,
这和地方文化氛围浓厚有关。
除此之外,
石雕、砖雕等内容也大多选择富有教化意义的故事。
人们通常可以从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与创新一样重要的 · 是传承
——
创作期间,蒯正华也不忘对新人培养,
至今累计带徒40余人,
现在已经有10余人取得了助理工艺师或工艺师称号。
其中有两位也是徽州木雕市级的非遗传承人,
▼
蒯正华作品:梅花2016年,
蒯正华受邀进入了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为该院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授学。
▼
蒯正华作品:如意佛蒯老师说:“徽州木雕是中国八大木雕之一,如今的人才也比较多,我希望以后能越来越好。我现在年龄大了,眼睛也不行了,很快我就不能再做了,我就希望徒弟们能够多用心,继续创造徽州木雕的辉煌。”
(部分图片来源于kachuo网,如侵删)
原标题:《徽州木雕 | 十年磨一剑,一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艺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