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报告: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有所提升,但购买绿色产品践行度低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实习生 冯建悦
2020-07-14 17:0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7月14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与2019年调查结果相比,公众绿色生活方式总体有所提升,但购买绿色产品上公众践行程度较低。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发布会上获悉,《报告》覆盖《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公民十条”)中10类行为领域,并重点关注生态环境、践行绿色消费、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公众评价等专题。

与2019年调查结果相比,公众生态环境行为总体有所提升。认为呵护自然生态、关注生态环境信息、践行绿色消费等行为对于保护环境重要的人数占比提高了10%-20%。经常绿色消费的受访者人数占比增加一倍,垃圾分类践行较好的人数占比增加二成以上。

具体数据显示,超九成(93.3%)公众认可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中仍存在“知行不合一”的情况。其中,经常做到“购物时自带购物袋代替塑料袋”和“点餐时不要一次性餐具”的人数占比分别为48.8%和44.6%,经常“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的占比为41.3%。

在购买绿色产品上公众践行程度较低,分别有89.8% 和 89.4% 的受访者认为“购买符合施用化肥和农药标准的绿色食品”和“购物时选择生产过程污染低的绿色产品”是重要的,但仅有 29.3% 和 38.5% 的受访者经常购买。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红燕表示,阻碍受众选购绿色产品的主要原因有“不知道哪些是绿色产品,缺乏推荐信息”“市场管理不到位,质量没保证”“绿色产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健全”等。

对此,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凯建议,政府在绿色产品的扩散方面给予支持政策,企业需加强产品的功能属性,开发出更好的绿色产品。同时,商家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促使消费者确信成为绿色消费者是简单、容易的。

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众高度认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68.5%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三年所在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认为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人数占比70.1%。其中,京津冀地区受访者对所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感受最为明显,认为过去三年其所在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的人数占比最高,均超过80%;

长江经济带受访者对所在城市过去三年水环境质量改善感受较为明显,认为过去三年所在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人数占比为58.0%,认为过去三年水环境质量满意度有多增加的人数占比为6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4%)。

83.4%的受访者认同“煤改气煤改电政策既改善了环境质量又改善了人们生活条件”,城镇居民(85.4%)比乡村居民(80.4%)认同度稍高。

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与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公民十条”,是全国层面首个针对公民的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行为规范。2019年起,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跟踪调查评估公民生态环境行为状况,并每年发布年度调查报告,今年是《报告》发布的第二年。

郭红燕介绍,相比2019年,此次调查修订环境知识量表,覆盖环境质量类、行为技能类等多种类型的环境知识;同时结合政策热点,增加公众对“煤改气、煤改电”政策等的态度题目。此次调查主要通过互联网在线上开展,回收有效问卷72163份,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区、市)。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