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戴菁老师,您的马甲掉了!

2020-07-12 16: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马欣雨 南京工业大学

“早春暮春,酒暖花深

便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

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

也许你会好奇,是怎样一个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词。在南京工业大学,她是一位古文老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同时,她又是一位作词人——让人体会诗乐相和之美;她亦爱抚古琴——奏响幽幽琴声。她,就是我校外语学院的戴菁老师。

戴菁老师是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我校外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讲师,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国学概论》。她的古琴师承金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桂世民先生。说起戴菁这个名字,除了戴老师的学生,其他人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说起她的另一个名字——商连,大家一定有所耳闻。商连作词的《棠梨煎雪》曾被2019年湖南卫视“中华文明之美”栏目、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以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今天,小编就来带你了解商连背后的戴菁。

滑动阅览歌词

青鲤来时遥闻春溪声声碎

嗅得手植棠梨初发轻黄蕊

待小暑悄过 新梨渐垂

来邀东邻女伴撷果缓缓归

旧岁采得枝头细雪

今朝飘落胭脂梨叶

轻挼草色二三入卷

细呷春酒淡始觉甜

依旧是偏爱枕惊鸿二字入梦的时节

烛火惺忪却可与她漫聊彻夜

早春暮春 酒暖花深

便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

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

自总角至你我某日辗转天边

天淡天青 宿雨沾襟

一年一会信笺却只见寥寥数言

旧岁采得枝头细雪

今朝飘落胭脂梨叶

轻挼草色二三入卷

细呷春酒淡始觉甜

依旧是偏爱枕惊鸿二字入梦的时节

烛火惺忪却可与她漫聊彻夜

早春暮春 酒暖花深

便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

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

自总角至你我某日辗转天边

天淡天青 宿雨沾襟

一年一会信笺却只见寥寥数言

雨中灯市欲眠 原已萧萧数年

似有故人轻叩 再将棠梨煎雪

能否消得你一路而来的半生风雪

商连背后的戴菁

戴菁第一次接触古风歌曲是在金陵中学读高中的时候,那时一位很要好的同学推荐了古风歌曲给她听,直到现在她还记得最早打动她的一首歌是《哪吒》。高考之后,面对漫长悠闲的暑假,戴菁突然想自己能不能也试着写一写歌词,这一写,便一直写到现在。

在戴菁看来,每一首歌的创作过程都有着它的独特性。比如大家熟知的《棠梨煎雪》其实是先词后曲,那时的戴菁刚大学毕业,和朋友们说着再见,也和旧友终于重逢。构思歌词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曾经好到“烛火惺忪却可与她漫聊彻夜”“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的好朋友们。

她在2013年的创作灵感里这样写道,“不可抗力总难预料,有时联系也会慢慢变少,不管怎样,回忆起这段岁月,总是让人想要微笑的,静候重逢。”

当然,写带有古典意蕴的歌词,一定离不开文学底蕴的涵养。有听众在网易云音乐的歌曲下评论:“商连的词有种不可言说的韵味和灵气,是经过岁月沉淀和时光磨炼出的词锋。”理解戴菁的词,要看她看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在采访中,戴老师透露,她自己从小就十分喜欢中国传统文学,硕博也都就读于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写作时,曾经熟读记诵的经典自然会化为宝贵的资粮。

比如在写《春笺》这首歌时,她正在读朱熹的《诗集传》,便以《诗经》中的恋情诗为灵感进行创作。再比如《我亦化身东海去》这首词最初的灵感就是来自苏轼那句“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如今,写词已经成为了戴菁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写作的过程中,她也渐渐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起交流灵感、创作歌曲,每一首歌从策划到发布都凝聚着大家的热忱与妙想。

滑动阅览歌词

为我寻诗篇

邂逅在仲春之月

野有蔓草初生露初结

云霞朝雾与新燕

为我寻诗篇

东风三月上巳天

相与芍药洧水边

却道今朝风日恬

让诗行溯回亘古的月光

映春江潮落又潮涨

世上炜炜彤管青青子佩

千年前所寄为谁

东门白榆树下

婆娑着哪一瞬芳菲

穿行岁月百转琉璃灯辉

今夜恰星河低垂

多少笺释注解

化作此间欲说还未

为我寻诗篇

坎坎击鼓宛丘间

曾见鹭羽振振若回雪

衔得春云过松泉

为我寻诗篇

微微凉露缀黄叶

在哪幕山川星野

同唱着歌谣半阙

让诗行溯回亘古的月光

你是我往复的思量

世上炜炜彤管青青子佩

千年前所寄为谁

东门白榆树下

婆娑着哪一瞬芳菲

穿行岁月百转琉璃灯辉

今夜恰星河低垂

多少笺释注解

化作此间欲说还未

此刻我为你唱着这首歌

心间酿造再斟酌

寥廓时光的你

是否枕着梦轻声和

滑动阅览歌词

长忆青神溪上桥

入京华 秋鸿杳

天教我辈落笔生海潮

一任风流骨 疏狂客 堕泥沼

大雪落拓 听我醉言 天地火宅 飞焰燎檐

一蚁寄磨 何处得歇 京洛旧游 亦复旷绝

俯仰之间 星移物迁 孰为白首 孰为少年

飞鸿踏雪 庄生梦蝶

但见

天河倒转 月出千岩

君自荒山云涛扁舟破浪来也

尔时曳杖 长歌倒载江边

知交知交 岂复梦见

大雪落拓 听我醉言 天地火宅 飞焰燎檐

一蚁寄磨 何处得歇 京洛旧游 亦复旷绝

俯仰之间 星移物迁 孰为白首 孰为少年

飞鸿踏雪 庄生梦蝶

但见

天河倒转 月出千岩

君自荒山云涛扁舟破浪来也

尔时曳杖 长歌倒载江边

知交知交 岂复梦见

参横斗转 亿刹鸿纤

君自扰扰红尘转身共云伴月

我亦无忧 化身东海稽天

知交知交 此际作别

风月同天

青神溪上落小桥

少年郎 梦云霄

从戴菁到戴菁老师

抛开作词人这个身份先不谈,戴菁绝对是一个热爱教学并且很负责任的老师。从上大学开始,戴菁就一直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国学公益教学,读硕博时,也会去高校给大学生们作一些分享讲座。

在她看来,教学科研和歌词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在翻阅文献时,就经常会冒出一些创作灵感。“其实目前的教学、科研与创作都是以文学为重心,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为起点,都是相通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戴菁老师会用一些空闲时间进行创作。

教学相长,教学的过程也是戴老师提升自己、开拓研究视野的过程。此外,遇到了很多可爱的学生,是她在从事教学工作中最大的收获。在课堂上,他们一起探讨文学,交流写作,一起吟诵中国传统诗词,以诗乐相和的方式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同学们眼中的戴老师不仅具有很高的古典文学素养,还很有古典气质,在对待教学上更是十分严谨认真。她的课前准备总是做得特别充分,PPT不仅内容充实,衔接还很流畅,她手上总是习惯性地拿一叠用A4纸打印好的教案。在疫情期间上网课,她也没有丝毫放松,依旧每节课都做足了准备,坚持亲自给同学们授课。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戴老师还会经常给同学们做一些课外知识的扩展和补充。比如学《诗经》时,她带着同学们吟诵了很多诗经的篇章,还教了大家很多吟诵的技巧。同时,戴老师还很喜欢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互动,通常她会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再由她来总结归纳出重要的知识点。这种既有课本知识又有自己特点的教学,不同于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的应试教育,给同学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文化的熏陶。

戴菁老师还精通古琴。她很喜欢古琴与歌曲的结合,之前写的《昔有仙人》,就是围绕“琴”展开想象的。在今年4月29日举办的“千年风雅——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线上讲座中,戴菁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悠久的古琴文化、样式繁多的古琴制式,并结合琴歌与诗词,向大家讲述了名曲中的文化精神。现场,她还精湛地演奏了《阳关三叠》、《秋风词》等古琴名曲。伴随着悠扬的琴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同学们对于古代文人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滑动阅览歌词

昔有仙人 大荒之南

微雪鹤氅 获桐于芒山

冰泉老其根 天月浴其枝

日夕月驰 斫琴忘返

南风其熏 朱弦既张

榣木萋萋 春水涣涣

忽而浮云青雀

羽化霓裳骖鸾

孤山为舟 春云为棹 遨游波澜

时有煌煌列星

生于幽木龙潭

夜如何其 斯琴独抚 万壑千山

昔有仙人 大荒之南

仓庚载鸣 抱琴而涉川

白鹤鸣于皋 蛰虫动于野

思彼良朋 中心孔洽

有酒有酒 置于高台

羽振于丘 鳞见于渊

忽而浮云青雀

羽化霓裳骖鸾

孤山为舟 春云为棹 遨游波澜

时有煌煌列星

生于幽木龙潭

夜如何其 斯琴独抚 万壑千山

万载四时错行

一朝月陨霜寒

仙人寥寥 高台陈琴 谁与鼓弹

时有天雪覆崖

八表皑皑空堂

青雀亡羽 神龙丧角 骨横沧江

我行永久 良朋弗还

千秋霜

昔有仙人 大荒之南

身份不同,魅力相同

戴菁老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她的课堂极具个人魅力。

你一定想问,到底是多有魅力呢?别急,别急,且听小编为你慢慢道来。

众所众知,我们学校是一所工科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百强名校,而戴老师的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国学概论》则是专业性很强的文科专业课。按理来说,这样的课是绝对不是工科生们的菜,更别提前去旁听了,就像你在大学物理的课堂上几乎不会见到文科生前来旁听是一个道理。

可戴菁老师就是用她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位来自我校环境学院的学子和一位交通运输学院的学子前去旁听。那天,两位同学满怀激动之心蹲守在他们提前打听好的教室门口,本想等着下课时装作戴老师的学生偷偷溜进教室,然后随便找两个空位坐下。

然而,当他们进去之后才发现,这间教室里竟然坐的满满当当,放眼望去几乎很难找到空位,想要在不惊动老师的情况下悄咪咪找地方坐下是不可能的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戴老师说明来意,在老师同意后找到教室里仅剩的两个空位落座。

“课堂上,戴老师带大家唱《湘夫人》,互动的时候也不会因为知道我们是来旁听的就区别对待,对我们也依然像自己的学生一样。”其中一位旁听的同学回忆道。

你一定想象不到,这间容量不大的教室里除了来自我校环境学院和交通运输学院的两位同学之外,竟然还有四五位来自南大的同学前来旁听。据说他们是戴老师在南大开讲座时候的粉丝,这次专门从南大仙林校区赶过来的。

还记得在采访时曾问戴老师,“您为什么没有选择成为职业的作词人,而是选择做老师呢?”

戴老师笑着回答,“因为我也喜欢教学啊。”

- THE END -

往期推荐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

图片 | 本人提供

采访 | 马欣雨

原标题:《戴菁老师,您的马甲掉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