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苏河丨上海邮政博物馆:见证百年邮政业发展
原创 SDPCUS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来自专辑阅读苏河
编者按从外滩标志性景点之一的外白渡桥往苏州河方向看过去,一座由花岗石砌筑、19根通贯上下三层的罗马科林斯柱支撑、建筑顶部有着高大钟楼和“人民邮电”字样的欧式风格雄伟建筑令人无法忽略。这座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点的优秀历史建筑,正是当年被誉为“上海十大建筑”之一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如今的上海邮政博物馆所在地。
▲苏州河地名故事/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出品上海邮政总局的位置(星号处)
Shanghai General Post Office上海邮政总局 远东第一大厅
地址:北苏州路258号
开放时间:每周三、四、六、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如今的上海邮政博物馆上世纪20年代,上海已经是一座经贸繁忙、市面繁华的远东大都市。原位于北京路9号的上海邮政总局办公点已经无法承担越来越繁忙的邮政业务,建一座新的大楼成为当务之急。1922年一座新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于四川路桥北堍动工,1924年建成。
▲20世纪初,四川路桥畔的邮政总局▲1923年地图中的邮政总局“Chinese Post Office”▲四川路桥北堍的上海邮政总局(1939年)上世纪20年代的邮件主要通过水路和火车运输,邮政大楼所在地在与苏州河、黄浦江水路相接的同时,身后两条马路之隔即是当年承担主要陆路运输功能的老北站。这样一个占尽地利的选址,正是为了让邮件方便快捷地抵达当时的邮政大楼进行分拣、分发,从而更快地递送到邮件主人们的手中。
因为建筑雄伟高大又占尽地利,当时负责掌管全局的邮政总局邮务长只要手持望远镜,就可以从邮政大楼办公室的窗口,远眺外滩邮政专用码头上邮艇进出、邮件装卸作业等情况,一切尽在掌握。
邮政总局大楼启用后,除了解决邮政通信生产和办公场地拥挤的问题,也为当时邮政总局的外籍员工安排了宿舍。
▲四川路桥和邮政总局 (1945年)▲从邮政总局楼顶俯瞰苏州河、黄浦江大楼外观为英国古典主义风格,东、南两个主立面有上下贯通三层的科林斯式立柱,转角处结合意大利巴洛克式钟楼,辅以水磨外墙,北侧临天潼路一面配以机红砖墙。
钟楼两边基座围有雕塑。北面一组雕塑三人,手执火车头、轮船铁锚和通信电缆,一方面是指发展成熟的交通行业;另一方面是象征新兴的无线电通讯业的发展。南面一组雕塑也是三人,正中为信使,戴帽、手执带和棒、脚生翅,左右为爱神,执笔和书信,旁有一地球,寓意邮政为人们沟通情愫。雕塑群曾于六十年代被破坏,后予以恢复。
▲钟楼两边基座上的雕塑群,一边是象征火车,船舶和电报的交通通讯手段,另一边是希腊神话中的信差莫丘里和爱神。大楼东部2楼为营业厅,地面以白黑二色六角马赛克铺就,面积达960平方米,时为全市之最,至今仍透着“远东第一大厅”的气派。
1989年9月,上海邮政大楼被列为上海近代优秀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大楼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2006年1月,上海邮政博物馆在楼内开馆。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远东第一大厅”(如今仍作为邮政营业厅继续为市民服务)▲营业大厅门铰链的细节(透露着当年建造时过硬的工程质量)▲近一个世纪前的楼梯,防滑条被踩得锃亮▲“奶油蛋糕”式石膏吊顶▲大楼内的壁炉之一记录城市变迁,迎接公众探访
上海邮政博物馆是全国邮政行业内开办的首家博物馆。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向社会开放。整座大楼向公众的开放区域为一楼中庭展区、二楼营业大厅以及营业厅旁辟出的邮政博物馆。二楼营业大厅即原来的“远东第一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楼1924年落成时的原貌,如今仍然承担着各种邮政综合业务。
营业大厅旁的邮政博物馆所在区域改造前是办公区,在一部分办公和邮件分拣功能分散到上海火车站、虹桥、沪太路等区域后,这里也更多承担了展示功能,从起源与发展、网络与科技、业务与文化、邮票与集邮四个方面展示邮政行业的变迁。
馆内完整展示了从海关邮政,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到人民邮政,各时期邮政事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
▲1896年清政府批准开办国家邮政,标志着近代邮政在中国正式诞生▲大楼内部及邮车展品等如果说邮政大楼见证了邮政行业的百年兴衰,邮政博物馆则用丰富的史料和多样的展品,具象地展示出邮政行业的发展变化。其中,也可窥见一些旧日上海的生活、工作图景:早在1911年即投放于邮件投递的100辆自行车旧照、曾经无比繁忙的挂号信函和邮件分拣系统、专门接收紧急邮件投递的“白帽子”邮筒、地球最南端的中国邮局、浦东开发开放纪念邮票,从飞机、邮艇、火车、汽车到摩托车、自行车的邮件投递交通工具,上世纪20年代设立在静安寺一带的邮政营业所周围仍是一片荒凉、如今周围已是挨挨挤挤……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展品跨越历史的烟尘扑面而来,给人以沧海桑田的感慨。
此外,博物馆内的异型邮票展区、全年保持恒温恒湿的珍邮馆,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实体邮筒,也是集邮爱好者们钟爱的打卡去处。
▲早年挂号信函分拣的工作场景▲“白帽子”邮筒▲中华邮政时期所使用的邮箱与物件(民国时期邮政围绕“快,安全,普遍,服务”的七字方针,实施多项服务措施,促进了邮政的发展)▲大清邮政与中华邮政时期使用的邮戳▲错版珍邮现在,这里亦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是中老年终身教育基地,年接待参观者近10万人次。针对中小学生和中老年团队,博物馆除提供讲解外,还可预约书信文化体验、留念书签、DIY小制作等免费体验项目。
▲傍晚时分的邮政博物馆部分图文参考上观新闻
出品: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
指导单位: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
供稿:城市考古团队
- 谢谢收看 -
TO BE CONTINUED
原标题:《阅读苏河丨上海邮政博物馆:见证百年邮政业发展,留存珍贵城市记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