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的防疫举措,又一次让CNN看呆了

北京发布
2020-07-09 18: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我很惊讶,在美国,戴口罩变得越来越有争议了。”常驻北京的CNN记者戴维·卡尔弗在和他的美国同事连线时,发出了这一感叹。当卡尔弗进一步向大洋彼岸的同事,讲述自己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对中国防疫的亲身经历时,另一边连线的CNN女主播连连摇头,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据环球网援引CNN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CNN驻华记者大卫·卡尔弗接受CNN主持人采访时,毫不掩饰自己对美国在口罩问题上的立场感到惊讶。

“我在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适应了每天戴口罩。”卡尔弗表示,在对待戴口罩这件事上,中美两国有着显著的文化态度差异。

随后,他展示了一段自己在北京街头拍到的景象:“现在是工作日的早高峰时间,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前后左右的人,几乎每个通勤者都戴着口罩。”

“在中国,从登上火车和飞机的乘客,到那些通勤时间较短的骑车、坐地铁的人,都戴着口罩。与美国部分地区不同的是,这里不是政治性的。”卡尔弗补充道。

卡尔弗还采访了一位北京市民对戴口罩的看法。这位市民告诉他:“我认为人们真的把戴口罩当作一种社会责任。”

当卡尔弗疑惑地问:“你每天想着戴口罩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吗?”

“对我来说,这真是一种常识了。我们想保护彼此,所以每个人都会戴口罩。”这位北京市民回答道。

卡尔弗告诉身在美国的同事,戴口罩只是中国针对新冠病毒众多保护层中的一层,随后他又展示了自己在北京拍摄到做核酸检测、乘坐出租车的情景。“在这里,大规模测试是常规的,在某些情况下是强制性的,追踪接触者非常严格。”

“打车时,你和司机都必须向对方出示你的健康码,证明你没有进入过病毒的高风险区域。”

此外,CNN记者还来到北京的商场,感受中国的防疫措施。进门不仅要出示健康码,还要接受体温检测。

“当然,有时候你很着急,没戴口罩就出门,如果看到别人奇怪的表情,警察或保安有时会对你比划,不用提醒你,你就会意识到他们在告诉你要戴上口罩。”卡尔弗表示。

最后,他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在中国每一个人都是如何严肃对待“戴口罩”这件事。“如果你在电梯里遇到没有戴口罩的人,他们会很快意识到并感到尴尬,他们会试图用衣服遮住自己的口鼻,他们会转向电梯的墙壁,为了不对着你呼吸。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会出于礼貌而走出电梯。”

听到这的CNN女主播,一脸的不可思议,忍不住不停摇头。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CNN对北京的抗疫表示服气。

早在6月23日,CNN就以《这可能就是北京快速应对疫情的秘诀》为标题,发布了记者戴维·卡尔弗在金融街街道检测点的现场报道视频。

“检测点十分迅速地在一夜之间建好。”CNN记者戴维·卡尔弗在报道中这样感叹。金融街街道检测点是北京多个新建检测点之一,承担附近19个社区居民的核酸检测任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该街道利用闲置空地划分等候区、检测区、应急处置区、医务人员休息区等,每个区域之间都采取硬隔离方式进行区隔,并张贴一米线保持距离。这个检测点约有100名医护人员,按2个小时轮班,每天采集时间从早上9时持续至晚上10时。医护人员用过的防护服都有单独的处理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视频截图

居民排队登记准备接受检测

6月29日,CNN又在一篇报道中点赞中国应对疫情的严格措施,并感叹“北京控制(新冠)疫情的努力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

报道在开头中就指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过50万,但中国的疫情已得到了基本控制,并且不会冒风险让第二波疫情暴发。

CNN:新冠病毒(病例)在美国激增,中国仅仅因18个病例,就封锁了40万人

报道称,与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放松防疫限制,感染率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河北省报告18例确诊病例后,雄安新区安新县就有大约40万人被严格居家隔离。

6月中旬,北京市面临着可能的第二波疫情。从6月13日新发地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以来,感染病例扩散到了附近的省份,因此部分人担心中国可能出现第二波疫情。

然而,北京迅速封锁了新发地市场附近的11个居民区,暂停人员出入。同时,政府方面每天为当地居民提供体温检测和报告,并提供食物和日常必需品。除此以外,北京还展开了大规模的新冠病毒检测。

在结尾处,CNN感叹称:“到目前为止,北京控制疫情的努力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这再次证明了封锁、社交距离、戴口罩以及大范围检测的效果。

来源:北京日报、环球网、观察者网、海外网

原标题:《北京的防疫举措,又一次让CNN看呆了》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