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每一首杨立青的作品都值得回味

2020-07-11 14: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杨立青,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杨立青长期从事音乐创作及现代作曲技法、管弦乐配器技法的研究。论著有《管弦乐配器教程(上、中、下)》《梅西安作曲技法初探》《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西方后现代主义音乐思潮简述》等。音乐创作涵盖管弦乐、室内乐、声乐套曲、电影音乐等多种体裁,主要作品有声乐套曲《唐诗四首》《洛尔迦诗三首》、交响叙事曲《乌江恨》、管弦乐《忆》《节日序曲》、交响舞剧《无字碑》(与陆培合作)、二胡与乐队《悲歌》、中胡与乐队《荒漠暮色》、电影《红樱桃》音乐、室内乐《思》等。

文章来源 |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图 | Baidu

整理编辑 | 田艺苗的田

2013年6月10日,杨立青教授因病于上海逝世,享年71岁。

杨立青(1942-2013)

说起杨立青先生,旅德奥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科副教授唐瑾用这样一段纪念文字,感念她与杨立青二十多年的师生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幸得到杨立青先生的指导,可以追溯到我还在上音附中时期。那时,只要有可能,总希望听听他的指教,因为杨立青先生学识渊博,他的指点更让我在钢琴以外的音乐知识上受益颇多。往来多了,也逐渐了解到杨老师的生活,知道他人生经历丰富,跌宕起伏,有许多不容易的地方。但每次和他在一起时,他总是那么和颜淡定,平易近人,特别谈论到音乐话题的时候,尤其专注投入,浑然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印象最深的是他家里塞得满满的书籍、乐谱,还有大量的唱片,其中有关现代音乐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音乐学院的图书馆。

后来他担任了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但待人一如既往,没有丝毫架子。和他在一起自始至终的感觉就是,无论在任何身份中他都是一个真诚的艺术家、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领导”、一个“官”、一个“上级”,甚至不是一个“长辈”。正如他弟弟杨幼青先生在追悼他时所说的:“他是一个在音乐和工作中忘我的人,一个重感情、重精神的人。”

——唐瑾

杨立青先生已逝去7年,

但他的作品和精神长留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

2013年11月29日,唐瑾于上海音乐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取名为“从莫扎特到杨立青”,她在音乐会中演奏了杨立青六十年代创作的《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曲风深沉抒情。

这部作品曾由唐瑾在2009年《第二届上音当代周》上首演,当时还曾得到作曲家本人的指导,杨老师虽仙逝了,带着对恩师杨立青的感恩、怀念,心中想必百感交集。

九首钢琴小品包括《牧羊歌》《卖菜歌》《悲歌》《对歌》《悼歌》《纺线歌》《恋歌》《大生产》《山歌》,这些作品组合在一起,加上了不同的织体与和声、意境、情趣、速度、强弱、缓急的变化,对比与交织,色彩缤纷,每段的出现都具有听觉冲击力与令人神往的新鲜感。

第九段是全曲的最后一段,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首《山歌》,用变奏曲的形式写作而成。运用了多种钢琴织体,最后达到了宽广的、颂歌式的高潮,使全组乐曲圆满地结束。

唐瑾回忆:杨老师曾说过这套曲目描绘的就是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纯朴、清新的山区生活风貌。每一首小曲就像一副栩栩如生的画卷,而标题当然也与乐曲意境紧紧相扣,比如《牧羊歌》、《卖菜歌》、《纺织歌》等等。记得第一次弹给杨老师听后,我们对某些段落的速度进行了讨论,他一如既往的宽容大度,让我在演奏时充满自信,并且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杨立青钢琴作品演奏专辑》

2019年,上海音乐出版社与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推出了唐瑾录制出版的《杨立青钢琴作品演奏专辑》,收录了杨立青先生《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1961)、《前奏曲》(1962)、小奏鸣曲(1965)及钢琴四手联弹《山歌与号子》(1980)四部钢琴作品。

CD封面由唐瑾的父亲、画家唐方一先生精心设计,封套上写着“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并配有杨立青先生深邃而睿智的素描像,黑灰相间,烫金字体,更使得这张唱片沉甸甸的。

杨立青《小奏鸣曲》

第三乐章:小快板

演奏:唐瑾

*视频来源于网络

钢琴四手联弹《山歌与号子》包含《山歌》与《号子》两首乐曲,由唐瑾和朱和两位钢琴家共同协作完成。

这首作品创作于杨立青留学德国的第一年(1980),完全采用了现代的新作曲技法。作品于1981年首演于“汉诺威新音乐节”,次年又入选“达姆施塔特音乐节”,“是一部将中国音乐元素和欧洲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佳作”。

第二段《号子》运用了山西民歌《大生产》的音调,当然,在织体上的丰富与和声上的革新,又给此曲赋予了全新的面貌。而两位钢琴家在此曲的演奏上是十分出彩的,合作得也非常默契,相辅相成、珠联璧合。

杨立青与唐瑾,

2010年于上海音乐学院合影

杨立青先生的钢琴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首都值得回味。

正如唐瑾所言:杨立青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早期的完全按照传统调性写作的乐曲,还是他80年代留学后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乐曲,在我看来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人情怀和传统文化底蕴,曲风深沉抒情,意境含蓄丰富。所以每次演奏他的乐曲,脑子里就由然浮现出杨老师坐在书堆和唱片堆里一手拿着笔,一手夹着烟,深邃思考的样子。而这应该也是他留给世人的形象—— 孜孜不倦的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音乐。

唐瑾在鼓浪屿与杨立青及其夫人祁瑶的合影

杨立青先生201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与众人的合影(从左到右):唐瑾、杨立青、台湾大提琴家张智惠、奥地利作曲家/萨尔玆堡莫扎特国立大学前任院长Klaus Ager教授、上音声歌系陈小群教授

原标题:《每一首杨立青的作品都值得回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