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开国大典档案 | 周恩来如何批示天安门城楼布置方案

2020-07-10 13: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城楼,八面鲜艳的红旗在城楼两侧迎风飘扬。

朱红色的廊柱间大红宫灯高悬,形神兼备的毛泽东画像悬挂在正中门洞上方,两侧是宽大的巨幅固定横标。全新的装饰把天安门映衬得容光焕发,器宇轩昂。

下午3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时隔多年,每每回顾开国大典的盛况,都令人激动不已。那些台前幕后的故事,更为老百姓津津乐道。

还记得吗?开国大典当日,在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8盏巨大的红灯笼。

说起诞生于开国大典之时的这8盏大红灯笼,其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请日本人担纲舞美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签署了“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的批示。

负责大会现场布置的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张致祥接到批示后,将天安门的设计任务分配给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前身)舞美队。

 

开国大典中的飞行编队

舞美队队长苏凡受领任务后,急令毕业于日本美术专科学校、艺术造诣一流的两个日本籍革命军人,一个是40岁上下的肖野,一个是30岁出头的森茂,要他俩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出最好的布置方案。

肖野和森茂,是抗战时期反战同盟的战士,抗战胜利后愿意留华,为中国人民服务。

 

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

他们从日本民间保留的不少源于中国文化精华的艺术中,得到了熏陶,因此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陌生。

在设计之初,俩人便想到了中国宫灯,认为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宫灯,既能体现出民族风格,又能显示出浓烈的节日气氛。

“悬挂宫灯”方案获周恩来赞赏

的确,中国宫灯的历史源远流长。民间传说,木匠祖师爷鲁班在营造宫殿时就制作了宫灯。早在周代就有掌管宫灯之官职,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正月十五灯节的热闹场景。其中,营造出“东风夜放花千树”美景的,正是宫灯。

 

肖野、森茂从抗日战争时期就在中国北方农村生活,他们深知,张灯结彩是中国人民喜庆的传统形式。

因而,由此确定了设计的基点:在天安门城楼的10根红廊柱中间,悬挂8盏红色宫灯。

几天后,肖野、森茂用16开白橡皮纸画出了20张草图,并呈送周恩来审定。

 

周恩来仔仔细细地看了后,删去了金水桥桥栏上扎满彩球的设计,非常欣赏这8盏太阳般的宫灯。

他说,突出城楼就够了,金水桥上扎满彩球就不要搞了,大会会场既要喜庆也要严肃。

方案确定之后,苏凡便带着肖野、森茂跑遍北平城,购买灯笼。但偌大的京城压根儿就没有那么大的宫灯啊。

灯笼做了三天三夜,大典前一天就位

此时,距开国盛典只有10天了,苏凡着了急,张志祥听了汇报也急得直上火。

就在这时,肖野急中生智地问了一句,能不能找一个扎灯艺人来?

这句话提醒了苏凡,他急奔故宫,可故宫里的人都做不了那么大的宫灯。

 

开国大典阅兵式

最后,苏凡在清宫档案中找到了线索,通过走访老宫人,得知在西城区丰盛胡同住着一位70多岁的扎灯老艺人。

老艺人看了如此大胆而豪放的设计图,沉默了一会说:“我要带上两个徒弟,在城楼上做灯。但宫灯的云头和制作金黄的流苏由你们做。”

老艺人和徒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苏凡、肖野和森茂也上了城楼,日夜陪伴着老艺人,给他打下手。三天三夜,他们吃住全在城楼上。

 

9月30日,8盏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宫灯制作成功了。它高高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每个宫灯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80公斤。

这八盏“开国灯笼”一挂就是四十五年,直到199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五周年,天安门城楼重新装修,被折叠式新灯笼接替才“光荣退休”。

其中六盏,分别交天安门管委会和有关博物馆收藏,原挂在东二和西二位置上的两盏灯笼公开拍卖后,所得款项一千三百八十万元全数捐给了北京贫困山区和希望工程......

看似简单的宫灯居然耗费众人三天三夜时间?原来,传统宫灯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要56道工序呢!

中国宫灯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以北京宫灯久负盛名。明清之际,全国宫灯艺人都会云集北京,北京灯市口曾有盛极一时的灯市。

清朝末年,宫灯制作技艺传入民间,“文盛斋”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灯笼铺。1915年“文盛斋灯画扇庄”曾以宫灯等工艺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了金牌……

想要了解宫灯的前世今生,或更多关于老北京传统技艺,就来看看这本书吧——《永不消逝的记忆——北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