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假如她们也玩memes

2020-07-09 19: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索恩 索恩thornbird

长发的理想与现实

我们热爱的memes作为一个学术词语,本意为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文化基因,也就是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在日常的网络交际中,尤其常见以精妙的“梗图”形式出现和传播。

memes常常一不小心就

发现了盲点:

如果灰姑娘的鞋子合脚……

那它为什么会掉?

或者精妙地描述了某个发人深省的现象:

赖床5分钟

也可以是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

这是什么?我说过我要跑鞋!

Memes的妙趣在于图和文字的结合。想象一下,如果上个世纪的文艺青年也发memes,风格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memes

宝琳·凯尔

诺拉·埃夫龙

玛丽·麦卡锡

丽贝卡·韦斯特

╮( ̄▽ ̄"")╭

滑动屏幕浏览20世纪文艺女青年的memes

以上几个梗已经有好些年头了,它们都出自20世纪几位叱咤风云的知识女性之口。

说出“垃圾让我们渴望艺术”的是著名影评人宝琳·凯尔(1919~2001),她对电影制片人的强烈抨击,以及她将乐趣奉为电影艺术的信条,对她之后的许多影评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征服了香蕉皮的诺拉·埃夫龙(1941~2012)是美国知名导演、编剧,“借鉴”生活中的笑料,化其为笔下的材料,是写作也是人生的一项本领。

美国作家、评论家玛丽·麦卡锡(1912~1989)发现自己善于操控别人,有“政治家和青少年经常有的那种冷静、空洞的赌徒心境”,少女时代已经打算以恶劣扬名立万。

丽贝卡·韦斯特(1892~1983)被誉为20世纪最出色的记者和游记作家,自小争强好胜的她恰恰最能体会女性写作者面对的巨大社会压力……

这些富有幽默感,洞察世事,擅长嘲讽、批判和辩论的女性能带给你的绝对不止一些茶余饭后的逸闻趣事或鸡尾酒会上的绯闻八卦。一针见血的口吻是她们性格的浓缩,也是她们人生经历所成就的独特风格。而这种“锐利(Sharp)”的特质在逗趣背后,恰恰是具有不容轻视的严肃性的。

她们是诗人、小说家、影评人、记者,活跃在20世纪的纽约曼哈顿,是我们今天再熟悉不过的《Vogue》《Bazaar》《The New Yorker》《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等报刊的早期明星写手,也写下过新闻学、政治学、影视戏剧领域最经典的学术篇目。这些才华横溢的女性因其智慧而被联系在一起,在思想之精密和语言的力量上,她们达到了同时代美国许多男性公共知识分子都难企及的高度。

Sharp: The Women who made an Art of Having an Opinion (Michelle Dean, 2018)

美国记者米歇尔·迪安将这些女性前辈的故事写进《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一书里。在她们所处的年代,特立独行、伶牙俐齿叫人又爱又恨。她们很显然不是“好嫁风”的榜样,住在市郊漂亮大房子里的中产阶级主妇身份也从不是她们盼望的归宿。她们被称作小捣蛋鬼、坏女孩、母老虎、毒舌、自大狂,从来都不和善、不屈服、不避讳,凭谁都难以取悦和满足,因此也是情理之中的是,在她们犀利的目光里,那些看上去和她们具有相似性格特点的、同是为了女性自由发声而努力的“姐妹们”也周身是逻辑的漏洞,不好好用文章评论一番委实让人意难平。

这些以笔为刃的优雅战士是20世纪美国文学和知识历史被掩藏的核心角色,也是不愿被简单归类为女权主义者的先锋女性。很难想象,没有她们,纽约将失去多少色彩。作者迪安将传记、批评、文化和社会历史融合在一起,向我们揭示一群才华横溢的女性是如何成为文化世界的核心角色,并开始改变这个世界的。在一个女性惯受男性同行轻视嘲弄的环境中,她们获得巨大影响力的故事让人着迷;而从不被自己的错误定义、从不被一种运动束缚,对21世纪女性来说,依然有无尽的启示。

中文版《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

她们是谁?

多萝西·帕克(Dorothy Parker,1893~1967),美国诗人、小说家、文学和戏剧评论家,才思敏捷、妙语连珠,作品风格直率尖刻,富有幽默和讽刺的意蕴,又对不幸充满悲悯之情,著有《任何门廊》《高个子的金发女郎》《够长的绳子》《走廊中的女士们》《我为什么还没结婚》等。

1

丽贝卡·韦斯特(Rebecca West,1892~1983),英国作家、记者、文学评论家及游记作家。致力于女权和自由派运动,是20世纪首位公共知识分子,1954年时被评论为“在世的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著有《在巴利亚多利德》《黑羊与灰鹰》《严苛批评的责任》《哈丽雅特·休姆》《法官》《士兵的归来》等。

2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国犹太人,20世纪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辗转流亡至美国,在美国多所大学任教和开办讲座。著有《爱与圣奥古斯丁》《极权主义的起源》《身为难民》《人的境况》《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拉赫尔·瓦伦哈根:一个犹太妇女的生活》等。

3

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1912~1989),美国作家、评论家,在美国当代文学界享有很高声誉,擅长对婚姻、两性关系、知识分子以及女性角色进行辛辣评论,以政治、情感和道德问题为关注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著有《食人族和传教士》《她选择的伴侣》《她们》《绿洲》《杂草》等。

4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写作领域广泛,涉及对时代以及文化的批评,包括摄影、艺术、文学等,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著有《反对阐释》《女人的美貌:是被轻视的理由还是力量的源泉?》《恩主》《死亡匣子》《疾病的隐喻》《关于“坎普”的札记》等。

5

宝琳·凯尔(Pauline Kael,1919~2001),美国著名影评人,其影评文章风格诙谐、辛辣、富有艺术旨趣,对其后的电影影评影响深远。著有《古板的圈子与刻板的人》《影院观众的幻想》《电影让我很生气》《电影批评有救吗?》《亲亲,砰砰》《提升凯恩》《当灯光调暗后》等。

6

琼·迪迪翁(Joan Didion,1934~ ),美国散文作家、小说家、编剧,以加利福尼亚州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等为其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情感强烈,融合对社会的审视和个人的忏悔。著有《公祷书》《民主》《向魔法城市道别》《我怎么能告诉他们什么都没了?》《女权运动》《河流奔涌》《白色专辑》《奇想之年》等。

7

诺拉·埃夫龙(Nora Ephron,1941~2012),美国知名导演、编剧,曾三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提名。著有《疯狂的沙拉》《处理那个……问题》《浅谈乳房》《心火》《想象出来的朋友》《疯狂聚会上的壁花》等文学作品,以及著名电影作品《当哈利遇见莎莉》《西雅图夜未眠》《电子情书》《朱莉与茱莉亚》等。

8

雷娜塔·阿德勒(Renata Adler,1938~ ),记者、小说家、影评人,因其对新闻行业,包括对《纽约客》杂志及1986年对新媒体的研究和报道而备受关注。著有《鲁莽漠视》《宝琳的险境》《快艇》《漆黑》《消失:<纽约客>的最后时光》《政治与媒体》《无法弥补的伤害:美国最高法院和让乔治·W.布什成为总统的决定》等。

9

珍妮特·马尔科姆(Janet Malcolm,1934~ ),美国知名记者、传记作家,《纽约客》特约撰稿人,著有《黛安娜和尼康》《四十一种虚假开头》《时代精神的女孩儿》《在弗洛伊德档案馆》《新闻记者与谋杀犯》《心理分析:不可能的职业》《沉默的女人》等。

10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帕克

第二章 韦斯特

第三章 韦斯特和赫斯顿

第四章 阿伦特

第五章 麦卡锡

第六章 帕克和阿伦特

第七章 阿伦特和麦卡锡

第八章 桑塔格

第九章 凯尔

第十章 迪迪翁

第十一章 埃夫龙

第十二章 阿伦特和麦卡锡和莉莲·赫尔曼

第十三章 阿德勒

第十四章 马尔科姆

后 记

●作者简介●

米歇尔·迪安

米歇尔·迪安是一位记者、评论家,曾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颁发的2016年诺娜·巴拉希扬精彩评论奖。迪安是《新共和》的特约编辑,她也在《纽约客》《国家》《纽约时报杂志》《抨击杂志》《纽约杂志》《她》《哈泼斯》上发表文章。迪安还与他人一起共同监制和创作了电视剧《恶行》(The Act)。该剧是根据迪安的文章《迪迪希望女儿总生病,吉普赛希望妈妈被谋杀》(Dee Dee Wanted Her Daughter To Be Sick, Gypsy Wanted Her Mom Murdered)改编的,已于2019年3月在Hulu流媒体平台上播出。迪安现居于美国洛杉矶。

●译者简介●

冯璇,专职译者,已翻译出版了《美第奇家族的兴衰》《印加帝国的末日》《利维坦:美国捕鲸史》《皮毛、财富和帝国》《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印象巴黎:印象派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等作品。《印加帝国的末日》荣获2018年度中国书业评选•翻译奖。

本书荣誉

01

入选《纽约时报书评》编辑的选择(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Editors’ Choice)

02

入选《纽约时报书评》平装书列表(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Paperback Row)

03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旧金山纪事报》、《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和《密尔沃基新闻哨兵报》2018年度好书

04

BuzzFeed 2018年度非虚构作品

购书链接

那些特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女人们

Sharp: The Women Who Made an Art of Having an Opinion

作者:[加]米歇尔·迪安(Michelle Dean)

译者:冯璇

页数:456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索·恩

原标题:《假如她们也玩memes……》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